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对越还击战中的中国全能狙击手
Posted 火箭筒
篇首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对越还击战中的中国全能狙击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对越还击战中的中国全能狙击手
提起老山战场上的神枪手,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向小平这个名字。相比之下,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更早,射击技能也更为全面的郑钰则显得默默无闻,少为人知。> 郑钰是甘肃省庄浪县人,生于1964年12月,高中毕业三次参加高考都没能够考上。他抱着在地方上考不上高校,就进部队报考军校的想法,于1983年10 月参军到陕西省军区服役。入伍后踏实肯干,勤奋好学,1985年7月被连队推荐报考军校。虽然上了录取分数线,志愿却填高了,不幸再次落榜。由于部队实行精简整编,裁军一百完,他所在的单位撤消了。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又传来了即将赴老山前线作战的47军要调人的消息。郑钰本身有一身过硬的军事技术,又是崇拜英雄的血气方钢的小伙子,与其悄无声息的回家,不如上战场拼杀,就是牺牲了,也是光棍一条无牵挂,要是不死,或许还能建奇功。在他的坚决要求下,上级将其调入47军141师421团8连。参战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开始了紧张的临战训练。郑钰拿出以前考学的劲头,苦练军事技术,主动给自己加练班用机枪、40 火箭筒、60迫击炮。在全团组织的实弹考核中,取得了6种步兵武器射击全优,个人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 1986年4月,47军接替67军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任务。7月,郑钰所在连队奉命防守著名的那拉地区"李海欣高地(即142号高地)"旁边的一个阵地。开始安排他位于靠后的3号哨位,经过再三要求,才被调到三面受敌,孤立突出的2班阵地。这里的树木早已被炮火削平,岩石被炸成锋利的石茬。郑钰和3名战友挤住在一个天然石缝里。洞里拥挤不堪,洞外更是有对面越军七八挺机枪和4门火炮虎视耽耽。艰难困苦可想而之。> 当时越军为了断绝我一线阵地的供应,经常用火力封锁我军工道路。郑钰看到越军占了地形有利和工事坚固的优势,而我军的冲锋鎗和机枪却打不著,就主动申请配发40火箭筒和60迫击炮,并拒绝了营里增派火箭筒手和炮手的决定,保证发挥全能射手的作用,一定完成任务。> 一天黄昏,我军一支15人的军工队伍被越军火力压制在一片开阔地,进退两难。郑钰在排长的批准下,奔上右侧山顶,靠平时琢磨出的办法,用一根橡皮筋和一条细绳做了个小改革,打破教材关于俯射不能超过4度的规定,实施肩筒10度俯射,一举摧毁了越军这个机枪工事,掩护军工战友转危为安。40火箭筒射击受天候影响大,郑钰凭借自己的经验,总结天候变化规律,结合物理学知识,拟制了一份"左八号阵地40火箭筒射击误差修正表",经实战检验,相当管用。> 60迫击炮携带轻便,操作简便,曲射性能好,在热带山岳丛林作战中具有很大的作用。郑钰为了充分发挥60炮的作用。精心做了种种准备。他隐蔽在草丛中测定越军各个火力点和明显标志物的距离,为自己的小炮准备好了随时可用的射击诸元。并在阵地上预设了三个炮位,把炮弹预先放置在茅草里,一有敌情,就提起炮管以手做架,在三个炮位轮流实施简便射击,以游击战术打击越军。> 一天夜里,越军上来偷袭,观察所电话通知哨位打独立树下的目标。当时外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郑钰靠著自己丰富的经验,一炮打出去,观察所通过红外线夜视仪看到了射击效果"打中了,打中了,打倒三个"。有一次越军一挺机枪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扫射我运粮军工,机枪打不著,就摇电话请2班用60炮吊,郑钰只用两发炮弹,就打掉了这个火力点。时间一长,他名声远播,经常去友邻帮忙。> 接二连三挨打的越军有一天集中火力猛打2班哨位,想要拔掉这颗眼中钉。从望远镜里看到我方有几人受伤后,立即组织兵力出击,企图攻占我阵地。情况危急,郑钰迅速抓起火箭筒和60炮冲出哨位,越军的密集火力马上盯住了他,他机智地把钢盔放到一块岩石上吸引火力,滚进到另一侧扛起火箭筒轰掉了百米外一挺重机枪。接下来又转移到炮位上打出一发炮弹。就这样,郑钰打一下换一个地方,枪炮并用,遭到多方向射击的越军摸不清虚实,只好退回阵地。> 不到半年时间,郑钰一人交替使用冲锋鎗、狙击步枪、40火箭筒、60迫击炮、班用机枪、重机枪六种武器,歼敌29名。1986年11月,集团军党委给他记一等功。1987年5月,中央军委授予他"英雄神枪手"荣誉称号。>相关参考
提起老山战场上的神枪手,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浮现出向小平这个名字。相比之下,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更早,射击技能也更为全面的郑钰则显得默默无闻,少为人知。郑钰是甘肃省庄浪县人,生于1964年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中越老山之战时期,我军侦察兵的出色表现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有一次,战线某段的越军利用其居高临下的地形优势,对我军前沿阵地实施严密的火力封
为国际反霸斗争作出贡献——中国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国边防部队在自卫反击对于生活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中国军民来讲,1979年是不平静的。新年伊始,越南便在中越边境屡屡发动武装挑衅。越南武装人员利用深夜、晨
作者:独侠客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按:本文系麻栗坡烈士陵园英雄传之四。麻栗坡烈士陵园是著名的英雄圣地,但对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即便脚步走过、躬身拜过、热泪流过,对长眠于此的英烈也知之
郭容容,山东省福山县人,1955年生,1974年9月入伍,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从高平往国内转运烈士途中不幸被越军伏击壮烈牺牲,英年24岁。郭容容是我军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女战士
历史人物 对越反击战,副师长被狙击手袭击牺牲,凶手被抓后,身份叫人诧异
对越反击战,副师长被狙击手袭击牺牲,凶手被抓后,身份叫人诧异在1979年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件,几十万人牵涉其中,那就是对越反击战。在此战中解放军有不少人牺牲,包括15名高级军官,这些军官大都是被伏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保卫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安全,被迫进行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根据中央军委的规定,空军在中越边境地区加强巡逻警戒,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一般不超出国境作
老兵忆对越战场不为人知的十大禁忌:(1)红色的禁忌1997年在电视里看到在东山岛举行的军事演习,红旗依然在演习场上舞动,我想这肯定是没有参加自卫还击战的人在那里指挥,至少他们不了解自卫还击战后期为什么
同志们在阅读我边防部队痛歼越南侵略军的战斗报道的时候,可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越军地面部队被我边防部队团团围困,呼叫他们的空军支援时,他们那些曾在高棉狂轰滥炸不可一世的飞机,为什么不敢出动,略显一番
作者:李金钖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军事行动是团体协作的系统工程,胜利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只有坚守在各个战位的官兵齐心协力,才能推动战争机器高效运转。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就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