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岳飞所犯何罪因此必须死

Posted 皇权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岳飞所犯何罪因此必须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岳飞所犯何罪因此必须死

   所犯何「罪」?>  千古之下,人们在嗟叹之余,发现诸如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这些理由似乎没有一条能单独证明「 必须 」这一结论。在冤案存在多处疑点,历史细节已经不可能还原的情况下,多重因素合力成了人们能够接受的唯一解释。>  对岳飞的 ,史书多有记载,且正史野史几乎一致地认为是秦桧害死岳飞。>  史书记载,岳飞蒙冤时,当时另一著名将领韩世忠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此时秦桧大权在握,有恃无恐,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这也成了奸相秦桧迫害岳飞的直接证据。>  史料称,秦桧给岳飞罗织了三条罪名,第一条罪名,说岳飞在军中抱怨,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这叫「指斥乘舆」批评皇帝。第二条罪名,岳飞在撤军时问张宪「这天下事应该怎么办啊?」张宪回答:「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第三条罪名,岳飞跟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这三句话,分开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连起来听,却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历史学讲究「剪刀+糨糊」,秦桧对此自是熟稔,把这三句话粘合在一起就是——岳飞想取而代之。这样岳飞想不死都难了。>  秦桧为什么要害岳飞呢?一说,岳飞是抗金的主战派,秦桧是主和派。政见不同,官场倾轧,打击异己,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巩固权势地位,当然得迫害主要政敌的主战派岳飞。二说,秦桧是汉奸,是金兵在南宋的卧底。这有史为证,秦桧,宋徽宗政和年间中进士,曾任御史中丞,并主张与金国作战。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随徽、钦二宗等被俘至北方,转而鼓吹合议,成为金太宗弟挞懒的亲信。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秦桧被挞懒遣归以为内应。正因此两点,秦桧是陷害忠良岳飞的元凶被坐实,也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栖霞岭东南麓埋葬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忠骨。墓旁有四尊跪像,为首的便是一代奸相秦桧。忠奸真伪的鲜明对照,传达的是忠臣流芳百世、奸臣遗臭万年的历史理念。>   害死岳飞的主谋是谁?>  近代以来,随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思潮渐起,为秦桧翻案的文章也日益增多。我国近代「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在其1923年所著的《白话本国史》「论秦桧和岳飞」就直接为秦桧鸣不平。书中写道,「和议在当时,本是件必不能免的事。然而主持和议的秦桧,却因此而大负恶名,真冤枉极了。当议割三镇的时候,集百官议延和殿,主张割让的七十人,反对的三十六人;秦桧也在三十六人之内。」可见秦桧开始是不主张议和的。后又论述了撤军缘由,「诸将自夸雄豪,刘光世、张俊、吴玠兄弟、韩世忠、岳飞,各以成军,雄视海内……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将版之禄,多于兵卒之数;朝廷以转运使馈饷,随意诛剥,无复顾惜,志意盛满,仇疾互生。……其后秦桧虑不及远,急于求和,以屈辱为安者,盖忧诸将之兵未易收,浸成疽赘,则非特北方不可取,而南方亦未易定也。」作为宰相的秦桧,眼见各路军马渐成军阀之势对朝廷产生威胁,自然会对皇上进言「撤军议和,削兵权」以保皇权,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可见,说秦桧是迫害岳飞的主谋确实有些冤,况且,作为宰相的秦桧要杀封疆大吏的岳飞,没有高宗的首肯,是万万不可能的。>  其实,在明代就有人为秦桧鸣冤,明代诗人文征明的词作《满江红·拂拭残碑》写道:「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词中直接点明,秦桧只不过是「奉帝旨」而已。因为古代史家都有「为圣君诲」的传统,所以后来正史少有为秦桧鸣屈的。有趣的是,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对岳飞冤案也有过点评:「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幕后是宋高宗。高宗不想打,要先\'安内』,不能不投降金人。是赵构自己承认\'讲和之策,断自朕意,秦桧但能赞朕而已。』」这样,历史真相基本清楚了:迫害岳飞的主谋是宋高宗赵构,秦桧只不过是从犯和帮凶。为什么高宗一意孤行,非要同金国议和不可呢?原因在吕思勉的书中和文征明的词中都做了说明。吕思勉在书中提到,抗金的各路兵马包括岳飞都已成军,雄视海内。熟悉宋史的人应知道,这在「重文轻武、偃武修文」的宋朝是不可想像的。尤其对缺乏军事才干、少威寡信的宋高宗来说,在内心深处,对军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充满疑虑和恐惧。所以,在岳飞打了胜仗后见好就收是个不错的选择。>  文征明的词指出了另一层原因,赵构作为宋徽宗的第九子,即位于靖康之难的非常之秋。父兄二人虽然被掳到北方,但如果自己积极主战,他们仍存在回銮的可能性。一旦这种可能成为现实,他这个非常之秋即大位者便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为自利自保计,议和当然是不二的选择。而金国设置的议和的前提是:除掉岳飞。有史料记载,在双方暗中和谈时,兀术曾给秦桧写信:「你天天求和,但是岳飞却意图北伐,你方诚意何在。」在一心求和的宋高宗面前,岳飞当然没有求生的可能了。>   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  岳飞死于宋高宗赵构之手,这无疑问。但这仅是一个偶然事件,还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呢?>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王朝皇权的无上威严和「君为臣纲,一言九鼎」的集权体制,让人产生「羨慕嫉妒恨」的感受。为争皇权自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保皇权当政者也是不择手段。通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在「胜王败寇,赢者通吃」的运行机制下,从春秋战国到晚清的2000多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血雨腥风的皇权争夺与皇权保卫史。每朝每代每位皇上唯一的核心工作就是保卫皇权,不让皇权旁落不让江山改姓。「功高震主、坐拥重兵」是每位臣子之大忌,往往引来杀身之祸,这在哪个朝代都不例外。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当政者更是从不手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走一个」。>  宋高宗并不是一个愚蠢无能的皇帝,不然不可能在北宋全面崩溃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建立并巩固了南宋王朝。高宗很清楚「自毁长城」的后果。面对金国被岳飞打趴下,提出议和的建议,他选择了见好就收接受金国的条件与金国罢战议和。>  这大概因为他想通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岳家军真能消灭金军吗?」岳家军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金兵的损失也没有到伤筋动骨动摇国力的地步。南宋初创,战争中百业凋敝,国力不强,拿什么去消灭金兵呢?显然没有把握。>  第二个问题,与淮西兵变类似的事件会再次发生吗?发生了怎么应对?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三月,刘世光退休后,他所带领的淮西军各部互不隶属,矛盾日显,朝廷无法驾驭,最终其旧部叛变,掳走大量官员、百姓投降伪齐。这就是淮西兵变。当前的局面并没有多大改观,朝廷对各路军马的驾驭能力依然很弱,无法应对淮西兵变的类似事件更无法承受又一次淮西兵变的后果。>  第三个问题,岳飞是个忠臣,但他的部下呢?会不会也来次「黄袍加身」?岳飞的「岳家军」有十万之众,兵力最强财力最厚,名义上是王师,实际上是私家军,各级军官对岳飞的忠诚度比对朝廷还要高,潜在隐患很大。何况当时岳飞「干涉立储,犯上抗命,反对议和,坐拥重兵」条条属实,条条都对皇权存在莫大的潜在威胁。通过全盘权衡,相比于屈辱的和约,保卫皇权当然更重要。想通这些,高宗自会作出「正确」的决定,趁著宋军占了一点优势,赶紧和谈。对于岳飞来说,当然就是悲剧了,而且,他在战场上取得的胜绩越大,距离自身的悲剧性结局就越近。客观地说,放在哪朝哪代哪个皇帝都会这样决断。>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的个性,不管岳飞怎么想怎么忠义,但他的存在已经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在皇权至上不容任何侵犯的体制下,他的悲剧是必然的,或者说他终究摆脱不了体制的魔咒。前面的赵朔后来的袁崇焕也是如此.>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在中华民族的本站网上,岳飞是一面爱国主义的旗帜,世代景仰;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岳飞又是一座精忠报国的丰碑,四海传颂……800多年过去了,岳飞之死引来了无数的争议,十二月,又逢这位民族英雄忌日,仍有人在

岳飞在高宗手下也必须死 揭秘即使没有秦桧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流传着“撼山

岳飞在高宗手下也必须死 揭秘即使没有秦桧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长于诗词、书法。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流传着“撼山

岳飞为何必须死?宋高宗为何一定要杀害他?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

岳飞为何必须死?宋高宗为何一定要杀害他?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

因为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为什么岳飞必须死

一千多年来跪在岳坟前的四尊铁人:秦桧夫妇、张俊和万俟,似乎已经告诉了人们答案。对于岳飞的死,他们当然难脱干系。但仅仅是他们四人,就能置岳飞于死地吗?处死岳飞,当然需要皇帝点头。杀害岳飞的人中宋高宗应该

因为他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为什么岳飞必须死

...秦桧夫妇、张俊和万俟,似乎已经告诉了人们答案。对于岳飞的死,他们当然难脱干系。但仅仅是他们四人,就能置岳飞于死地吗?处死岳飞,当然需要皇帝点头。杀害岳飞的人中宋高宗应该算一个。但高宗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

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一心抗金,而被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构陷罪名入狱处死,同为将军的韩世忠不服,就去找秦桧问: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

鮑某明一案,放在清朝,該當何罪

近日,鮑某明一案刷新了我的認知下限。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在對待惡人上,有著最樸素的價值觀,即善惡有報,且不啻於用最惡毒的詛咒和語言攻擊觸犯道德底線的人。大家可以批判我,我並不堅持。微博上鳳凰財經發起

历史秘闻 8月21日发生的大事

8月21日收录19件大事:岳家军郾城大捷(1140年)—————南宋岳飞所统率的“岳家军”势力最强时达10万人,是当时对金作战的主力。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得人民群众拥护。1140年(绍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