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平方腊战斗

Posted 宋史

篇首语:热水治不了百病,情话过不了一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平方腊战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宋江到底有没有参加平方腊战斗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被旧史称为「淮南盗」的一伙打家劫舍的绿林豪客,一度以梁山为据点,不久放弃梁山而在京东京西路至淮南各州广大农村作战,最后为朝廷所灭。这就是 等36人的暴动。 后来的结局如何,史书上语焉不详,所以不少人怀疑《水浒传》的此一节为虚构。清初汪师韩在《读书录》中说,《宋史·侯蒙传》虽有使讨 之语,事无可考。比汪师韩稍早,金圣叹在《宋史纲批语》中已说过,侯蒙欲赦宋江使讨 ,一语而八失。还有俞万春在《荡寇志·自序》中也十分肯定地下结论,当年宋江并没有受招安平方腊,只有被张叔夜擒拿一节。这些论断都缺乏论证,可能有相当的政治态度在里头。至清末,俞樾提出有点儿系统的观点。他在《小浮梅闲话》中认为:「宋江降后,无使讨方腊事……擒方腊者韩世忠也。乃生前既为辛兴宗冒功,而数百年后,稗官演说,又归之于武松,抑何蕲王之不幸也。唯《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至而卒。』是赦宋江以讨方腊,侯蒙有此议而实未之行,小说家即本此附会耳。」俞樾的根据是,《水浒传》言宋江的部下鲁智深或武松擒方腊,但《宋史》的确凿记载是王渊的偏将韩世忠擒方腊。既然宋江等没擒方腊,那么也就没征方腊。俞樾还引征了一条《夷坚乙志》关于宣和六年帅郓州的蔡居厚杀降的传说,指出:「宋江事见《宋史·张叔夜传》,但云『擒其副贼,江乃降』。至降后为蔡居厚所杀……则人所未知也。」(俞樾:《茶香室续钞》)鲁迅可能根据俞樾之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引了《宋史·侯蒙传》上述那段话后说:「顾当时虽有此议,而实未行,江等且竟见杀。」又引前述《夷坚乙志》那条史料说:「山泺健儿终局,盖如是而已。」以上是对宋江征方腊事的怀疑。>1953年1月号《历史教学》发表张政烺《宋江考》一文,不仅认为宋江未征方腊,对宋江接受招安也予以质疑。该文指出:「当时宋江方面的情况是『力尽图穷』,为了伙伴(副贼)的生命安全,为了保存实力,便临时妥协。……宋江当时很可能是诈降,待机会再活动。」「唯一可能的解释便是宋江前次投降是诈降,现在又暴动起来了,所以折可存才受命捕讨。宋江终竟因为寡不敌众,不久便又被擒,他的命运便也同方腊一祥,免不掉『伏诛』。」1957年严敦易在《〈水浒传〉的演变》一书中也认为宋江接受招安和征方腊俱成问题。1978年第2期《社会科学战线》和同年8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邓广铭、李培浩合写的两篇文章《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和《再论历史上的宋江不是投降派》,断定宋江未曾接受招安,也未征方腊。其基本理由是:「北宋朝的记载全无宋江受招安之说,此说是南宋期内编造出来的。」如果说张政烺、严敦易之说尚属猜测推断,邓广铭、李培浩之文便完全进入了史学论证的角色。但是邓、李之论据显然是很难成立的。比如他们最重要的一条根据,是在前述的第一篇文章里所说的「最为确凿可信的」史料《泊宅编》,其中就提到宋江起义事而未说结局。我们且莫说《四库全书总目》断此书「明人传刻古书,每多臆为窜乱,今无别本可校,不知其为原帙否矣」。书中「是非未必尽允」,「记载亦或失实」。实际上它也成书于南宋。1981年第1辑《中华文史论丛》发表马泰来《从李若水的〈捕盗偶成〉诗论历史上的宋江》,还真的昭示北宋末年即有吏部侍郎李若水《捕盗偶成》诗论宋江降宋一节:「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邓广铭在1982年第4辑《中华文史论丛》刊文《关于宋江的投降与征方腊问题》,收回宋江接受招安否定说,但仍坚持未征方腊说。>生于北宋而长于南宋的李焘(1115—1184)写《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博极群书,尤究心掌故,以当时学士大夫各信所传,不考诸实录正史,家自为说,因踵司马光《通鉴》之例,备采一祖八宗事迹,荟萃讨论,作为此书」。该书记载了宋江接受招安和从征方腊的事。《宋史》和宋人王赏、王称父子写的《东都事略》两书的《张叔夜传》中,也都记载了张叔夜知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与宋江战斗并最后招降的经过。《宋会要辑稿》的《捕贼》和《讨叛》也一样有所记载。邓广铭、李培浩还提到关系到宋江起义军最终结局的一份最原始、最确定的材料《折可存墓志铭》。折可存前文已提到。这篇墓志铭大事渲染折可存「俘腊取江」,而其他史料上根本就没提过折可存这个名字。据专家推断,此文出自其女婿范圭之手,为牵强附会之溢美之词。正如洪迈所说:「碑志之作,本孝子慈孙欲以称扬其父祖之功德,播之当时,而垂之后世。」(《容斋三笔》卷一)邓广铭、李培浩文还提到《桂林方氏宗谱》中的《忠彦通方公传》「是一篇可信的史料」。该传载:「(宣和三年)公遂得生擒腊,献军中,槛送京师。八月丙辰,腰斩于市。所破州县,渐复敉宁。是年,宋江三十六人猖獗淮甸,未几亦就擒。」不仅将方腊就擒归之于方庚(彦通),还牵到「宋江就擒」。韩世忠擒方腊已被认为是事实,怎么又跑出个方庚?原来这篇传的作者是徐直之,徐的祖母是方庚的五世孙女。此传与史书记载相差太远,实不足信。>史书上的疑案不胜枚举,大部分是因为基本史料灰飞烟灭,无从考稽了。而宋江之案却还是有明明白白的线索的。对历史发疑是科学态度,而为疑而疑则易走向其反面。历史学之存疑是要有相当学力的。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宋江方腊起义

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病死。他没有儿子,皇位由宋神宗的儿子赵佶(jí)继承,他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极端荒唐的皇帝。他有六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就是蔡京、王黼(fǔ)、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勔(miǎ

宋江方腊起义 历史战役

公元1100年初,宋哲宗病死。他没有儿子,皇位由宋神宗的儿子赵佶(jí)继承,他就是宋徽宗。宋徽宗是一个极端荒唐的皇帝。他有六个非常宠信的大臣,就是蔡京、王黼(fǔ)、童贯、梁师成、李彦和朱勔(miǎ

他的排名曾在林冲之上,一直被宋江打压,死得很窝囊

《水浒传》中梁山有一百零八条好汉,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宋江、李逵、林冲、吴用、武松、鲁智深、花荣等人。在攻打方腊之前,虽然他们经历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战斗,但是从没有折损一人。然而在征讨方腊之战中,却有五十

中国古代战争 宋江、方腊起义

   宋江、方腊起义   宋未,朝政腐败,地主恣意盘剥,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宋江等36人于梁山泊(今梁山南)聚众起义(一说起义于河朔)。初,宋

宋江平定了方腊起义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梁山第一好汉,人送外号及时雨,手下有好几万的兄弟,后来听从朝廷的号召平定了方腊起义,后带领兄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怎么样?其实宋江和方腊在历史中是真实存在的两个人物

历史军事 宋江方腊起义的战争故事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省梁山县),举旗造反。随后四处攻略,活动范围在河北、山东一带,先后攻略十余州军。宣和三年(1121年)

宋江方腊起义的战争故事 北宋造反事件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省梁山县),举旗造反。随后四处攻略,活动范围在河北、山东一带,先后攻略十余州军。宣和三年(1121年)

宋江方腊起义的战争故事 北宋造反事件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省梁山县),举旗造反。随后四处攻略,活动范围在河北、山东一带,先后攻略十余州军。宣和三年(1121年)

宋朝历史 宋江如果跟方腊联手攻打大宋结局会怎样

看过水浒的朋友,很多人心中一定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宋江不联合他的对手方腊集团对抗宋朝,而是互相打的不可开交,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不得不说的是,后世中很多演变出的相关文学作品,或许文学性不是很

宋江剿灭的方腊起义军是支什么样的队伍

水浒传中导致梁山英雄伤亡的方腊起义师,最后是何终局?看过《水浒传》的同伙都认识,宋江率领梁山英雄,合营宋军清剿南方起义师方腊,也恰是这一次清剿中,梁山英雄损失惨重。但我们经由看小说,看影视剧,认为方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