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秦国三大干将之一

Posted 司马错

篇首语: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秦国三大干将之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秦国三大干将之一

2、秦国干将司马错的生平与功绩

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秦国三大干将之一

司马错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但是你知道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吗?秦朝名将司马错是被谁杀死的?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

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并不被时人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后来才显现出来受人重视的。在当时的秦国南方偏远腹地,生活着两个蛮夷国家,一个是蜀国,就是在现在的四川地区,一个是巴国, 就是现在的重庆地区。

秦惠文王时期,这两个国 家发生了交战,互相攻打,两个国家都向秦国派出使者求援。其实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国之意,但苦于蜀道艰难,难以攻打。

而恰在此时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 国,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先灭蜀还是先攻韩。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

张仪的论断是占领三川郡,打通宜阳 道,挟持周天子,以完成霸业,而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边远小国,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去攻打,对秦国的霸业毫无帮助。而司马错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首先必 须国强民富,务必先扩张领土,增加财富,所以应当先灭蜀国,这样秦国吞并蜀国之后扩大了版图,增加了财富。

而如果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不仅不能获得什么 实利,反而背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而且周、韩自危,必然会去联合齐、赵共同抗秦,因此,攻韩是失策,伐蜀才是万全之计。

秦惠文王听后觉得大将司马错说的完全有道理,于是便派司马错为将率兵攻打蜀国,司马错果然马到成功一 举灭掉了蜀国,而后又乘胜灭掉了巴国,使得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诛陈庄,并 受命镇抚蜀国,从而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为秦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司马错的第二战是伐楚之战。其实早在之前,司马错就已经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缈楚国,对楚国拥有 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一张连环牌。

在其消灭蜀国,彻底平定蜀地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便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巴、蜀军队 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 后方。

关于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史料无确切记载。

但可以根据史料推测一下。司马错辅佐三王,历经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说宣太后)。而从司马错和张仪争论于 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这时司马错20岁,那么到前280年,司马错也是个56岁的老头了~~所以,即便是司马错是宣太后的亲党,在宣太后死时 (前265年),司马错可能早已作古。

那这么一个战功显赫的干将,在有生之年并没经历“政变”(昭襄王即位时,估计司马错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从秦武王 平稳过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时期并未经历选边站的事情,所以司马错正常死亡的几率颇高。

司马错可以说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这一点从秦惠王时期,和着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再攻楚国,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就可以看出,司马错被称为秦国三大干将之一。

秦国干将司马错的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怎么死的:秦国干将司马错的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是谁?司马错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并不被时人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后来才显现出来受人重视的。在当时的秦国南方偏远腹地,生活着两个蛮夷国家,一个是蜀国,就是在现在的四川地区,一个是巴国,就是现在的重庆地区。秦惠文王时期,这两个国家发生了交战,互相攻打,两个国家都向秦国派出使者求援。其实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国之意,但苦于蜀道艰难,难以攻打。而恰在此时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国,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先灭蜀还是先攻韩。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张仪的论断是占领三川郡,打通宜阳道,挟持周天子,以完成霸业,而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边远小国,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去攻打,对秦国的霸业毫无帮助。而司马错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首先必须国强民富,务必先扩张领土,增加财富,所以应当先灭蜀国,这样秦国吞并蜀国之后扩大了版图,增加了财富。而如果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不仅不能获得什么实利,反而背了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而且周、韩自危,必然会去联合齐、赵共同抗秦,因此,攻韩是失策,伐蜀才是万全之计。秦惠文王听后觉得大将司马错说的完全有道理,于是便派司马错为将率兵攻打蜀国,司马错果然马到成功一举灭掉了蜀国,而后又乘胜灭掉了巴国,使得秦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半,人口增加了三分之一。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率军平定蜀乱,诛陈庄,并受命镇抚蜀国,从而为秦国打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后方,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为秦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大功。

  司马错的第二战是伐楚之战。其实早在之前,司马错就已经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他认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据上流,俯缈楚国,对楚国拥有绝对的战略主动地位。所以,司马错打的是一张连环牌。在其消灭蜀国,彻底平定蜀地后,公元前280年,司马错便率大军由陇西进入四川,然后增补巴、蜀军队10万,接着乘坐大船万艘,载米600万斛,从巴地延涪水南下,进攻楚国。秦军战胜重重困难,翻越今岷山山脉、摩天岭山脉、云贵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国后方。当时,楚军主力集结西北部秦、楚边境前线,后方空虚,遭司马错突然进攻,楚军猝不技防,损失大片土地,秦军攻占楚国黔中郡。楚顷襄王被迫献上庸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以罢兵。司马错攻楚之战打的十分漂亮,是典型的避实击虚战术,开创了我国战争史上早期的战略大迂回战例,实践了他得蜀即得楚的预言。这场战争无论是战术决策,还是战役指挥都到达了超乎寻常的地步,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场大迂回机动战争,可是它的军事意义被后世严重低估了。而后事情的发展果如司马错预测的那样,之后的秦国大将白起伐楚更加验证了这一点。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以当年司马错伐楚的进军路线为基础稍加改变,选择入汉中顺汉水南下,出其不意的突入楚境,楚军一路节节败退,白起迅速攻取了主要分布在汉水流域的楚国重镇。秦军长驱直入,直抵楚国别都鄢城,接着水淹鄢城,迅速攻下了楚国国都,挖了历代楚王的祖坟,放火烧了夷陵道。然后在第二年,白起率部队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在鄢郢之战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出兵夺回被楚国复夺回的巫郡、黔中郡,秦初置黔中郡。

  秦国干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关于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史料无确切记载。但可以根据史料推测一下。司马错辅佐三王,历经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说宣太后)。在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参与的行动如下:

  秦昭襄王十二年(公元前295年),司马错当时担任国尉,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襄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将领白起接替司马错担任国尉。

  秦昭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1年),司马错担任左更,受命率军攻打魏国,夺取魏国的轵地(今河南济原南);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邓地(今河南邓州,一说今湖北襄阳)。

  秦昭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9年),司马错担任客卿,与大良造白起率军攻打魏国的垣城和河雍二城,秦军拆断桥梁夺取二城。[16-17] 之后,秦军抵达轵地,夺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86年),司马错率军攻打魏国的河内,秦军打败魏军,魏国献出安邑给秦国以求和,秦国将城内百姓驱赶回魏国。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奉命调动陇西军队,从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秦军击败楚军,夺取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给秦国。

  以上可以判断,司马错也算是战功显赫了。

  而从司马错和张仪争论于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这时司马错20岁,那么到前280年,司马错也是个56岁的老头了~~所以,即便是司马错是宣太后的亲党,在宣太后死时(前265年),司马错可能早已作古。那这么一个战功显赫的干将,在有生之年并没经历“政变”(昭襄王即位时,估计司马错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从秦武王平稳过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时期并未经历选边站的事情,所以司马错正常死亡的几率颇高。

相关参考

秦朝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司马错是被谁杀死的

司马错,夏阳(今陜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白起、王翦)之一。秦惠王时期,和著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再攻

秦国干将司马错的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怎么死的:秦国干将司马错的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是谁?司马错生平与功绩  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

春秋战国 司马错简介

 司马错简介  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人,秦惠文王时期大将,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我想很多人在这里都会有疑问,司马错何许人也,好像没听过这号人物啊!似乎秦国名将里只听说过白起,王翦的大名,何时出来

春秋战国 司马错简介

 司马错简介  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人,秦惠文王时期大将,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我想很多人在这里都会有疑问,司马错何许人也,好像没听过这号人物啊!似乎秦国名将里只听说过白起,王翦的大名,何时出来

司马错是什么人 司马错怎么死的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秦国将领,是秦国的三代元老,他一生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司马错带兵灭亡蜀国,又多次出兵镇压蜀国叛乱,可以说为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在攻打魏国时,司马错更是一路率军攻

历史人物 司马错身为秦国三大名将之一 为何名声会如何之低呢

司马错的名声为何会这么低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错这个名字大家听起来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秦国有三个有名的大将,白起,王翦和司马错,他就是秦国

秦朝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司马错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秦朝名将司马错是怎么死的?

司马错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司马错的不朽战功

司马错是秦国的大将和白起王翦一起并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大将,但是到了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就是这样,像个沙漏,能够留下痕迹的就很少,而能真正被后来人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司马错主

司马错的挖心战术究竟是什么?司马错的不朽战功

司马错是秦国的大将和白起王翦一起并成为秦国三大干将,在当时是颇有名气的大将,但是到了现在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历史就是这样,像个沙漏,能够留下痕迹的就很少,而能真正被后来人记住的更是少之又少。司马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