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冤案主人公

Posted 太子

篇首语:我们这个世界,从不会给一个伤心的落伍者颁发奖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冤案主人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刚正不阿 李世民时期最大冤案主人公

   (?-646年),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唐朝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   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   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治监国,兼任太子左庶子。贞观十九年十二月(646年1月),刘洎因与褚遂良不和,遭到褚遂良诬陷,被赐死。 时得以平反。>  早年经历>  刘洎早年曾效力于萧铣,担任黄门侍郎,后率军南攻岭表,夺取五十余座城池。武德四年(621年),萧铣败亡。刘洎此时尚在岭南,便献表归唐,被授为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  累居要职>  贞观七年(633年),刘洎被拜为给事中,封清苑县男。>  贞观十一年(637年),刘洎改任治书侍御史,并针对当时尚书省政务堆积的现象,进言道:「如今功臣国戚占据要位,才能不能胜职,又凭借功勋权势相互倾轧,在职官员不能坚持公道,虽然也想奋发自强,却怕受到流言蜚语的诽谤。因此本该郎中裁决的事情,却要报请上级处理,各部尚书也模棱两可,不能决断。有的曲意顺从皇帝意旨而不顾实际情况,有的为避嫌避讳而不伸张正义。有的认为案子了结便万事大吉,而不深究结论是否正确;有的认为逢迎上级就是奉公,而不管他的作为是否得当。」他又以贞观初年魏征、戴胄担任尚书左右丞时百官不敢懈怠为例,建议唐太宗精心选任尚书左右丞及两司郎中,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被唐太宗任命为尚书右丞。>  贞观十三年(639年),刘洎改任黄门侍郎。>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向褚遂良索取《起居注》。褚遂良拒绝道:「《起居注》记录君主言行,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之事,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拿去看的!」唐太宗问道:「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也要记下来吗?」褚遂良答道:「臣职责所在,不敢不记。」这时,刘洎插言道:「即使褚遂良没有记录,天下人也会记住。」唐太宗只得作罢。>  升任宰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刘洎被拜为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又加上护军。 四月,太子李承干被废,刘洎与岑文本支持魏王李泰,而长孙无忌则支持晋王李治。唐太宗 终立李治为皇太子。五月,刘洎进言道:「太子应当勤学好问,亲善师友。如今太子入侍宫闱,动辄十天半月,东宫辅臣很少能与太子应对答问。希望陛下能抑制对子孙的关爱,遵照规制,则是天下之幸。」唐太宗于是让刘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等人轮流前往东宫,与太子谈论政事.>  贞观十八年(644年),刘洎升任侍中。当时,唐太宗要求大臣指出自己的过失。长孙无忌、李勣、杨师道等人都称:「陛下没有过失。」而刘洎则道:「近来有人上书不合陛下之意的,陛下都当面百般责备,上书者无不惭愧而退,这样做恐怕不能广开言路。」唐太宗道:「你说的很对,朕一定会改。」>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命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刘洎被任命为检校民部尚书,兼任太子左庶子,与高士廉、马周一同辅佐太子。唐太宗临行前,嘱咐道:「我如今带兵远征,让你辅佐太子,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刘洎答道:「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唐太宗认为他狂言妄语,告诫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情疏阔刚直,必会因此而遭祸,应当慎重行事。」>  遭馋冤死>  同年十二月(646年1月),唐太宗班师,返回定州,在途中患病,刘洎与中书令马周前去探视。褚遂良传问太宗起居时,刘洎哭着道:「圣体患有痈疽,令人忧惧。」褚遂良却向唐太宗诬奏道:「刘洎曾说:『朝延大事不足忧虑,只要依循伊尹、霍光的故事,辅佐年幼的太子,诛杀有二心的大臣,便可以了。』」>  不久,唐太宗病愈,并向刘洎询问此事。刘洎据实回答,而马周也为他作证,但褚遂良却坚持自己的说法。唐太宗遂赐死刘洎,让他自尽。刘洎临死时,欲要留下奏言,宪司却不肯给予纸笔。唐太宗得知后,将相关官吏尽皆下狱。>  显庆元年(656年),刘洎之子刘弘业上疏皇帝,为父亲伸冤,称其是被褚遂良诬陷。唐高宗询问近臣意见,给事中乐彦玮道:「如果洗雪刘洎的罪责,岂不是在说先帝滥用刑罚。」唐高宗遂将此议压下,不再提及。文明元年(684年), 临朝称制,下诏恢复刘洎官爵,刘洎冤案这才得以平反。

相关参考

历史上最大的十大真实的冤案是

第一案,名为浮尸案中国历史上最为刚烈的大丈夫当数伍子胥。楚平王要杀伍奢,又担心他两个儿子回来报仇,派使者假借伍奢之名招其二子。哥哥伍尚说,父亲召我,若求生不往,为天下耻笑。弟弟伍员说,俱死无益,不如奔

唐朝历史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施“慎刑宽法”的清明政治。他在位时间,朝廷每处决一

明朝历史 明代最大的冤案蓝玉“谋反”案简介

95年),几年前,当蓝玉赠马时,大约朱棣还没养成后来的老谋深算,否则他大可假装高兴接受蓝玉的馈赠,然后以其不尊君父、私交藩王为词,背后狠参他一本,才够蓝玉吃一壶的呢!不管怎样,朱棣以“尊君父”这样冠冕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为何说诸葛亮曾酿成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

若无袁绍则无三国 演义里最大的冤案

官渡之战,袁绍主要输在用兵能力上,而不在于为政。事实上,袁绍的政策比起曹操更适应当时社会现状。曹操抑制士族豪强,提拔寒门子弟,袁绍则打压寒门,帮助士族。若评价袁绍,实为东汉帝国的真正掘墓人,同时也是一

李世民制造的四大冤案 李世民为何多次制造冤假错案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明君,后人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开创了贞观之治,但是其实李世民多次制造冤假错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唐太宗被称为“千古一帝”,实

唐朝历史 狄仁杰被称为“国老” 一年结案一万七千件起五冤案

狄仁杰的智慧因忠诚而显得难能可贵,他是智慧和忠诚二者的奇妙结合:大度正派,不失幽默开朗;睿智机敏却不矫饰,清廉刚正却不拘泥古板,秉公执法而不苛刻,勤政爱民又能为国举贤。一、睿智机敏,深谋远虑狄仁杰任并

历史人物 千古罪人是冤案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

历史人物 千古罪人是冤案

  中国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发现,终于随着引人争议的拆迁开发工程而诞生。在建设过程中发掘的一宋代古墓,日前出土了包括秦桧亲笔遗嘱在内的一批重要文物。  据未经证实的消息透露,有关文物部门已经初步确定

从对百姓的宽容到对重臣的滥杀,两面的唐太宗为何制造多起冤案

你太不了解李世民了,能杀兄囚父的人,能对老百姓好?对亲兄弟都如草芥的人,能爱民如子?唐朝贞观年间,兵役徭役繁重,老百姓为了逃避徭役,把自己手脚砍了,或者折断,这样可以不用服徭役,砍的手和脚,被称为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