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曾击败战胜薛仁贵
Posted 安西
篇首语:不是我不会,只是我没学。个人因学习而强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曾击败战胜薛仁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曾击败战胜薛仁贵
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 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前127年的时候,吐蕃各部迎立 聂赤赞布为赞普(王),到唐太宗时期, 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于638年派遣 禄东赞至长安迎娶文成公主。650年松赞干布死后,其孙 芒松芒赞继位,吐蕃由禄东赞及其儿子辅政,此后吐蕃开始对外扩张,唐蕃不断发生战争,期间吐蕃有一位 ,先后击败唐朝的 、王孝杰、娄师德等 ,让强盛时期的大唐王朝畏惧三十年之久!> 在新旧唐书中,他的名字被叫做 论钦陵,实际上「论」是官名,《资治通鉴》中称他为 起政,他的藏文全名叫 噶尔·钦陵赞卓(为方便起见,本文统一称为钦陵)。钦陵出身吐蕃官宦世家噶尔氏的家族中,他是大论(相当于丞相)禄东赞的次子,年轻时钦陵曾在长安为人质,熟悉唐朝国情、军力。> 667年禄东赞病死,钦陵的大哥 赞悉若继任大论,执掌国政,而钦陵兄弟则把持着各地的兵权,其中钦陵负责管理吐谷浑(青海)一带。> 670年吐蕃大军北上,攻下了唐朝在西域的设置的安西四镇,将大唐的势力一举驱逐出西域。吐蕃东占吐谷浑,西占西域,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唐朝中央决定采取行动,同年4月唐高宗任命 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郭待封为副将,以「护送护吐谷浑王还国」的名义,率领10万人(有人考证为5万)出试图一举消灭吐蕃。> 钦陵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而 也深知此战不易,运粮困难需速战速决,于是命令副将郭待封率领2万人看守辎重,在大非岭凭险置栅,构筑工事。薛仁贵则率领8万人出击,在河口地区击败一支吐蕃军队。但郭待封却没有听从薛仁贵的命令,反而率领军队徐进。结果遭遇钦陵的20万大军,唐军溃不成军,辎重粮草全部丢失。> 薛仁贵得知消息后,只得率军撤到大非川,却遭遇钦陵40万大军的包围,最终唐军全军覆灭,只有薛仁贵、郭待封、 阿史那道真三员将领在与钦陵约和后才得以生还,钦陵从此威名远震,而薛仁贵三人全被削职为民。(吐蕃军队人数可能有水分,但应该多于唐军)> 此后趁吐蕃整顿内政之机,唐军又收复了安西四镇,678年唐高宗任命 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兵18万河源出击吐蕃,钦陵率兵在青海湖一带迎击。交战中,唐军先锋 刘审礼与吐蕃展开激战,而主将李静玄竟然被吓得按兵不动,听闻前锋失败,率军仓皇逃跑,途中又被吐蕃军队击败,幸亏唐将偏将 黑齿常之率军死战,李敬玄才得以脱身。> 此后钦陵率军重新占领安西四镇,685年钦陵接替哥哥担任大论之职,此时吐蕃国力空前强大,「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689年执掌朝政的 不甘心失败,派遣文昌右相 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 阎温古为副将,率军从西域攻击吐蕃,论钦陵率军在寅识迦河边迎战。唐军初胜后败,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加之天气寒冷,唐军大败。 大怒将韦待价流放,阎温古斩首。> 经过几十年的征战,虽然吐蕃国立空前强大,但连年的战争使吐蕃的一些属国感到不满,一些部落纷纷投奔唐朝,钦陵忙于整理内政,无暇顾及。武则天趁机派遣熟悉吐蕃国情的王孝杰率军大败吐蕃军队,重新收复安西四镇。> 在西域的大捷让武则天萌生了彻底击溃吐蕃的念头,696年3月武则天任命王孝杰为肃边道大总管,娄师德为副将率军讨伐吐蕃。钦陵、 赞婆(钦陵三弟,藏文名噶尔·政赞臧顿)则率军在洮州(甘肃临潭县)的素罗汗山与周军(武则天此时已经称帝,改国号为周)展开激战,结果吐蕃大获全胜,钦陵再一次威名远震。经此一战,武则天也放弃了消灭吐蕃的想法,双方开始议和。> 正所谓「功高则震主」,此时的赞普 赤都松(芒松芒赞之子)也已成人,对功勋卓著的钦陵兄弟十分猜忌,698年赞普以狩猎为名,集合军队杀死钦陵党羽2000多人,并召钦陵。钦陵自知大祸临头,于是拥兵自重。699年赞普率军讨伐,结果钦陵的军队忠于赞普,未战先溃,无奈之下钦陵选择了自杀。> 和中原王朝的诸多名将一样,钦陵这位吐蕃第一名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当钦陵悲惨的结束自己生命时,他的弟弟婆赞、儿子 论弓仁(藏文名莽布支)却投奔唐朝。>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大喜,封赞婆为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封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成为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将。论弓仁的后代改用汉名,成为「论」姓的始祖。而此后论氏子孙都位列高官,统领军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朱泚之乱等战争,捍卫著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 而论钦陵死后,吐蕃国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在与武周的数次战斗中都失利,赤都松赞普不得不向武则天求和。此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于707年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松之子),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再度和缓。>相关参考
...军惨败,658年,薛仁贵率兵一举攻克赤峰镇。同年六月,击败高丽豆方娄的
历史人物 薛仁贵百战百胜, 却为何战败于大非川? 原因是什么
第一、唐军轻敌,孤军深入>大非川之战是唐朝为了扭转在西域、河西一带的不利局面而主动向吐蕃发起的一次进攻。战前,唐高宗特意从朝鲜半岛上抽调了一代名将薛仁贵(薛仁贵曾担任安东都护府都护)担任此次西征的主帅
薛仁贵 薛仁贵作为唐代名将赫赫有名,创下不少功绩无人能敌,其家族在唐朝生命显赫,那么他的后代是否继承他的豪气,继续大展宏图呢? 薛仁贵,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名将,薛仁贵的一生薛仁贵以字行世,创造
薛仁贵生平简介薛仁贵怎么死的? 薛仁贵,唐朝名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世,生于隋大业九 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迹在唐太宗、高宗时期。薛仁贵
薛仁贵 薛仁贵作为唐代名将赫赫有名,创下不少功绩无人能敌,其家族在唐朝生命显赫,那么他的后代是否继承他的豪气,继续大展宏图呢? 薛仁贵,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名将,薛仁贵的一生薛仁贵以字行世,创造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是我国古代唐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无数,深受李世民看重,手里掌握着很大的兵权。关于他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中关于薛仁贵征东的故事的流传更甚。 薛仁贵征东
历史上真得有薛仁贵征东吗? 历史上薛仁贵征东确有其事。 薛仁贵,(614年—683年),名礼,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将军。 年少时,家境贫贱,以农耕为业,娶妻柳氏。贞观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年幼丧父,从小家里贫穷,但是薛仁贵并不感到自卑,他积极刻苦的习文练武,努力钻研军事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年幼丧父,从小家里贫穷,但是薛仁贵并不感到自卑,他积极刻苦的习文练武,努力钻研军事作战
薛仁贵,又名薛礼,生于公元614年,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年幼丧父,从小家里贫穷,但是薛仁贵并不感到自卑,他积极刻苦的习文练武,努力钻研军事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