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北宋七品小官冯拯是怎样扳倒副宰相寇准的

   至道二年(996)七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照惯例,郊祀礼成之后,中外官员皆应加官进秩。当时的宰执包括 吕端,(副 )参知政事张洎、李昌龄、 。四人之中, 年龄最小(35岁),但是年轻有为,最得太宗宠幸。而吕端(61岁)、张洎(62岁)、李昌龄(59岁)三人年岁虽长,却都得到过 的举荐,故寇准在宰执中说话最有份量。>  寇准以天下为己任,喜欢品评人物,奖掖人才,不讲资历,不问出处。但是他年轻气盛,有时做事过于刚愎。此次加恩,寇准作为主政大臣,安排进秩草率、有失公允。他的亲近故旧多破格安排到三省、御史台担任清要职务,而对平素不喜欢或者不甚了解的官员,则按次序、资历加恩。广州左通判、左正言 被进秩为虞部员外郎(正七品)。地位略有提高,但是品级和职事没有变化。>   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一甲进士(探花),论年龄仅比寇准大三岁,也是少年成名的俊才。或许是因为出自赵普门下的原因,他的进步很慢,长期在地方任职。比他晚两年及第的寇准已经是朝廷二品大员、参知政事了,他才混了个七品小官。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准素不悦拯」,「拯尝与准有隙,故准抑之」。>>  对冯、寇交恶的原因,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大概是 急于仕进,表现太过引起了寇准的反感。冯拯知端州之时,曾经十几次上书对朝政提出建议,宋太宗打算将他召回京城任职,谁料想却遭到了寇准的阻挠。此次郊祀加恩,冯拯感觉受到了压制,一怒之下上书弹劾寇准擅权乱政,并列举了他在岭南用人不公的事实。>  根据历史记录,冯拯弹劾寇准并非捕风捉影,胡乱猜疑。同期,广州转运使康戬也上告吕端、张洎、李昌龄等朝廷重臣党同寇准,遇事不争,成了寇准的傀儡。康戬是高丽人,与寇准同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得苏易简(太平兴国五年状元)举荐担任岭南东路转运使。转运使掌一路财赋,兼有考察地方官吏、向皇帝举荐人才的职责(相当于省部级干部)。康戬说话的份量,自然要比冯拯高出很多,让人不得不信。>  宋太宗本是个多疑的人,权臣结党、任用私人触及到他的敏感神经。于是「上大怒,召(吕)端等责之」,吕端、张洎等人把责任推给了寇准。太宗不听寇准一再辩解,将他由参知政事降为给事中(正五品),出知邓州(今河南省邓县)。>  七品通判冯拯扳倒了二品执政寇准,冯拯取得了暂时性的胜利,却也从此与寇准有了解不开的死结。在景德初年澶渊之战以及后来天禧年间寇准与丁谓的党争之中,冯拯都站到了寇准的对立面,留下终身憾事。据丁谓《丁晋公谈录》记载:冯拯晚年时常追悔,不该意气用事与寇准结怨,乃至于做出一些违背良心的事情。>  宋真宗即位,长期在外地任职的的冯拯被召回京师,开始受到重用。冯拯也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在人才济济的咸平年间迅速崛起,5、6年便升任参知政事。《宋史》对冯拯的评价不算高,说他「议论多迎合主意」,也就是看皇帝的脸色说话。事实上,冯拯与奸人丁谓之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大中祥符年间,王钦若、丁谓之流投宋真宗之所好,积极帮助他东封西祠,大兴土木,耗尽民脂民膏,天下目为奸邪。很多正直之士如王旦、寇准都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晚年多引以为憾。而冯拯对此类祸国殃民的行为极为反感,多次称病辞去高官出知州府,很是难能可贵。>  大中祥符元年封禅泰山,这是真宗皇帝倾尽心血搞的重点工程,所有朝廷重臣都被「委以重任」。冯拯时任参知政事,是朝臣中的第三把手,按班次顺序被任命为仪仗使。礼成,百官全部加官进爵,冯拯进秩为尚书左丞。他上书称病,自请解职。宋真宗以手诏谕旨,又命宰相王旦亲自到府邸,命其上朝视事。>>  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真宗亲祀汾阴,冯拯又为仪仗使,礼成后迁工部尚书。冯拯再次称病请辞,真宗拜其为刑部尚书、知河南府(相当于副总理降为省长)。大中祥符七年,冯拯知河南府任期已满,被召回朝任命为御史中丞(御史台长官,相当于纪委书记)。此时,宋真宗和满朝文武正为祭祀老子、供奉玉皇大帝忙得如痴如狂,在此大环境下能有何作为!于是冯拯第三次上书称病请辞,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知陈州(由府到州,实际上是降级了)。宋真宗曾经对宰相王旦说:「冯拯放著好差事不干,非要到清闲的州府去任职,这是什么原因?」王旦不敢道出实情,以他故搪塞过去。>  随着真宗晚年老迈昏聩,天禧年间的党争异常激烈。天禧四年底,寇准的政敌丁谓、钱惟演、曹利用等人结为政治同盟,在皇后刘娥的帮助下,将寇准、李迪等正直之士罢政出朝,贬往偏远之地任职。冯拯则坐收渔利,以兵部尚书升任枢密使,不就又被任命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少傅、平章事,成为仅次于丁谓的次相。>  真宗死后,丁谓及其党羽气焰熏天,又暗地里与刘太后争权。冯拯遂联合王曾等人,以雷允恭「擅移皇堂」(擅自移动真宗陵位)一事,借题发挥将丁谓罢职流放崖州,其党羽亦被悉数罢黜。冯拯接替丁谓担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为首席宰相,一时间位极人臣。>  《宋史》记载的几件小事颇能说明冯拯的为人。工部尚书林特是丁谓的亲信,史书称他「天性邪险,善附会」,是大中祥符年间靠投机钻营升起的政治明星。冯拯拜相不久,林特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谁知等了一整天也未获接见。林特只得请人传话,说有要事相商,冯拯答有事到政事堂去谈。第二天,林特到政事堂求见,冯拯又派人传话说:「你也是朝廷大员,有事情何不亲自上奏朝廷?」林特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羞愧难当。钱惟演是吴越王钱俶之子,其人文采出众,算是当世才子。钱惟演趋炎附势,醉心功名,他把妹妹借给刘太后的兄长(实为前夫)刘美,与刘太后是姻亲。>  后为了巴结权臣丁谓,又与丁结为儿女亲家。在丁谓与寇准的政治斗争中,他上蹿下跳,呼风唤雨,出力不小。丁谓倒台以后,时任枢密使的钱惟演以为机会难得,便积极奔走图谋相位。冯拯一向看不起他的为人,借口对刘太后说:「钱惟演是太后的姻亲,不宜担任宰执。」把他赶到地方任职。>  天圣元年(1023年),风头正劲的冯拯急流勇退,五次上表称病请求罢去政务。九月,冯拯真的病了,不久因病过世。 朝廷给了他很好的谥号:文懿。>   冯拯简介>  冯拯(九五八~一○二三),字道济,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一○○一)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一○○五)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河南府(《隆平集》卷四)。七年,除御史中丞,又以疾出知陈州。天禧四年(一○二○)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枢密使,进左仆射。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出判河南府(同上书),卒,年六十六。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寇准简介>  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 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冯拯简介 冯拯怎么死的 冯拯怎么当的丞相 冯拯和寇准

  本名:冯拯  字号:字道济  出生地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  出生时间:958www.cha138.com  去世时间:1023冯拯——仁宗天圣元年罢相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

宋琪,開掛的職業生涯,一年之內由七品員外郎升至三品宰相

無論現代還是古代升官加職,都是一步步獲取,像他如此這般由七品芝麻綠豆般的小官一年之內如竄火箭般直升,除非由本來的丞相被貶後,又被啟用。而宋琪不是。宋琪何許人也?宋琪(917~996年),字俶寶(一作叔

宋朝最年轻的宰相

太宗皇帝喜欢寇准,朝野皆知,在他的关照下,仅仅十年十年,寇准就从一名小小的知县摇身变为主持朝政的副宰相,成为大宋朝万众瞩目的「”簪花少年”。我们不禁要问,太宗皇帝为何对寇准如此青睐,有人说是因为寇准英

寇准是如何当上宰相的?寇准诗词选集

  寇准字平仲,生于公元961年,去世于公元1023年,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高中进士,随后历任大理评事、归州巴东知县,大名府成安知县、殿中丞、通判郓州、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没有他北宋将早灭亡一百年 北宋名相寇准

宋真宗时,辽国的契丹人出兵攻打澶州,一时边情紧急,一夜之间竟连发五道紧急文书。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当时宰相寇准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酒。宋真宗接获军情紧急的报告,就召来寇准,与他商议大计。寇

没有他北宋将早灭亡一百年 北宋名相寇准

宋真宗时,辽国的契丹人出兵攻打澶州,一时边情紧急,一夜之间竟连发五道紧急文书。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当时宰相寇准却不慌不忙,仿佛平常般谈笑饮酒。宋真宗接获军情紧急的报告,就召来寇准,与他商议大计。寇

历史人物 北宋名相寇准的简介 寇准是怎么计废太子的

  简介:,著名的宰相,历史上的名相之一,寇准一生最辉煌的事莫过于力劝真宗亲征,签订澶渊之盟,开启宋辽数十年的安定。下面就来看看寇准的小故事吧。>  莱国忠愍公寇准,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北宋五起五落的宰相,传奇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一生中比燕子三抄水还多了几水的传奇人物,此人就是宋太宗、真宗两朝一代名臣寇准。寇准在历代的正史上都被人褒之以忠

宋朝历史 为何说北宋名相寇准不学无术

在历史上,北宋名相寇准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小人不待见他,君子也不喜欢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他的朋友张咏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了宰相,曾对自己的僚属感慨地说:“寇

宋朝 冯拯生平简介?冯拯历史评价?

冯拯北宋开宝初年的一天,河阳三城节度使①、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普处政完毕,回内宅休息,在堂屋中闭目养神。恍惚间听到院中有动静,便起身踱至门前。只见院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得方面大耳、天真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