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Posted 大臣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大清朝历史上被皇帝赐死的两名铁帽子王

  1861年,是咸丰当上 的第11个年头。30岁的咸丰帝,已经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躺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的寝宫里,烟波与往日烟波相似,但他的心情一点也不爽,甚至失去活下去的欲望。他是在外国军队逼近京城时,以外出狩猎的名义,又惊又怕逃往热河的。但他是个 ,又是个男人,必须在大臣与皇后贵妃之前掩饰他的心情,以及处于崩溃边缘的心理。生下来就很弱的身体,此时病得不轻,这让他预感生命将要结束,再难回到他逃离的紫禁城。现在,该是确立继任者的时候了。>  谁来接替他的皇位呢,这似乎不用多想。他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载淳,唯一的问题是载淳只有5岁,无法治理一个国家。他还需要安排辅政大臣,辅助小皇帝渡过难关。咸丰帝想到了8个人,分别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协办大学士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他把这些人找到烟波致爽殿,宣布了他的安排:「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身为大 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咸丰不会不知道,皇室皇权一直是争斗的漩涡中心,有一种危险的下沉力量,会把一切拉入深不可测的水底。这些顾命大臣也需要有一种抗衡和制约,以免出现像多尔衮那样的摄政王爷,攫取统治朝廷的实际权力。>  接下来他又作了一项安排,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这两颗印章,「御赏」之章为印起,「同道堂」之章为印讫。奏折经赞襄大臣拟旨缮进,皇太后、皇上阅后,上用「御赏」下用「同道堂」二印,以为凭信。咸丰的旨意当然是好的:在他 后,由皇后钮祜禄氏、小皇帝生母懿贵妃与八大臣联合执政,避免出现八大臣专权的局面,也避免出现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专权。1861年8月22日清晨,咸丰帝病逝。他没有想到一切因 亡告别权力的统治者,对后世的安排都是徒劳,也没有想到他看似严谨细密的安排,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他安排的8个赞襄政务大臣,也叫顾命大臣。这些人以载垣、端华为首。>  载垣和端华的身份为世袭罔替的王爵,也叫铁帽子王,这是对 世袭罔替王爵的民间俗称。王爵制在清初就有了,但没有发展成型,并且有些紊乱,直到乾隆四十一年重新审定,凡是因战功卓著所得王爵,一律世袭罔替,后代承袭时并不降级;凡是因为皇亲得到的爵位,依次递降,每袭一次下降一等。这样一来,就划清了不同王爵的等级界限。民间记不住那么麻烦的名词,形象地把世袭罔替王爵称为「铁帽子王」,虽然那些王爵的帽顶,时常有镶嵌宝石的光彩闪耀。同样是铁帽子王,载垣与端华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端华的先祖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也是为 打下江山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载垣的先祖怡亲王允祥,则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 建立后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在咸丰帝十九岁即位时,就成为这个政权核心集团的成员。在他们眼里,咸丰帝是位好皇帝,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对朝政颇有大手笔的改革。在内忧外患不断的年月里,其中的自强运动(又称洋务运动)扭转了内交外困的局面,一度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繁荣。在咸丰帝眼里,他们也是好官员,可以信赖。但这种可以信赖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说他们的水平有多高,才成为皇帝的臂膀与骨干,成为朝臣势力的领军人物。而是那个官僚体制,无法避免官员的全面贪腐,很难产生才识过人、才能卓著的朝廷栋梁,他们不过在那个群体里显得略好一些。>  在别人的眼里,这两名铁帽子王就不那么好,甚至很差。有人以为,咸丰帝逃往避暑山庄这件事,就是载垣的错误造成的。当大学士桂良的代表团未能把英法联军阻拦在天津,载垣以钦差大臣名义前往通州,与英使额尔金的代表巴夏礼举行谈判。关于那场谈判,传出来的一个细节是,因为英国人不同意到北京见中国皇帝时跪下磕头,让载垣火冒三丈,先前谈判结果统统取消,还把巴夏礼和他的随行人员及国外新闻记者全部逮捕,其中20余人被殴打和凌辱,凄惨 去。这遭到英法联军的报复,占了北京后烧毁了圆明园,而那个美丽的皇家园林,正是咸丰帝当年出生的地方。>  而咸丰帝将未来的政权交给顾命大臣和皇后贵妃时,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是没有考虑到他们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咸丰死时,道光九个儿子中健在的还有五阿哥敦亲王奕誴、六阿哥恭亲王奕䜣、七阿哥醇郡王奕譞、八阿哥钟郡王奕詥、九阿哥孚郡王奕譓等。在咸丰死时,那些人都年富力强,并且在咸丰帝和军机大臣逃到避暑山庄之后,以空有爵位、并无官职身份挺身在第一线,处理乱摊子。没有他们的合作,朝廷不会安稳。首先想到这一批皇亲的,恰好不是载垣与端华,而是皇后钮祜禄氏与懿贵妃。咸丰遗体正在运回京城的路上,她们已经回到了紫禁城,与咸丰帝的阿哥们结成了联合阵线,部署了政变的所有准备。>  等到顾命大臣们回到北京,等待他们的是一份宣布他们罪状的谕旨。「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这是将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被焚掠、皇都百姓受惊、咸丰皇帝出巡病逝的政治责任,全都扣到载垣等人头上。载垣、端华虽然是铁帽子王,却也救不了他们的性命。两人同时被剥夺爵位和赐死,这已经是顾及了他们铁帽子王的身份,允许他们留下完整的尸体。铁帽子并不是铁铸的,铁帽子王也会获罪。在清代铁帽子王中,有17人曾被革去爵位,其中两人丢了性命。这两人就是载垣、端华。政变后的第二天,懿贵妃的身份变为皇太后,史称慈禧太后,开始了实际上统治 帝国的历史。>

相关参考

历史上被风流皇后带绿帽子气死的痴情皇帝

中国是世界上最盛产皇帝的国家。皇帝多了,死法自然就五花八门了:有被活活饿死的,有吃错药死的,有被老婆用被子闷死的,更倒霉的是还有被出轨的老婆气死的。说起来这位皇帝还是一代少年有成的明君,他就是那位把鲜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生来天王贵胄。  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亦劻简介 亦劻是怎么死的?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降清的汉臣有功劳大的都分封王爵。然而自康熙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异姓不王已经成为默认的规则。能封王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弟,生来天王贵胄。  一般的王爵其实也不是最尊贵的,爵位中最牛

铁帽子王晏森怎么死的,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

晚清铁帽子王沦落为车夫,溥仪给他什么东西后,此人就了无音讯了?在清朝铁帽子王属于亲王的一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这个官职可以继续传给下一代,从这里可以看出铁帽子王在清朝的特殊地位。清朝覆灭后皇亲国戚都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

本站网导读: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满清地位仅次于皇帝的人”的详细内容!如果对历史不了记得的人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肯定是充满了好奇,什么是铁帽子王呢?铁帽子王其实只是一个爵位,虽然也称为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在大清的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所以并非像其他封为王爵的皇子皇孙那样,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

清朝最牛铁帽子王,子孙当中出现两位皇帝,还有一位摄政王

古代皇族身份尊贵,为让皇子皇孙永享荣华,皇帝必然会赏赐封地和爵位,其中有一种爵位非常特殊——世袭罔替。清朝时期,世袭罔替者又有了一个相当霸气的称呼,即传说中的“铁帽子王”,不但听起来很拉风,显赫程度也

清朝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生平简介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僧格林沁祠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

历史人物 清朝最惨铁帽子王,被叔叔害死妻子也被迫改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296年,一共有过12位皇帝。而在成为皇帝前,皇子的性格和能力起着决定性因素。而他就是因为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导致错失帝位,随后还被害死,妻子也被霸占,成为清朝

清朝开国皇帝的表妹生下一铁帽子王,被逼迫四次嫁人?

清朝的开国君主是皇太极,而在皇太极的后宫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他后宫的妃子几乎都是政治和战争的产物,例如崇德五宫后妃。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就是皇太极后宫当中的一个妃子,她还是皇太极的表妹,侧妃叶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