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Posted 出师表
篇首语:从困难中战胜出来的人 才是真正的赢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丞相诸葛亮借此不交出实权
《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然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里首先要弄清《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记载的一个重要依据: 「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段记载有三个要点:1, 认为自己是出将入相的人物,身兼了管仲治国和乐毅用兵的才能,是文武全才。也就是说,诸葛亮自小就以平定天下、经国治世为己任,身兼著文韬武略。2,诸葛亮毕竟是年轻的外来者,对他的自诩,荆襄政治文化圈并不承认,甚或认为是狂妄。3,同他友好交往的崔州平、徐庶知道他的才能,认为他才能与管仲乐毅相比诚实可信。> 然而不管能不能相比,都说得十分抽像,局外人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能详加补充的是《诸葛亮集》。在《诸葛亮集·仙鉴》中记载,司马徽曾对他说:依你现在的才能,应当访问名师,增进学识。汝南灵山酆公久熟悉韬略,我曾经当面请教过,十分精奥。你何不前往求教?于是亲自引诸葛亮到灵山拜师。在酆公久那里住了几年,师傅什么也没有教他。诸葛亮并不灰心,侍奉得更加谨慎。酆公久这才知道他诚心求教,遂拿出《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等藏书,令诸葛亮揣摸研究。待酆公久认为诸葛亮基本掌握要旨后,又以玄而又玄的阴阳轮回之类黄老学说给以启迪。黄老学说是法家学派的始祖,春秋时兼容了儒家学派形而下之的部分内容,更讲求阴谋、诡计、韬晦、用雌、使柔等。> 从这里可以看清,诸葛亮为了出人头地,深入系统学习了经国治世的学问。学习这些干什么?当然不是为终老山林,是为了待价而沽。那句「此间有伏龙雏凤,得一人可得天下」的美誉,最先是庞德公说给水镜先生司马徽,再由司马徽说出来的。庞德公所以这样说,不仅因为这两人很有才能,还因为诸葛亮是自己儿媳的弟弟,庞统又是亲侄儿。肯向外极力推荐,当然包含了这两人出仕的迫切心情,庞德公也有私心。> 显然,诸葛亮那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欺骗刘禅的弥天大谎。> 刘备三顾时,诸葛亮和盘托出《隆中对》,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对刘备战略步骤策划的具体得当,都不是信口而来的,是长期梳理思虑,甚或同他人一起仔细推敲而来的方案。说明诸葛亮早有投奔军阀实力派人物的打算。仔细想想,三顾说破绽百出,如果是前两次不在,不知者不怪,诸葛亮没理由感激三顾。既然打定「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主意,没理由因为刘备的请教改变初衷,你问了我也说了,说完了也就完了,该感激的应是刘备,诸葛亮感激刘备什么?是主客体完全倒置。逻辑上说不通嘛!说不通的地方硬要打弯,当然有不肯说破的隐瞒。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有受到咨询的经历,哪一个因为受到询询而对咨询者感激零涕!> 三顾说是一孤证,最先见之记载的是《出师表》,之后也没有其他资料加以佐证。其实,历史上还有另外一说,即刘备屯兵樊城时(司令部驻扎这里,军队驻新野),曹操刚统一北方,诸葛亮知道荆州是下一个目标。而刘表性格犹豫,不懂军事,特地找刘备游说。刘备同诸葛亮素昧平生,且见他年轻,故以普通读书人看待,并不在意,只是一批人交谈而已。其他人走后,诸葛亮独自留下,刘备也不闻不问,在那里编织犛牛尾巴。诸葛亮问:「您是要实现远大志向,还是仅满足于编织牛尾?」刘备这才知道,面前的青年人很不简单,扔下牛尾巴答道:「这是啥话!我不过借此排泄忧愁而已。」接下来,一问一答中,诸葛亮托出了近似《隆中对》的军事方略。这段内容载之于《魏略》,《九州春秋》也有大致相同的内容。> 显然,「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又是个弥天大谎!> 《出师表》中,诸葛亮为什么谎话连连?在欺骗刘禅以及舆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当然是辅政不归的权力。当时刘禅已二十二岁,盼亲政已盼了整整四年,然而诸葛亮毫无交出皇权,退归臣位的打算。诸葛亮不交皇权,还要刘禅相信他没有权力欲,于是编出一套假话欺骗皇帝刘禅,藉以掩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才是诸葛亮的真实意图。>相关参考
同为三国丞相,诸葛亮曹操扬名天下,此人却低调一生,甘愿做摆设
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丞相往往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三国时期的丞相却是个例外,有的丞相大权独揽、成为实际掌权者,诸如曹操、诸葛亮;有的丞相毫无实权,只做摆设,比如东吴的低调丞相——顾雍。
历史人物 刘备死后诸葛亮是怎么治理蜀国的?刘婵实权还没一位大臣高
蜀国后期可以说完全就是诸葛亮一人说了算,不管是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交给诸葛亮过目,刘婵虽然是帝王但实权还不如一位大臣。但是当时的蜀国已经危在旦夕,夷陵之战后已经元气大伤,想要不被灭国诸葛亮只能北伐以
说起诸葛亮,无数人都被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备集团智囊的核心,刘备能从一个“常败将军”转身成为皇帝,诸葛亮的功劳如果是第二,恐怕没人敢认第一。>刘备经
世界近代史··伏见、鸟羽战役日本武装倒幕运动中的决定性战役。从1864年开始,倒幕力量联合起来,拥立年幼的明治天皇,发动武装倒幕运动。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迫于形势,假意还政天皇,但拒绝交出领地和实权,并于
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想趁机图谋不轨,篡夺朝中大权。他先是隐瞒秦始皇的死讯,假传圣旨,命皇长子扶苏自杀,扶持年幼的皇次子胡亥当上皇帝。随后,他以阴谋手段杀害了丞相李斯,自己当了丞相,掌握了秦朝廷的实权。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诏以“擅权植党”的罪名处死了宰相胡惟庸,并下达了一系列的诏书文件,革去中书省,废除宰相制,提升六部职权,朱元璋借此机会,进一步发动“胡惟庸党案”,主要针对朝廷中掌握实权的开国元勋,
还不知道:李斯为何斗不过太监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赵高却不过是一位宦官,没有实权,那么大权在握的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最
约集各院院长及各部会高级干部与欧美友好,计共60人,举行茶会,为夫人饯行并坦白说明外间之流言蜚语与敌党阴谋之所在。继夫人亦起而说明对公人格之信仰,措辞均极有力也。而居正、戴季陶等各院长亦各先后发言
端方被杀于资中,武昌起义爆发,赵尔丰眼看进入绝境,于是服软交权。交权约定保全他的性命和财产。这个约定就是《四川独立条约》。当时他在成都城内还拥有十三营巡防军和上千名卫队的兵力,他之所以要交出政权,是见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关羽北伐,因吕蒙偷袭荆州,腹背受敌,被东吴杀害。张飞急于为兄长报仇,又被叛将范疆张达杀害,二人携带张飞首级,连夜投奔东吴。可怜桃园三结义,关张两兄弟都之死都与东吴有牵连,刘备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