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隋炀帝雄才大略不应当完全被否定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当生活如同炼狱,必须自己创造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隋炀帝雄才大略不应当完全被否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隋炀帝雄才大略不应当完全被否定
秦始皇做过的事, 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 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人们对秦始皇、唐太宗的功绩多有肯定,但谈到隋炀帝时却多是恶语。> 五十年前,我就疑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否正确> 五十年前的1962年,我在五年制的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到四年级的时候,中国古代史专业又细分断代史时,于是我选择了隋唐史专门化,开始在汪籛先生指导下学习,1964年又考为他的研究生,继续学习隋唐史。文革开始,学业中断,而后分配去了内蒙。工作之余百无聊赖之际,曾细读带去的线装本的《隋书》,将隋代史料分门别类地抄成十一个笔记本,那时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产生了疑惑,就是我后来在隋炀帝传记的前言里说的:「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今人评说隋炀帝功罪,应比魏徵更实事求是> 1981年,宁可先生组织丝绸之路考察到张掖时,考察队要给地委机关和地区学校的200多人做一场报告,宁先生安排我先讲,临时想的题目就是「在张掖说隋炀帝」,将自己对过去关于隋炀帝的评价的疑虑和盘托出。讲隋炀帝做皇帝以后十四年,只在长安城里住了十个月,一直在外面奔波,他忙活些什么?罗列出他所做的事情,结论是他很有眼光地在张罗国事,大部分都做得很好,雄才大略,是有重大历史建树的。就是最后辽东打得太急,给民众造成巨大灾难,因此是又有重大历史罪恶的人。宁先生主持会,当时就声明,发言只代表个人观点。虽然他以前论历史主义的文章对隋炀帝开运河有正面评价,但显然对我在许多方面肯定隋炀帝,是有保留的。确实,考察队的另外20位隋唐史学者,当时大概是没一个认可替隋炀帝说好话的。会后邓文宽调侃概括我对隋炀帝的评价:伟大的暴君。这当然并不准确。> 后来发言改写成一篇名为《炀帝西巡》的论文,发在1982年出版的《丝路访古》文集中。文中总结道:「隋炀帝作为一个处在中国长期分裂后重建大统一时期的皇帝,又是处在中古社会鼎盛发展的起点上,他的许多活动带着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西巡之外,还有北狩、建洛阳、修驰道、筑长城、开运河、下江南等等,他以极大的魄力和强度发疯似地干了十几年,但他并不是发昏,他做的一些事,不无建设和发展统一国家的历史内容。许多做成功了,有的做糟了,特别是他本人残暴的专制君主的品格,在做一些本无可厚非的事时,也给人民带来格外深重的灾难,积累成无法忍受的负担,最后征辽东激起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 魏徵亲眼看到事情的全过程,很懂得这一点,以隋为鉴是他劝诫唐太宗时常用的法宝。为了为当时的现实政治服务,魏徵在主持编撰《隋书》时,不免要着重强调隋炀帝作为暴君的失误,有意无意地抹煞这位「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雄心勃勃的君主的一切历史功绩。一千多年来,魏徵的观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今天我们对隋炀帝的功罪的评价,应当能比魏徵他们更实事求是。> 评价隋炀帝,最好先去运河上走走> 三四年后的1984年,又组织了运河考察,回来以后对我的观点更有信心了。在《运河访古》文集中,我以《千古功罪说隋炀》为题,全面评说隋炀帝。文章一开始就说:「评价隋炀帝,最好先去运河上走走。」1989年完成的隋炀帝传,在前言里,更将隋炀帝和两位「千古一帝」做了详细比较。> 比如,隋炀帝和秦始皇的比较: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隋炀帝在为晋王时任统帅平陈,平陈之后,斩五佞,受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天下称广,以为贤。」又在翌年与杨素一起平定南方叛乱,巩固了统一。隋唐的统一,是西晋短期统一之后又一次意义重大的国家大一统。> 秦始皇凿灵渠;隋炀帝开运河,这条两千公里长的南北运河,是古代中国最有价值、最伟大的工程。> 类似的还有很多。两人不同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隋炀帝修缮图书,结交儒生,按「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的理念,大办学校;秦始皇用七十万骊山徒为自己修占地成千上万亩的陵园,隋炀帝生前没有给自己修陵墓,他埋在扬州,占地只有雷塘数亩田。> 在中国从门阀贵族政治向科举官僚政治转化,从门阀社会向门阀后社会转化的历史关头,宇文泰、宇文邕、杨坚、杨广、李世民、 六人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在政治改革中走得最远的是隋炀帝和 。可后面这两位在历史上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 总之,隋炀帝不应该被完全否定。「如果能令人信服地给予适当的褒贬,为已亡人找回公道,就能证明,历史是最无情的,因此也是最有情的。」(《隋炀帝的真相·后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史家秉笔站在历史的评判台上,应绝不掩饰邪恶,也不埋没贡献。>相关参考
李世民夺位后,很喜欢跟臣子谈论读书心得。一次,他对左右说,我读了《隋炀帝集》,知道隋炀帝也认同尧舜的功绩,否定桀纣的暴行,但他做起事来,怎么就完全相反了呢?劝谏小能手魏征,立马回答说,一个君主,哪怕再
1.怎样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2.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
鲁肃性格特点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
历史人物 隋炀帝和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什么后世评价完全不同?
隋炀帝,唐太宗李,这两位皇帝相隔的时间很近,一个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一个是唐朝的开国之君,首先从这两个称谓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别了。但是,仔细对比两个人的生平事迹,很多人发现,其实他们的相似之处非常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他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完成和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本人雄才大略,勤于政事,
中国辉煌而短暂王朝不少,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秦朝,可惜胡亥残暴致使秦二世而亡,杨坚英才赫赫,结束五胡乱华的割裂局面,开创隋朝,杨广好大喜功,而使隋朝灭亡。有人说,隋炀帝杨广好色无度,为了一个美人,竟然发
中国辉煌而短暂王朝不少,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秦朝,可惜胡亥残暴致使秦二世而亡,杨坚英才赫赫,结束五胡乱华的割裂局面,开创隋朝,杨广好大喜功,而使隋朝灭亡。有人说,隋炀帝杨广好色无度,为了一个美人,竟然发
历史人物 在正史中几乎完美的周瑜,为何后世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我们看待古人,看他的事迹、人品,自然应当在正史中去寻找,虽然也不一定记录的一丝不差,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公正。然而三国历史却是一个例外,很多人拿演义的内容当正史,却把真正的正史放在一边,因此对
历史人物 唐太宗和隋炀帝都远征过高句丽,可是他们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呢
从隋朝到唐朝初年,一共有四位皇帝征伐东北的高句丽政权,其中影响最深远、名声最大的征伐高句丽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和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不过同样是亲征高句丽,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
历史人物 唐太宗和隋炀帝都远征过高句丽,可是他们的结局为什么不一样呢
从隋朝到唐朝初年,一共有四位皇帝征伐东北的高句丽政权,其中影响最深远、名声最大的征伐高句丽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和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不过同样是亲征高句丽,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