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

Posted 尚书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周公祈求代死、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放言》诗曰: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 ,一生真伪复谁知?此处所谓 恐惧流言一事,原见《今文尚书》之《金縢》篇。该篇之大略为:武王于灭商次年生重病, 即向祖宗太王、王季、文王祈祷,愿以身代 。后将书写祝词的典册纳入「金縢」之匮(以金质绳索捆束的箱匣),并诫史官不可语人。次日武王病愈。后武王死。成王继位,周公摄政,管叔等放出流言:「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于是周公「居东二年」。不久,周公作《鸱鸮》一诗送给成王,表明自己惨淡经营的苦心。但成王仍不理解,因之惹恼了上帝。是秋,庄稼长得很好,但将收获时,忽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庄稼倒伏,国人大恐。成王与大夫们穿上祭天的礼服,打开金縢之匮,取看文书,发现了周公祈求代死的册书,知道了周公的忠心,于是成王出城亲迎周公。上帝因之息怒,是年庄稼丰收。>  该篇所表现出的天人感应、人鬼相通的迷信思想,自属荒诞,但其中某些问题是真是伪,却引起了大家研究探讨的兴趣。>  (一)周公祈求代死并纳册金縢之匮是否事实,目前尚难定论。被后世誉为「不虚美,不隐恶」的《史记》在《鲁周公世家》中不仅详载了武王病,周公祈求代死的金縢之事,而且还有这样一段:「初,成王时少,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沈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册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此段不见于其他典籍。三国时谯周以为,此与《金縢》所述本为一事,因」秦既焚书,时人欲言金縢之事,失其本末「,误传为此。而唐代司马贞认为虽」经典无文,其事或别有所出「;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周公就是两度祈求代死了。>  除《史记》外,后世一些史籍亦基本肯定此事,历代经学家更是对此深信不疑。前举白居易之诗即持肯定态度。>  而另外一些学者对该篇却提出不少疑问。如北宋程颐认为该篇「意多浅晦」,「疑其不可尽信」。其后王廉、王夫之、袁枚等也都提出一些理由疑为伪作。近代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在论《尚书》各篇的写作年代时,也曾指出《金縢》篇「文体平顺,不似古文」,「决不是东周间的作品」。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金縢》即为后世崇拜周公者根据传说增饰而成,其真实性就很可怀疑但是,仅从文体上辨别真伪,也还不是无懈可击的。明代郑瑗在《井观琐言》中即已指出:《尚书》词语聱牙,盖当时宗庙朝廷著述之体,用此一种奥古文字,其余记录答问之辞,文体又自寻常。他举出一些例子证明此点,并指出后世亦是如此。近代有的学者亦持此种观点。>  因此,《金縢》是否为伪作,仍难定论;而《金縢》所述之周公代死一事的可靠性究竟多大,亦很难断定了。>  (二)假如《金縢》所述基本为事实,那么,周公是诚心代死呢,还是玩弄某种欺世盗名的把戏呢?这也是一个难以搞清的问题。明代李贽在《史纲评要》中概述金縢之事后,评曰:「周公何故好名,作此俑人也。」弟代兄死,子代父亡,周公在这方面算得上一个始作涌者。顾颉刚也曾指出《金縢》中的周公好像「是一个装神作怪的道士」,他的祈祷祖宗「仿佛用了糖果哄小孩似的」。一般他讲,周公玩把戏的痕迹不难看出。祈祷之后,纳册于匮而又诫史官不可语人,这真是欲扬之先抑之;纳于金縢之匮而非别处,其用心亦不可谓不深。「天道示警」后成王马上去开看金縢之匮,可见该匮是盛放救命法宝的器具,到了关键时刻就会被打开,而对其中的册书,人们是会深信不疑的。周公深知此点,所以纳册于匮,只能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求鬼问卜,装神作怪,也许还是虔诚的表现,纳册于匮也许正是符合礼仪的行为。因此,周公究竟是诚心代死,还是玩弄把戏,也还是无法最后断定的。>  (三)关于「我之弗辟」与「周公居东二年」的训释及《鸱鸮》的作者问题。这点也关系到金縢之事的真伪。>  周公听到管、蔡流言后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于是「居东二年」,对此向有不同的解释。>  一是将「辟」释为「行法」(如王肃《<尚书>注》、《伪古文尚书》孔传),或释为「君位」、「掌握政权」,将「居东」释为「东征」。此种训释的问题在于似与全篇旨意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因为既然周公掌握了政权,进行东征,能对管、蔡「行法」,何以又逗留不归,只能作《鸱鸮》以明志,待天变促成成王的亲迎呢?>  二是把「辟」释为「避」,「居东」释为「避居东都」,这种训释虽似合于全文旨意,但又与某些语句难以吻合。因为前有「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后又有「罪人斯得」之句,如果不把「居东」释为「东征」,也是难以讲通的。当然,如果「罪人斯得」不是指管、蔡被诛而是指另外的我们目前尚不知道的事件,也许是能讲得通的。>  三是太史公作《鲁周公世家》时,将「我之弗辟」句改为「我之所以弗辟而摄政者」,这里对「辟」字的训释同二,而句意却同一。>  《鸱鸮》是否为周公所作也是很值得怀疑的。该诗为「豳风」中的一篇。《诗序》承袭《尚书》之说,曰:「《鸱鸮》,入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但近代有人认为此说并无确证,不足为凭。>  总之,金縢之事或有或无,周公祈代成王死是真是伪,直至目前尚难作出明确的结论。

相关参考

纪信代死讲的是什么故事?纪信是哪里人士

纪信,秦末汉初时期赵国人士,汉族人,家乡位于阆中县,也就是现今的四川西充。他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曾陪同刘邦参与项羽所设的鸿门宴,跟随刘邦起兵反抗秦朝。纪信作为刘邦的部下,对刘邦非常忠诚,曾在项羽出兵

历史人物 川岛芳子死刑疑云,疑似替罪羊代死

1948年3月25日清晨6点,牢房内的川岛芳子在睡梦中被叫醒。随后,面容憔悴、目光呆滞的川岛芳子被宪兵押着,缓缓走出女监。就在一小时前,川岛芳子的上诉最终被驳回。在监狱西南角,两名法警按住川岛芳子的肩

揭秘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如何行周公之礼

古装电视剧只要演到古代男女睡觉的时候,就会有有一个人说:“夫人(夫君)咱们趁早行“周公之礼”安歇了吧……”,“周公之礼”现在通俗指夫妻同房。为什么周公之礼会成为夫妻同房的代名词呢?背后是否有故事发生?

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 纪信代死的故事简介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项羽追杀刘邦,纪信假扮成刘邦模样被项羽抓到而死。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纪信是怎么死的?纪信简介纪信假扮刘邦纪信,字成,秦朝时期是陇西成纪人。公元前206年,刘、项鸿门宴

纪信代死讲的是什么故事?纪信是哪里人士

纪信,秦末汉初时期赵国人士,汉族人,家乡位于阆中县,也就是现今的四川西充。他是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曾陪同刘邦参与项羽所设的鸿门宴,跟随刘邦起兵反抗秦朝。纪信作为刘邦的部下,对刘邦非常忠诚,曾在项羽出兵...

历史人物 纪信代死的故事简介 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项羽追杀刘邦,假扮成刘邦模样被项羽抓到而。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纪信是怎么的?>  纪信简介纪信假扮刘邦>  纪信,字成,秦朝时期是陇西成纪人。公元前206年,刘、项鸿

揭秘周公之礼是什么意思?如何行周公之礼

...的时候,就会有有一个人说:“夫人(夫君)咱们趁早行“周公之礼”安歇了吧……”,“周公之礼”现在通俗指夫妻同房。为什么周公之礼会成为夫妻同房的代名词呢?背后是否有故事发生?我们一起看看。据说周公之礼是与周...

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 纪信代死的故事简介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项羽追杀刘邦,纪信假扮成刘邦模样被项羽抓到而死。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纪信这个人吗?纪信是怎么死的?纪信简介纪信假扮刘邦纪信,字成,秦朝时期是陇西成纪人。公元前206年,刘、项鸿门宴会时...

《河神》魔古道是否真的存在?天下霸唱根据事实改编而成

  在《河神》中,魔古道是一个极为神秘又邪恶的组织,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根据原著作者天下霸唱透露,《河神》中的捞尸队的故事,其灵感来自于重庆的捞尸故事,是他在重庆的一个警察朋

能洞察一切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事实上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历史上有很多「”洼则盈”的例子,比如周公的「”握发吐哺”。周公礼贤下士,非常害怕失去天下贤士,每逢有人才来拜见他,他必然马上迎接,哪怕当时在洗头吃饭,也会握起头发、吐出口中之食,先见了贤士再说。儿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