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

Posted 悟空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唐僧仨徒弟影射三位帝王

   唐僧仨徒弟原型是谁?著名学者汪宏华新解《 》的观点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近日他又撰文揭示了《 》的「三重神化-还原」结构。汪宏华认为,《 》运用时间跳跃、空间循环的神话手段,同时杂糅统合发生在东汉、唐朝、明朝的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域取经盛事。沙僧、孙悟空和猪八戒分别影射了当朝的汉明帝刘庄、唐太宗李世民和明太祖朱元璋。由于朱元璋取经的目的最滑稽,后果最危险,所以小说对这位长相本就丑陋的皇帝更尽丑化之能事。文章摘选如下:>  一>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到底有多少种寓意,很是值得研究。此前,笔者已从儒、道、释等哲学层面做过分解,那么他们在史学层面有影射性吗?答案是有!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西游记》的主体结构即是「三重历史神化-还原」。《西游记》之所以采用神话体裁,除了佛、道本身的虚幻性之外,还在于(1)它要同时杂糅统合发生在汉、唐、明的三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西天取经事件;(2)它要在批判封建、批判宗教、批判现实的同时避王者讳。这样,神化便成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具体到神化手段,小说主要采用了两种:一是时间跳跃;二是空间循环。比如,利用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500年,从唐朝退回到东汉;利用唐僧成佛后又遭贬,从唐代穿越到明代。唐僧在东土十世好人的修炼即对应悟空的500年刑期(这里的500年是大约数,三次取经的时间差实为600-700年)。>  且看小说第14回,当唐三藏行至五行山时,太保向他介绍说:「这山旧名五行山,因我大唐王征西定国,改名两界山。先年间曾闻得老人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将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为什么原本平顺的文字陡然突兀呢?而且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再看看唐僧骑的马,先是白马,后是白龙马,这更让读者的思绪不得不从唐朝飘到东汉,洛阳的白马寺即是为纪念白马驮经而建。>>  那么王莽与取经,与白马有何关系?稍作思考我们就能明白,东汉明帝正是因为从王莽篡汉意识到儒教的危机,希望借助佛教加强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才派僧人西域拜佛求经的。当然刘庄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说自己夜里睡觉时忽然异香满室,红光如昼,只见一个金人,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在金銮宝殿上飞来飞去。醒来,原是一梦。之后明帝便派蔡愔等十八人寻访佛道。这就是著名的「明帝梦金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有三类:一类是神化美化统治者;二类是妖化丑化统治者;三类就是《西游记》式的揭批皇帝新衣的本质。>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将五行山的神话还原出三重历史真相了:>  针对刘庄,王莽就好比是降下五行山的如来,汉家几代帝王是不同时期的孙悟空,西汉前期的是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汉平帝及后来的刘秀、刘庄就是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悟空拜师赎罪即是刘庄决定派僧人取经,借用佛教之力重新收复人心。>  针对李世民,如来就是西域突厥,两界山就是他征西途中不可逾越的死亡边境线。由于迟迟不能取胜,所以他决定改弦易辙,以唐僧一行作诈降,待摸清西方的实力,解除敌人的防范,再图之。>  针对朱元璋,如来就是天竺国的时任佛教教主,五行山就是佛教的清规戒律——五戒。他取经是希望能向西方渗透儒教的物欲理念,促使教主修改佛法,为自己享受天下美食、美女提供理论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小说在起初阶段初始是用悟空同时影射三位皇帝,之后再转由八戒、沙僧分别影射。另外,影射与原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  从以上三位皇帝我们还会发现这样的规律:汉明帝是意识到儒不行了,求助于佛;唐太宗是意识到儒和道皆不行了,求助于佛;明太祖是意识到三者不行了,求助于西方更新型的佛。为什么呢?因为西汉董仲舒之后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李渊、李世民则儒、道并举,尤重道。朱元璋与佛家的渊源就不用提了,17岁出家,做了7年和尚。他即位后便极力建寺度僧,并先后两次派僧人西域取经。第一次是洪武3年(1371年),朱元璋命慧昙率领使节团一行二十余人访问西域各国。然而,次年当慧昙到达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就生病,不久圆寂。第二次是洪武10年,朝廷又派出佛徒三十人,再次出使西域。往返6年,于洪武15年归国,从印度取回《庄严宝王》、《文殊》等经。但小说认为,朱元璋取经的真实目的不是虔诚向佛,而是由于自己受到僧侣出身的限制,不好意思大肆享受酒色,才决定从西方寻求唯「物」主义的新佛经。>  为什么可以判断《西游记》影射了朱元璋派僧人取经呢?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就是小说中唐僧名为僧人,实为使节。取经只是他几十项任务中的一项。比如当唐僧达到某国时,即便不顺路,即便冒很大的风险,也总要专程去首府,与该国国王交换外交度牒,不但高调宣称自己是来自东土天国、孔孟故里,还常常没事找事帮他们降妖捉怪,昭示中国宗教的神奇功力、人文关怀。显然这是明朝才出现的创举,所谓以僧为使,传播东方文明。此前汉朝的僧人是单纯向西方取经请教,玄奘取经更是未经官方许可的个人学佛。这也是作者为什么要将玄奘的民间行为改编成官方委派的原因,让唐僧取经的故事具有历史普遍性和当朝影射性。>  三>  当理清小说蕴藏的三重历史背景之后,唐僧师徒的史学寓意就不难寻找了,朱元璋姓朱,与猪八戒的猪谐音,二者的长相也同样丑陋。由于朱元璋小名重八,所以将五戒改成了八戒。沙僧呢?他来自流沙河,流与刘谐音。这里作者用了间色法,前面已经有了朱与猪的对应,如果再以流僧命名就太过直露了,而从流沙到刘姓仍不难联想。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改编时,特地将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深沙神改成了流沙神。流沙神在自我介绍的诗中还曾说:「遭贬流沙东岸上。(第22回)」他颈下悬挂的九个取经人的骷髅则是象征了东汉取经时死在途中的僧人。>>  至于孙悟空的寓意,不用改姓换名就能看出,他主要影射了李世民。李世民也曾像悟空一样跳进水帘洞称王(发动玄武门之变);也曾求道炼丹;也曾梦里涂改判官的阎王簿;也曾兵败两界山……>  关于悟空、八戒和沙僧与三位 的近似之处,还能找到很多,几乎相当于他们的传记。相对而言,悟空的象征意义更加宽泛,除了 之外,还影射中国历史上所有信奉宗教的臣民。从悟空的出生可以看出,他原本只是一位普通的饮食男女,是儒、道、佛等宗教将他的人性一步步愚化、退化,直到成为如来身边一个俯首帖耳的连畜生猢狲都不及的木偶菩萨。《西游记》批判宗教的态度非常彻底,大有连根拔除之势。>  四>  现在的疑问是,上述三位皇帝都不曾亲自去西域,为什么《西游记》却要说他们拜唐僧为师,一同前往了呢?这里作者采取了假设的神化手法,或者可称为「意识流」,其目的在于:1、揭露帝王的抢功心理。在皇帝们看来取经之所以能够成功,完全仰仗于当朝国君的威名神功和高瞻远瞩,僧人不过是一群懦弱无能、肉眼凡胎的傀儡罢了。所以历史上原本智勇双全的玄奘变成了悟空等三人的累赘,徒弟反客为主。2、揭露帝王的愚化历程。三位帝王开始都不信佛,只是由于在追求物欲的道路上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才决定用韬晦之计,假意师从佛门。然而他们却在取经路上遭如来反算,温水煮青蛙,最终成了佛教的忠实信徒——最可悲的乐不思蜀的阶下囚。这其间,只有假定他们亲自前往,才能完整清晰地展现他们从踌躇满志到俯首称臣的原因和经过。>  正因为是假定,所以小说将他们处理成了神话人物,他们仅仅代表帝王们无形的意志。>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三位帝王中,《西游记》单单对朱元璋极尽丑化之能事呢?原因不外乎是:1、朱元璋取经的目的最滑稽可笑,后果最危险可怖。汉明帝取经是为了防范篡逆,守住江山;李世民取经是为了征服西方,扩大疆土,尽管都以失败告终,但令人多少有些敬畏。朱元璋是为了什么呢?表面上很宏伟,文化输出、宗教渗透、和平演变,实际却是要为自己深挖洞、广积粮、多纳妾正名。取回佛经之后的结果呢?随着以牟利、享乐为要旨的假佛经的到来,他自己变成了帮助如来清理残羹剩饭的大蠢猪;整个国家变成了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国度。这正是如来等外部势力想要的结果,待到中国足够内乱再乘势入侵。事实证明作者的担心不是多余,如来没来,爱新觉罗来了。2、笔者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与朱元璋同时代的罗贯中,不是明朝中叶的吴承恩。罗贯中对朱元璋的思想和做法十分了解,所以批判也就愈加尖锐。《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在哲学理念和结构形态上协调一致、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罗贯中针砭时弊的三棱针(另文详证)。>  不过在个人能力方面,罗贯中还是认为朱元璋处在李世民之下,刘庄之上,所以朱被安排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且有不少可爱之处。由此也可见,罗氏对朱元璋的评价很客观,并没有刻意丑化的意思。>  师父终究是师父,在唐僧师徒群体中隐讳最深的还是唐僧,他既是汉、唐、明三朝取经高僧的复合体,又是西方如来与中国皇帝斗法的矛盾体。他的外表属于东方,灵魂却被如来的弟子须菩提占据,悟空的两位师父原是同一个人……这便是《西游记》的另一种神化手段——空间循环。>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观音是怎样帮唐僧选徒弟的

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都是观音帮唐僧选的徒弟,这三位徒弟无论是能力还是性格都大相径庭,观音菩萨究竟是按照什么标准来为唐僧选徒的呢?比法力,孙悟空恐怕比猪八戒和沙僧加起来都高,取经路上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唐僧的三个徒弟为何仅仅只有猪八戒一个好色

《西游记》中的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先后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其实也算是唐僧的徒弟,但按照原著的表述,白龙马的徒弟身份其实没有被唐僧认可,虽然白龙马自称是唐僧徒弟,但唐僧却从来没有说过白

历史人物 唐僧有几个徒弟

唐僧师徒取经,一路上降妖除怪,唐僧是个忠厚的人,因为肉眼凡胎,识不得妖怪。至于其他人,孙悟空昔日做过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名声不是浪得虚名,因此手段非比常人。八戒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也是有些手段的;沙僧

一起几乎导致亡国的致命艳遇

《西游记》中的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先后收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其实也算是唐僧的徒弟,但按照原著的表述,白龙马的徒弟身份其实没有被唐僧认可,虽然白龙马自称是唐僧徒弟,但唐僧却从来没有说过白

偷渡出国 路上遭徒弟抛弃

  史上真实的西游玄奘:偷渡出国路上遭徒弟抛弃在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出生有着传奇的经历:唐僧的父母在船上被奸人所害,唐僧出生后也差点遭灭口,幸得母亲偷偷把他放入木盆顺江漂走,才算暂时保留性

唐玄奘原来真有三徒弟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破格”出家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

這一次,唐僧主動質疑,徒弟三個反應各不相同

唐僧師徒西去取經,餐風宿雨,路上經過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的名稱五花八門,各不相同,可也沒有這一個國家的名稱奇怪。這一座城池乍一看百業俱興: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帘。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

唐玄奘原来真有三徒弟 历史上真实的唐僧

“破格”出家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

历史人物 唐僧三徒弟对美色的态度 猪八戒色心未改历史名人

  猪八戒本是在天庭当天蓬元帅的,却一时喝酒迷心,调戏嫦娥遭到惩罚。被贬到凡间变成猪。虽然他遭受到了惩罚,但落入凡间的他还是暴露了色心未改的面目。那么为何猪八戒色心未改?下面历史网将为大家说说这其中的

有没有历史类书籍读后感100字左右十篇

给你11篇,参考一下读西游记有感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经历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