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榜上有名
Posted 皇帝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榜上有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雍正皇帝榜上有名
也是人,也会干傻事。不同的是, 犯傻,产生的后果要严重得多。 古代,皇帝干的傻事可多了,小到白痴皇帝分不清楚春夏秋冬,封宠物狗为将军、宠物鹤为大夫,大到一个朝代厚待皇室成员,只要是男的都封王,子子孙孙都世袭,结果造成一个王爷生出几十个小王爷,朝廷一大半的收入要用来供养龙子龙孙们的吃喝拉撒。在这么多的傻事中,笔者根据愚蠢指数、搞笑指数和后果指数三项指标,推举出几件傻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供读者一笑。> 第一件傻事是齐后主高纬打仗。> 话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为了博美人一笑,被后世当笑话说了几千年。但是和南北朝时期的齐后主高纬比起来,周幽王的「幽默指数」明显要低得多。高纬在位时期,北周和北齐激战争夺华北。双方主力在交界的平阳厮杀得难分难解。这是决定王朝命运的战役。不过,高纬才不管这些,他最宠爱冯淑妃,恨不得时时刻刻和她腻在一起。平阳城失陷的时候,他正在郊外和爱妃打猎。面对雪片一样飞来的告急文书,高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再围猎一圈,就去处理军务!> 几个月后,高纬带着十万大军去收复平阳。齐军日夜不停地猛攻平阳城,又扔石头又挖地道,好不容易攻塌了一段城墙。齐军官兵欢呼起来,就要向缺口冲去。「停!」胜利在望之时,高纬突然下令停止攻城。因为如此有意义的、如此壮观的场景,怎么能不和爱妃一起经历呢?于是,高纬下令将冯淑妃请来,一起观看齐军攻进平阳城的胜利一幕。在后方,冯淑妃涂脂抹粉、轻移銮驾,赶到前线一看:守城的敌人早已经用木板、沙石把城墙缺口堵上了。爱妃非但没有看到胜利场景,在场的齐军官兵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维修城墙,却不能动弹,都认为高纬严重不靠谱。于是,齐军士气涣散,在平阳战役中惨败。北齐王朝也很快寿终正寝了--不然高纬就不会是「后主」了。皇帝也和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重情重爱是帝王的一项美德。但爱情是私事,战争是公事,皇帝的公私也要分明,切不可像高纬这样误国,最终也误人误己。高纬为了和爱妃一同见证胜利而中断战斗的事,愚蠢指数三颗星、搞笑指数三颗星、后果指数四颗星。> 第二件傻事是梁武帝萧衍筑坝。> 梁武帝萧衍信佛,不喜欢杀生,可又不得不和北方打仗。那怎么办?萧衍就希望以最少的鲜血来换取最大的胜利,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人就向萧衍献策,说淮河下游的浮山地势很适合修筑大坝,可以筑坝抬高淮河水位,水灌北魏的军事重镇寿阳。萧衍欣然采纳,决定拦淮修筑「浮山堰」。「浮山堰国家工程」正式上马。梁朝从江淮等地大肆征发民工,每4户出一人参加工程。此段淮河泥土松软,堵塞河道很不容易,砂石填下去就被水流冲走了。官府就用铁器堵塞河道,从后方征用了上千万斤的铁器,效果也不理想;又想到伐树做木笼,装上石头填埋河道,为此几乎砍光了淮南的树木。施工环境恶劣,监工催促又急,民工们不断因为劳累、饥饿、疾病而死。工地上随处可见尸体和奄奄一息的百姓。两年后,浮山堰终于建成。堰坝总长九里,高二十丈(三十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大坝。大坝抬高了上游水位,形成了一个方圆几百里的人工湖,相当壮观。> 北魏重镇寿阳眼看就要被淹没了。萧衍太高兴了。不过,他忘了一个基本问题:打败怎么泄洪?奔腾的淮河不断来水,大坝上游一片汪洋,水面不断扩大,水位持续上涨,很快就和坝顶相平了。浮山堰出现险情,日益严重。萧衍想泄洪,都不来及了!四个月以后,史上最大大坝--浮山堰轰然坍塌。坝垮之时,声响如雷,三百里内都可以听到。此段淮河及其下游的城镇、村落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淹,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奔腾的洪水冲入大海,酿成了人间悲剧。而北魏军队,只是在洪水水位最高时,乘船到附近的八公山上躲避,等坝垮后整整齐齐地回到了寿阳,一根汗毛都没伤著。北魏统帅李平一开始就对萧衍的大坝工程不以为然:「异想天开!这坝肯定要垮,我们就等著看萧衍的洋相吧!」浮山堰,是典型的领导一拍脑袋就上马的工程。皇帝的决策,没有真正的监督和论证,难免出笑话。不过萧衍的这个错误决策,玩得太大了。愚蠢指数四颗星,后果指数四颗星,没有搞笑指数,有的是后人对几十万无辜生命的哀悼!> 第二件傻事是梁武帝萧衍筑坝。> 梁武帝萧衍信佛,不喜欢杀生,可又不得不和北方打仗。那怎么办?萧衍就希望以最少的鲜血来换取最大的胜利,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人就向萧衍献策,说淮河下游的浮山地势很适合修筑大坝,可以筑坝抬高淮河水位,水灌北魏的军事重镇寿阳。萧衍欣然采纳,决定拦淮修筑「浮山堰」。「浮山堰国家工程」正式上马。梁朝从江淮等地大肆征发民工,每4户出一人参加工程。此段淮河泥土松软,堵塞河道很不容易,砂石填下去就被水流冲走了。官府就用铁器堵塞河道,从后方征用了上千万斤的铁器,效果也不理想;又想到伐树做木笼,装上石头填埋河道,为此几乎砍光了淮南的树木。施工环境恶劣,监工催促又急,民工们不断因为劳累、饥饿、疾病而死。工地上随处可见尸体和奄奄一息的百姓。两年后,浮山堰终于建成。堰坝总长九里,高二十丈(三十多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大坝。大坝抬高了上游水位,形成了一个方圆几百里的人工湖,相当壮观。> 北魏重镇寿阳眼看就要被淹没了。萧衍太高兴了。不过,他忘了一个基本问题:打败怎么泄洪?奔腾的淮河不断来水,大坝上游一片汪洋,水面不断扩大,水位持续上涨,很快就和坝顶相平了。浮山堰出现险情,日益严重。萧衍想泄洪,都不来及了!四个月以后,史上最大大坝--浮山堰轰然坍塌。坝垮之时,声响如雷,三百里内都可以听到。此段淮河及其下游的城镇、村落几乎无一幸免,全部被淹,数以十万计的百姓被奔腾的洪水冲入大海,酿成了人间悲剧。而北魏军队,只是在洪水水位最高时,乘船到附近的八公山上躲避,等坝垮后整整齐齐地回到了寿阳,一根汗毛都没伤著。北魏统帅李平一开始就对萧衍的大坝工程不以为然:「异想天开!这坝肯定要垮,我们就等著看萧衍的洋相吧!」浮山堰,是典型的领导一拍脑袋就上马的工程。皇帝的决策,没有真正的监督和论证,难免出笑话。不过萧衍的这个错误决策,玩得太大了。愚蠢指数四颗星,后果指数四颗星,没有搞笑指数,有的是后人对几十万无辜生命的哀悼!> 第三件傻事是皇帝出书。> 皇帝出的这本书,叫做《大义觉迷录》,洋洋洒洒四卷本。起因是湖南书生曾静,宣扬满族统治者是蛮夷、散布 皇帝的坏话,还指挥学生张熙去策动汉族总督岳钟琪继承祖先岳飞的「优秀品质」,起兵造反,驱逐蛮夷。岳钟琪被吓坏了,赶紧把曾静、张熙卖给雍正表忠心。这是个谋反的大案,雍正审定后,把自己论述此案的十道上谕、审讯词、曾张师徒二人的口供,以及曾静服软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写的「忏悔录」兼「马屁经」《归仁说》合编成书,就是《大义觉迷录》。> 这本书都有些什么内容呢?主要是两大块内容,第一是论证 统治的合法性。雍正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说明满族人不是蛮夷,是中华正统;第二是论证雍正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曾静不是散布雍正的坏话吗?雍正觉得有必要来论证:「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奸佞的皇帝?」雍正一一驳斥了上述十项指控。他说自己是天底下最孝顺、最善良、最慈爱的人,走路的时候都怕踩死一只蚂蚁、压坏一根小草,怎么可能干那些坏事呢?(原话是:「朕性本最慈,不但不肯妄罚一人,即步履之间,草木蝼蚁,亦不肯践踏伤损。」)雍正还说自己是 的柳下惠,坐怀不乱。(原话是:「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诸如此类等等,一反一正,配合起来看,内容相当劲爆。> 雍正不仅公开出版这书,还下圣旨,要求各级官府、各级官吏人手一册,组织学习,认真体会;要求全国的学校,都要保存这本书,当做教材教导学生。哪个机关、哪所学校没有存书,哪个官吏没有认真学习这本书,都要「严办」。曾静、张熙被放了出去,当做反面教材到全国各地巡讲,说自己都散布了雍正的哪些「谣言」,再说雍正是多么圣明、多么慈祥的圣主明君,怎么会是谣传中的昏君呢!> 这下可好,全国各地、官民上下,掀起了学习体会《大义觉迷录》的热潮!人们很自然地想:「原来满族人和广大汉族人一样,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正统啊?原来紫禁城里还有那么多劲爆新闻呢?原来皇上曾经那什么什么啊?」这本书起到了「启蒙」作用,促使人们去思考华夷之辩和统治合法性问题。现代舆情传播规律来说:谣言最需要的,就是传播途径!雍正恰恰给攻击 和自己的谣言,提供了传播的扩音器!全天下人都捧著这本不伦不类、似是而非的奇书热议。雍正此事愚蠢指数四颗星、搞笑指数五颗星、后果指数五颗星。雍正的儿子乾隆觉得老爸这事干得太丢人了,上台一个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曾静、张熙凌迟处死,把《大义觉迷录》列为禁书,全国上下严令收回,有敢私藏者杀头。书可以收回(其实也没收干净,该书最火的时候,远销日本、朝鲜。乾隆收不回这部分书),但已经种在读者头脑中的想法是收不回的。> 第四件傻事是光绪皇帝打官司。> 其实,这官司是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打的。起因是上海租界的《苏报》用「恶毒的言辞」咒骂皇上、太后,号召造反。《苏报》的胆子也忒大了,仗着在洋人租界里,一天不骂皇帝不骂朝廷就不舒服。报纸发表章太炎的文章,说要和「爱新觉罗氏相会于枪林弹雨中」,还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不识麦菽」。更过火的是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这篇两万余字的长文,骂清朝历代皇帝都是「独夫民贼」、「无赖之子」,骂慈禧是「卖淫妇」,说所谓「皇恩皇仁」不过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说清朝官吏都是洋人的奴隶。邹容直接号召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最后高喊:「中华共和国万岁!」、「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这还了得!慈禧太后和被骂的官吏们恨不得将《苏报》的编辑、作者们满门抄斩。可惜,《苏报》是以日本侨民的名义注册的,又在租界内活动,朝廷鞭长莫及,不得不接受洋人的游戏规则,向租界当局控诉《苏报》侵犯名誉,要求引渡。> 报纸的所有人陈范和主笔章士钊早接到消息逃走了。写文章的章太炎「好汉做事好汉当」,束手就擒;邹容闻讯后,到租界当局「自首」,很够义气。这两人就成了这起官司的两大被告。在审讯时,清政府方面明显对西方司法不熟,被章邹二人钻了空子。章太炎说,我说要和「爱新觉罗氏相会于枪林弹雨中」,意思是要拿起枪杆保卫皇上,应该嘉奖。章太炎还考证出「小丑」在古汉语中是「年轻人」的意思,是中性的。邹容更绝,干脆说《革命军》是自己胡乱写的,书稿早就被别人偷走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就被人发表了;市场上流传的《革命军》小册子,都是盗版书。因此,邹容哭诉「我也是受害者啊」,要求法庭维护他的著作权!> 媒体争相报道此案,舆论热议,客观上也起到了扩音器的作用。租界当局还是相当给清政府面子的,虽然章邹二人在法庭辩论上占上风,最后还是裁定二人有罪!清政府太高兴了,让租界当局赶紧引渡二人,说要将他们「凌迟处死」。一听这话,洋人们直摇头,说你们的刑罚太残酷太血腥了,不行,我们不会把这两个人引渡给你们的。最后,章太炎被判监禁3年,邹容被判监禁2年,在租界服刑。> 在这场官司中,清政府只得到了小小的名义上的胜利。整个案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千百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也好、看似威风凛凛的朝廷也好,都是可以骂的,骂得再狠也只要坐牢两三年!于是,各种反政府和宣扬革命的小册子、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中国近代媒体的发展,还得感谢光绪皇帝的这场傻官司。>相关参考
1、魏道武帝拓跋珪[guī]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被太监害死的八位皇帝,秦始皇父子榜上有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太监们的身影也不乏出现,他们是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的官员,是皇家专制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官衔,而这种宦官(太监)制度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直至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的灭亡为止,一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
「皇帝」(Empror)和「國王」(King)兩個詞,在歐洲歷史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定義。「國王」從一開始就指世襲專制君主,而「皇帝」在拉丁文中最早是「將軍」「軍事統帥」的意思。因此,羅馬帝國的君主可以自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
仁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之一,历史上凡是被授予“仁宗”的皇帝基本都拥有良好口碑,并且政绩有佳。最有名的仁宗恐怕还是宋朝的宋仁宗,宋仁宗性格天生善良,待人宽厚和善,深受百姓的爱戴,而且他有可能是古代脾气最好
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有73人。边疆少数
1.中国历史上各代皇帝的年号及名字历代皇帝年号秦朝历代皇帝年号始皇帝赢政(前259-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6汉历代皇帝年号6.1西汉历代皇帝年号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稚(太
为什么皇帝上朝所带的帽子上有这么一道“门帘”呢?难道是因为天天起太早了打几下脸让自己清醒一下?人家皇帝才没那么无聊!这当然是胡乱猜测,其实还是有其他原因的!其实这个东西啊是从黄帝的时候兴起的,它的名字
清朝及清朝以后故事有名故事清朝最有名的康熙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的六十一年是清朝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康熙之后,继雍正帝即位的乾隆帝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在位的六十年是清朝的又一快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一共有两位开国皇帝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子嗣继承皇位。他们分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他们两人并非没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