历史人物 长征中不够心狠手辣

Posted 挽联

篇首语: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长征中不够心狠手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长征中不够心狠手辣

  那段时候, 不仅是戴笠宴会上最受欢迎的佳宾,也是戴笠最引为骄傲的部属。每次请客,他都要邀请 参加,宴会之前,他会用很神秘的口吻对朋友说:「明天请你来吃饭时,你可以看到共产党里面坐第三把交椅的人物。」 不同意戴笠把他位列第三,排在毛(泽东)王(明)之后。他说:「在长征途上,要是我心狠手辣一点,我在共产党内的地位就不是第三、第二了。」>  虽然都是先盛后败,但张国焘的人品真的赶不上陈独秀。>  陈独秀去世在社会上并未引起很大反响。>  中国共产党没有作出正式反应,延安的《解放日报》和在重庆的《新华日报》都未予以报道。一个多月前,毛泽东曾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党史》的讲话时提到:「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既然是以后的事,那就不必要在当时匆匆作结论,所以中共机关刊物保持缄默。>  国民党中央社作了三句话的报道,对其生平事业只提了一句:「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与国共两党的克制态度相比,一些社会人士倒是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悼念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反映民众对陈独秀之死的普遍观感:「假如陈独秀死在10年前或20年前,噩耗传来,无疑将引起全中国或甚至引起全世界的大冲动,可是这个时候,他的死不过像一片小小的瓦片投到大海里。」>  一代俊杰,死非其时,令人生出无限感慨。>  6月1日,张国焘特地从重庆赶来参加陈独秀的出殡仪式。葬礼只能用「凄凉」来形容。没有致悼辞,没有宣读唁电,也没有将亲朋好友所送挽联悬挂于灵堂。送葬的人群有一二百人,多是亲友和鹤山坪的乡亲。>  这一二百人中,与中共有渊源的只有包惠僧和张国焘。他们都是「一大」代表,而在送葬时,一个脱党,一个叛党,都不甚光彩,所以高语罕在介绍他们身份时把张国焘说成是陈独秀之北大高足。>  送葬完毕,高语罕拿出两副挽联请张国焘评点。>  一副对联是高语罕写的:>  喋喋毁誉难凭!大道莫容,论定尚须十世后;>  哀哀蜀洛谁悟?彗星既陨,再生已是百年迟。>  另一副对联是曾任代理行政院长的陈铭枢所拟:>  言皆断制,行绝诡随,横览九州,公真健者;>  谤积丘山,志吞江海,下开百劫,世负斯人。>  两副挽联不约而同地写出了陈独秀志吞江海、特立独行、毁誉集于一生的特点。>  张国焘无心评点挽联,满怀伤感地说:「真没有想到,仲甫先生就这样去了。」>  他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下场会比陈独秀更凄凉。不管怎么说,陈独秀去世时还有一二百人送葬,还有两副知己充满敬意的挽联,还有报刊评价他「较有操守」,还有瓦片丢落水中激起的涟漪,而他自己却如同轻烟一般悄然而逝,无声无息。>  纵观两人的一生,陈独秀始终保持了书生的耿介、学者的执著、政治家的操守,而张国焘一样都没有守住。虽然都是先盛后败,由主角沦为观众,但张国焘的人品真的赶不上陈独秀。>  在张国焘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灵光时,戴笠对他十分尊敬,认为只要他肯卖一点气力,便可以把共产党搞垮。那段时候,张国焘不仅是戴笠宴会上最受欢迎的佳宾,也是戴笠最引为骄傲的部属。每次请客,他都要邀请张国焘参加,宴会之前,他会用很神秘的口吻对朋友说:「明天请你来吃饭时,你可以看到共产党里面坐第三把交椅的人物。」张国焘不同意戴笠把他位列第三,排在毛(泽东)王(明)之后。他说:「在长征途上,要是我心狠手辣一点,我在共产党内的地位就不是第三、第二了。」>  不仅在交往中,张国焘享有特殊的礼遇,在生活待遇上,他也高人一头。当时,军统各处处长、主任均为少将军衔,惟有张国焘例外,他在军委会设计委员会中挂中将军衔,是军统中除局长戴笠、副局长郑介民之外,第三位中将级的显赫人物。另外,军统还给张国焘个人配备专车、专门的厨师、专门的勤务员。这使得众多的国民党老牌特务嫉妒得要命。>

相关参考

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红二、六军团建立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0月至12月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11月红25军开始长征,建立鄂豫陕边游击根据地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确立毛

红军长征为何从未中过埋伏

  在万里长征途中,红军时时被敌人重兵围追堵截,却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依靠电台侦察及时掌握了准确的情报。  当年红军电台有一条基本要求:"人在密码在

揭秘红军长征中张闻天“三让总书记”之谜

本文摘自《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徐焰马祥林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红军万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环境中产生了一位总负责人,这就是“留日留美复留俄”,有着“红色教授”之称的张闻天(笔名为洛甫)。这位

揭秘红军长征中感人至深的生死诀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情怀壮歌自辉煌韩金强左红波长征,是一首壮丽的悲歌,也是一首雄伟的凯歌。回顾长征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诀别画面,不禁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和意志所震撼,不禁为红军将士的无私与伟大所深深

长征出发时徐特立57岁 年龄最大却很少骑马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居多。但在这支年轻的红色队伍中,却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长征四老”。他们是红军中4位鼎鼎有名的老同志: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1934年10月,“四老”跟随

哪位开国上将长征中被称赞“护驾有功”

本文来源:《人民政协报》2013年5月9日第B2版,作者:贾晓明,原题《陈再道将军的“快速成长”之路》陈再道(1909─1993)将军,原名程载道,湖北麻城市人。他1926年4月参加麻城县农民自卫军,

陈赓为何是周恩来的救命恩人,长征中他抬总理出草地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纪律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同甘共苦,团结互助,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终于走出草地。

这里是红军长征中,刘伯承和小叶丹以水代酒 ”歃血为盟”的地方

彝海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冕宁县、在京昆高速雅西高速(雅安至西昌)附近,有一个山青水秀的高原湖泊——彝海,在彝海边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彝海结盟纪念馆”一九三五

历史人物 长征中决定中央未来命运的一次事件,这名开国元帅起到最关键作用

(电视连续剧《长征》)1935年8月,会师后的红一、四方面军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其中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率领,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率领,中央和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一个月后,右路军率

长征途中陈云指挥部队渡金沙江后为何突然“失踪”

核心提示:渡过大渡河之后,长征队伍中突然不见了陈云,连与陈云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部队中出现了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资料图本文摘自:凤凰网历史,作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