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生儿取代溥仪的皇位
Posted 关东军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生儿取代溥仪的皇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生儿取代溥仪的皇位
导读:爱新觉罗· (1907—1994),北京人,满族,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的胞弟。1929年到 东京学习院、 陆军士官司学校学习,1935年回东北后任「满洲国」「宫内府侍从武官司」。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灭亡时,与 一起被苏联军队俘获,1950年移交中国政府羁押,1960年被赦,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 1987年仲夏时节,北京。> 依然是那座宁静而小巧的四合院。> 依然是鲜花芬芳,果木青葱,籐萝满架。> 但我一跨进院门,一颗原本就不平静的心,不由得更加紧缩起来。> 这座住宅的主人,80岁高龄的爱新觉罗· 先生,刚刚失去结发50年的妻子。她原名嵯峨浩,是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自从1937年4月3日与爱新觉罗· 结婚,便改姓爱新觉罗·浩,并立即加入中国籍,成为一名中国籍的日本人。> 从60年代至今,我已记不住来过这个院落多少次了。但印象较深的有三回。第一次是在「文革」前,我刚调到全国政协机关不久,跟随一位负责同志前来拜访。浩女士的日本礼节,使得年轻的我近乎手足无措。第二次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不久,也是与领导同志同去拜访的。因为当时的环境和心情,彼此都有一股说不出的沉重感。但溥杰夫妇礼节依旧,门前迎送,她仍然一再深深地弯腰鞠躬。第三次是1980年初夏,我应报刊之约登门拜访写文章。浩女士当时已在日本探亲,溥杰先生同我长谈,气氛随便而活跃。只是当话题转到周恩来总理的时候,他忽然沉默,低头,双手掩面,泣不成声,立刻震动和感染了我……>>> 我脑际闪现著往事,跟着溥杰先生穿过庭院,走进客厅,在浩女士的遗像前默哀。溥老一再向我致谢后,便在沙发上落座,和我摆谈起来。> 岁月漫漫,往事如烟。> 我该如何落笔呢?他们50年的夫妻,岂是笔墨轻易所能描绘的么。我只能如蜻蜓点水,择要记述了。> 吉冈安直命令说:「希望你与日本女子结婚,这是关东军的考虑……」> 1932年2月23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精心策划下,爱新觉罗· 登上了伪满洲国「皇帝」的宝座。自幼就与溥仪形影不离的溥杰,对其同胞皇兄的行为,是百分之百地顺从和支持。为了「亲善」,溥仪送皇弟溥杰留学日本;在日本学习院毕业后,又转入士官学校学陆军。1935年冬天,溥杰从日本回到长春,当上了禁卫军中尉,著一副戎装,带起兵来。> 溥仪在伪满洲国宫中,已有皇后和妃子。而年仅28岁的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溥杰,却未有婚配。溥杰当上禁卫军中尉不几天,日本关东军就有人经常向他谈论婚姻大事,说日本女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妻子。溥杰没有领会这些话的用意,他深知自己的婚姻并不决定于他自己,而是将取决于当皇帝的哥哥。> 一天,溥仪把他找去了。他抬头望了一眼兄长那张阴沉的脸,估计到将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由于「皇上」的特殊身份,从来交谈都是哥哥滔滔发话,弟弟点头称是。于是溥杰在一旁站着,耐心地等待着皇兄的训导。> 「你今年已经28岁,应该考虑婚姻大事了。是不是有人想让你娶日本女人做妻子?你自己怎么打算?」溥仪压低了声音询问道。> 溥杰沉思了一会,回答说:> 「有人同我说过娶日本女人做妻子的事,那都是随便聊天时说的,我从来没有当真。我的婚事由皇上做主。」>>> 溥仪露出满意的脸色,因为他相信弟弟说的是真话。前些日子,要溥杰娶日本女子做妻子的传闻他也听到了,但他只付之一笑,同样没有认真。没料到,昨天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兼「满洲国帝室御用挂」(即皇室秘书)吉冈安直正式向溥仪传言,关东军希望溥杰与日本女人结婚,以促进「日满亲善」。听了这话,溥仪十分不安,立即与亲信商议对策。溥仪断定这是日本人的阴谋,是想让溥杰娶了日本女人,生养日本血统的儿子,时机成熟即取代溥仪的皇位。因此他马上找溥杰谈话,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溥杰找个中国妻子,把生米做成熟饭。溥仪以缓慢而有力的口气向溥杰说:> 「我们爱新觉罗的皇室血统,怎能与日本人混合?再说家里安了个日本女人,还不等于统统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了么!因此,日本女人是万万不能娶的。我现在马上派人到北京去给你说亲!」> 「我听从皇上的安顿。」溥杰回答道。> 不多久,北京的对象就找妥了。溥杰看了照片,了解了身世,也表示满意。正在这时,吉冈安直直接找了溥杰,命令说:> 「希望你与日本女子结婚,这是关东军的考虑。你身为『御弟』,要为『日满亲善』做出表率的;你又是军人,对日本军方的考虑应持什么态度,难道还不明白?我郑重告诉你,本庄繁大将在东京将亲自为你做媒,你不可去北京接受亲事,而必须等待东京方面的消息。」> 主子的决定是无法违抗的。要做「皇帝」,没有日本人的大炮和刺刀,是不行的。溥杰把吉冈安直的命令呈报给兄长溥仪,溥仪身边所有的人都哑口无言。> 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策划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 1937年4月3日,爱新觉罗·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在东京完婚。溥杰时年30不满,浩女士23岁。> 不出溥仪所料,溥杰婚后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授意和策划伪满洲国的「国务院」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其中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溥仪露出满意的脸色,因为他相信弟弟说的是真话。前些日子,要溥杰娶日本女子做妻子的传闻他也听到了,但他只付之一笑,同样没有认真。没料到,昨天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兼「满洲国帝室御用挂」(即皇室秘书)吉冈安直正式向溥仪传言,关东军希望溥杰与日本女人结婚,以促进「日满亲善」。听了这话,溥仪十分不安,立即与亲信商议对策。溥仪断定这是日本人的阴谋,是想让溥杰娶了日本女人,生养日本血统的儿子,时机成熟即取代溥仪的皇位。因此他马上找溥杰谈话,决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溥杰找个中国妻子,把生米做成熟饭。溥仪以缓慢而有力的口气向溥杰说:> 「我们爱新觉罗的皇室血统,怎能与日本人混合?再说家里安了个日本女人,还不等于统统在日本人的监视之下了么!因此,日本女人是万万不能娶的。我现在马上派人到北京去给你说亲!」> 「我听从皇上的安顿。」溥杰回答道。> 不多久,北京的对象就找妥了。溥杰看了照片,了解了身世,也表示满意。正在这时,吉冈安直直接找了溥杰,命令说:> 「希望你与日本女子结婚,这是关东军的考虑。你身为『御弟』,要为『日满亲善』做出表率的;你又是军人,对日本军方的考虑应持什么态度,难道还不明白?我郑重告诉你,本庄繁大将在东京将亲自为你做媒,你不可去北京接受亲事,而必须等待东京方面的消息。」> 主子的决定是无法违抗的。要做「皇帝」,没有日本人的大炮和刺刀,是不行的。溥杰把吉冈安直的命令呈报给兄长溥仪,溥仪身边所有的人都哑口无言。> 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策划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 1937年4月3日,爱新觉罗·溥杰与日本皇族嵯峨胜侯爵的女儿嵯峨浩在东京完婚。溥杰时年30不满,浩女士23岁。> 不出溥仪所料,溥杰婚后还在日本度蜜月,关东军便授意和策划伪满洲国的「国务院」通过了一个「帝位继承法」。其中明文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相关参考
日本人为何逼溥杰娶日本女? 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北京人,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胞弟。1929年到日本东京学习院、日本陆军士官司校
嵯峨浩(1914—1987),日本显贵家族的长女,与天皇有血亲关系,末代皇帝溥仪弟弟溥杰的第二任妻子。日公主嵯峨浩与溥杰一见锺情,后反对女嫁日人至女自杀>>因溥仪不能生育,满洲国皇位的继承人就会轮到溥
核心提示:经过在日本多年的学习、生活,溥杰对于日本文化、观念还是很推崇的,并且对素以美丽、善良、贤惠著称的日本女人有一种发自真心的好感。从内心来讲,他也很想和日本女人结婚。溥杰及他的日籍太太嵯峨浩(来
日本幕府将军怎要娶女婴 在日本的大河剧中,德川家茂聪明伶俐,齿白唇红,为何会做出逼娶女婴这类禽兽不如的事情呢? 八十多岁老丈娶了二三十岁的女郎,固然也算是新闻,但如果谁娶个吃奶的婴儿,这肯定属于大
日本幕府将军怎要娶女婴 在日本的大河剧中,德川家茂聪明伶俐,齿白唇红,为何会做出逼娶女婴这类禽兽不如的事情呢? 八十多岁老丈娶了二三十岁的女郎,固然也算是新闻,但如果谁娶个吃奶的婴儿,这肯定属于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了攫取更大的战争利益,动员了很多人参战。一些日本青年在参战后才发现上当受骗,一切不过是法西斯的阴谋。因此,很多人在得知真相后都逃离了军队,站在了正义的一方。而咱们今天的女主
溥仪和溥杰关系很好吗?在小的时候,溥仪是皇帝,溥杰是溥仪的弟弟,在宫中陪他读书,两个人关系既是君臣,又是兄弟,溥仪曾因为溥杰穿明黄色衣服对其加以训斥,所以两个人虽亲近,但想亲密也很难跨越重重规矩。在伪
说到溥杰,可能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是若是说到溥仪,相信大家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了。溥杰是溥仪同母胞弟,从小作为溥仪的“御弟”,与溥仪一同在宫内读书写字。溥杰是海内外知名的书
历史军事 娶日本女戰俘為妻,35年後陪妻回日本探親,他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
娶日本女戰俘為妻,35年後陪妻回日本探親,他才發現妻子身份不簡單,眾所周知,從古至今戰爭都是殘酷而又無情的,所帶給人的傷害是無法抹除的,在我國近代史當中,曾有過眾多大大小小的戰爭,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
在我国,一直有一句古话,那就是魂归故土。意思就是说,每个人不管在哪生根,流浪的有多远,成就有多大,在他去世的时候,都会想办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哪怕现在因为环境保护的原因,不再流行土葬,而是进行火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