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Posted 哲学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儒藏》项目的首席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纂计画延续到2025年。>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思索著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 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旧中国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深感痛心。他曾回忆道:「我十六七岁时,抗战最困难时期,写过一篇文章《一滴汽油一滴血》批评达官贵人浪费汽油。」> 1946年,汤一介考上北京大学。从此一生都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在北大求学时期,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这位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如今,他们过著平静的生活。> 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龄人一样,耽误过做学问的大好时光。上世纪80年代,他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学术研究的活力。从此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与发展付出辛劳。>> 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 上世纪80年代起,各种学术思潮涌动,整个社会掀起文化热潮。针对当时兴起的「国学热」、「东方中心论」,汤一介开始就持冷静的态度。> 他曾撰文写道,在中国我是第一个发表文章批评「文明冲突论」的。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 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 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等学术机构。> 汤一介反对人们用「国学大师」称呼他。他认为,「大师」应该有一个思想的理论体系,而他自己只是中国哲学问题的一个思考者。> 在汤一介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著已出版的100册《儒藏》,藏蓝色封皮,烫金的字,格外悦目。作为这部集中华儒家文化精髓的浩瀚工程的总编纂和首席专家,汤一介责任重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就希望编纂《儒藏》典籍。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由北京大学主持制定、汤一介为首席专家的「《儒藏》编纂与研究」方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在汤一介看来,这个项目自己责无旁贷。>> 十年来,《儒藏》系列已出版百册「精华编」,按照计画到2025年《儒藏》全本将全部完成编纂。整个项目将涵盖历史上儒家主要文献,包括历代学者研究著作等,还包括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韩、日、越三国用汉文著述的主要著作,如今已吸纳四国大约500名学者。> 汤一介倡导弘扬儒家文化的宗旨是「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在他眼中,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复兴前夜之时,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力量。他深刻认识到,民族和国家的复兴,必须以文化的复兴为支撑。> 链接:> 人物简介>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汤一介和冯友兰等北大哲学系的教员都遭受批判,但当时的汤一介并没有质疑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文革」十年,汤一介正值「不惑之年」,但事实上这却是他一生中最迷惑的十年,他感觉自己已经失去自我,没有了方向。尽管汤一介和乐黛云夫妇想尽量避开一个接一个的政治斗争,但似乎总也摆脱不了。「文革」结束后,汤一介还因为种种原因,必须接受清查,直到1978年他才被彻底平反,而此时的汤一介已经51岁了。> 1980年,汤一介终于恢复了在北大讲课的资格,此时的汤一介已经不愿再与任何政治有任何瓜葛。他努力将教学研究与现实政治脱钩,并力求提出一套新的观点来。他率先把中国传统哲学作为认识史来思考,并以真善美概念为基础,综合各家所言,建构出一套中国哲学理论体系。> 进入九十年代,汤一介提出了「和而不同」、「普遍和谐」、「内在超越」、「中国解释学」、「新轴心时代」等一系列新问题,推动文化界对传统哲学的大讨论。其中,他提出的传统哲学应「走出中西古今之争」,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相结合。> 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Mc Master University)荣誉博士学位。1983年曾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Luce Fellow),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1986)、澳洲墨尔本大学(1995)、香港科技大学(1992)、麦克玛斯特大学(1986、1990)等校客座教授,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院研究员(1986),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胡适讲座主讲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宾四学术讲座主讲教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Research in Value and Philosophy)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2-1994),现任该会驻中国代表。国内任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大学兼任教授。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在非有非无之间》《汤一介学术文化随笔》《非实非虚集》《昔不至今》《郭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汤一介卷》《佛教与中国文化》《生死》《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Culture》《La Mort》及学术论文二百余篇。>相关参考
中国西藏网讯王蜀明的父亲王友卿,原名王喜贵,1922年生于河南省岗李乡北石庄村。王蜀明至今记得:「”我爷爷王木林是一名长工,力大无比,远近闻名,可以打两份工,挣得粮食比较多,因此能够供父亲读书。”图为
对联文化在现在社会已经不是那么的受欢迎了,毕竟人们的生活方式多彩多样,已经不需要用对对联来联络感情了,有的时候一个表情包来的更实际一些。也不会用对联来彰显情怀,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对联文化和其中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
对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如数家珍,“我最佩服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小小的一个永新县城,屈指可数的几家旧书摊经常被他翻得底朝天;《科学》杂志激发了他对地球之外世界的探索欲望…
对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如数家珍,“我最佩服乔峰的坦荡大气和家国情怀”;小小的一个永新县城,屈指可数的几家旧书摊经常被他翻得底朝天;《科学》杂志激发了他对地球之外世界的探索欲望…
大诗人诗圣杜甫,家国情怀一生,从盛唐看到国家兵戈纷纷,经历安史之乱唐帝国大厦倾斜让杜甫痛心不已。当然啦这些都要用长篇大论来描述了,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杜甫的小话题,杜甫之死。 关于杜甫的死,《新唐
同盟会成员、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曾写过一句话:光荣归上帝,生死护中华。这句话是写给其恩师的敬挽,并成为一代名联。其恩师生于鸦片战争爆发,死于抗日战争期间,在世时一心挂念前线的战士,集家国情怀于一身,
导语:辛弃疾,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诗人。我们熟悉他是从他的诗中,诗中有哀愁的闺怨,有清丽的田园风光,有紧张激烈的战争场面。他的词恢弘大气,处处显示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辛弃疾留给后人的不光是他那些辞藻豪放
《思美人》是近期热播的一部古装长篇大剧,剧中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屈原一生的事迹。除了我们大众多熟悉的屈原的家国情怀以外,剧中还为屈原搭配了一个爱人,即莫愁女。屈原和莫愁女的爱情故事极其的
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产生的独特的谋士群体,与奉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生不同,他们不注重家国情怀,朝秦暮楚,谁能实现他们的政治要求,他们就投靠谁。张仪、苏秦等人都是纵横家的杰出代表,他们游说各国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