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邦怎么封其父为太上皇的

Posted 太上皇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刘邦怎么封其父为太上皇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刘邦怎么封其父为太上皇的

   为何封草根父亲为? ,中国历史上一种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过世父亲的封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封为「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已经过世的父亲,即秦庄襄王异人,但这不过是有「太上皇」封号的开始;真正第一个做上「太上皇」大位的,是汉高祖 的父亲 公,也就是说, 公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那么, 为什么册封并没有做过皇帝而且正活在世上的父亲为「太上皇」呢?>  其实,说起」太上皇」必须先说说皇帝。皇帝,这个中国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创建这个制度开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结束,在中国绵延了二千多年。东汉著名文人蔡邕在《独断·上》中曾经这样解释这个称号:「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盛德煌煌,无所不照。帝者,谛也,能行天道,事天审谛,故称皇帝。」蔡邕的话就是那个时代对于皇帝的期望和理解,也是封建王朝愚民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而言之,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将所有大权集揽于一身,可以驭使臣属,奴役万民。>  而「太上皇」的封号中「太」的意思,一是大,《广韵·释诂一》中说,所谓「太,大也」;二是指身份最高或辈数更高的。清顾炎武《生员论中》:「门孙之谓其师之师谓之太老师。」太上,便是最上,也作大上。《左传·僖公二四年·疏》:「然则大上,谓人之最大上;上圣之人也。」从字面上看,「太上皇」的意思就是说,权力最大,身份最高,处在最上位置的帝王。其实,「太上皇」只不过是象征性封号而已。>>  对于刘邦的父亲,不知其名,《史记·高祖本纪》里只说:「父曰太公。」公元前203年,楚汉逐鹿中原,烽火连天。「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面对项羽要烹煮自己父亲的威胁,刘邦却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这意思就是说,我和你一起接受楚怀王的命令,结拜为兄弟,我老爸就是你老爸;你真的要煮你老爸,也分我一碗汤吧!」项羽勃然大怒,本来就要把太公杀掉,因项伯的劝阻,刘太公方能幸免。时隔不久,形势于楚军渐渐不利,项羽就把刘太公与吕雉送还刘邦,以换取楚汉以鸿沟为界。>  楚河汉界形成的一年后,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了楚汉争霸最终的胜利,建立汉朝,做了皇帝。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碍于封建的孝道,刘邦在家中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五日一朝」,「如家人父子礼」。也就是说,他每隔五天就去问候一次他的父亲。>  刘太公的管家觉得不妥,就告诉刘太公:天无二日,世无二主,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太公认为这话说得有理,于是,儿子再来看望时,他便拿着扫把像个打杂的一样,望着儿子向后退,好像奴仆一样迎接主人。>  刘邦不知道父亲发什么神经,就急忙上来搀扶他,问是怎么回事。刘太公说:「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意思就是说:儿子啊,你是皇帝,怎能因为我而扰乱了国家的法律呢?>  刘邦听了自然高兴,可是,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他一直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这个管家又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说秦始皇曾经册封过去世的父亲为「太上皇」,建议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这个建议喜出望外,立马举行册封大典,将刘太公扶上了「太上皇」的大位。就这样,刘太公成了在世时被尊为「太上皇」的第一人。>  关于「太上皇」这个封号,《汉书·高帝纪》中说:高祖六年,「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诸王、通侯、将军、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太公曰太上皇。」颜师古注曰:「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可见,这个封号的实质就在于「不预治国」这四个字,说到底,「太上皇」就是个尊崇的封号,只不过一种只有皇帝父亲独享的荣誉而已。>  刘太公虽然坐上了「太上皇」的大位,但是,他却觉得并不愉快。汉朝文人刘歆笔下的《西京杂记》中说「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原来,刘太公出身草根平民,平生喜欢的是跟一些杀猪杀牛做买卖的人交往,而帝苑深宫,隔断了他跟那些朋友来往,你叫他怎么快乐得起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话太对了。在年高老迈的刘太公眼里,再美的宫女还不如当年的草根朋友。>  刘邦得知父亲的心思后,便命人在长安给刘太公新建一个「老家」。不久,长安城边上就建了一座新丰镇,跟丰沛老家一模一样。接着,又把老家的部分居民连同鸡狗一起都搬迁过来。刘歆在《西京杂记》中说:「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识其家。」于是,刘太公不亦乐乎。就像当初不让儿子因自己坏了国家的法度一样,刘太公也没有让刘邦给哪个草根朋友封个一官半职。当皇帝的父亲当到这个份上,应该说刘太公已经是很不错了。>  公元前197年,刘太公在栎阳宫去世,后来葬于万年,即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北。让年迈的父母开心快乐,是从古至今最大的孝道,只要是不荒唐,不违情理,子女都应该尽量让父母过得开心一点。虽然帝王之家和贫寒之家的家境不同,但作为子女的孝心无疑是一样的。>

相关参考

刘邦为啥封瞧不起自己的人为太上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刘邦的父亲看不起刘邦的故事。汉高祖刘邦在家排行老三,一家都是农村户口,刘邦却不愿下地干活,能偷懒就偷懒。刘邦的父亲实在看不下去了,严厉批评他是个无赖,不愿勤劳致富,只想投机取巧,还拿

刘邦父亲,刘邦父亲为什么没追封皇帝

刘邦父亲为什么没追封皇帝刘邦父亲刘煓是太上皇,但是死后没有被追封,原因就是这个天下是刘邦取得,如果被追封那么后世子孙将会降低对于刘邦的崇拜。而且,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太上皇者,也是

太上皇的由来

“太上皇”制度,大约最早源于战国。当时,赵武灵王自称“主父”,传位于王子何。  汉高祖刘邦尊呼其父为“太上皇”,是这一称呼的开始。之后,“太上皇”的称呼,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老皇帝主动传位其子,如宋高

退位后生活如何? 有哪些被逼退位的太上皇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合起来说一下吧。“太上皇”之称,并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皇帝授给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

历史人物 乾隆当了三年太上皇的真相,禅位不禅权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他爹刘太公。>不过这个“太上皇”是刘邦封的,纯属荣誉称号。>仅表示一种尊重,实际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在中国王朝史上,“太上皇”虽然是个非常崇高的尊号,但当太

五名女子同时被封皇后 史上最牛太上皇宇文赟

如果没有短命的宣帝宇文赟,兴许北周的际遇就不会是个短命的王朝。可偏偏宇文赟这个顽主,却在北周帝国蓄势勃起之时,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关于宇文赟的记载,史料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宇文赟立为太子时,大概是十三

五名女子同时被封皇后 史上最牛太上皇宇文赟

如果没有短命的宣帝宇文赟,兴许北周的际遇就不会是个短命的王朝。可偏偏宇文赟这个顽主,却在北周帝国蓄势勃起之时,不合时宜地出现了。关于宇文赟的记载,史料上几乎是清一色的差评。宇文赟立为太子时,大概是十三

历史人物 于定国,字曼倩,其父为于公,在史受封西平侯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人。西汉时期官员。汉宣帝刘询即位,于定国上书分条奏请皇上,凡是当时曾规谏过刘贺的大臣都破格升官。于定国因此而升任光禄大夫,平尚书事。几年后,又改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

刘邦当皇帝后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  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

汉朝历史 刘邦当皇帝后为何要让亲爹给自己磕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刘邦的父亲刘老爹独享此项殊荣。虽如此,但这个太上皇的据说还是刘老爹给儿子磕头称臣后才换来的,刘邦当了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爹并不友好,甚至还为到底该谁给谁磕头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