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三峡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三峡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三峡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秦将司马错在战国史上是个重要人物。他三次率军伐蜀,完成了秦对巴蜀的军事征服。更重要的是,他是秦国“浮江伐楚”战略的提出者和组织实施者,曾三次指挥大规模的“浮江伐楚”战役,把平静沉寂的三峡地区变成了喧嚣的战场达40年之久。

秦孝公时(前361-前338年)已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但公元前316年才由司马错把它发展为“浮江伐楚”战略。《华阳国志》载司马错的论证:“(巴蜀)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短短几句,勾画出用蜀财、巴卒、川峡之水,避实击虚,出奇灭楚的前景,打消了秦惠王在伐韩还是伐蜀上的犹豫,“卒起兵伐蜀”(《史记·张仪列传》)。而伐蜀是司马错“浮江伐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次“浮江伐楚”战役紧接在第一次伐蜀后展开。《史记·秦本纪》载:“司马错伐蜀灭之。”《华阳国志》载:“司马错自巴涪水(今乌江)取楚商於之地(今湘西鄂西一带)为黔中郡。”

第二次“浮江伐楚”战役的准备更充分,规模更大。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命司马错第二次伐蜀(《秦本纪》);司马错平叛后在巴蜀集结人财物力3年,在公元前308年“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华阳国志》)。

第三次伐蜀后没有随之发动“浮江伐楚”战役。这是因为秦重新把主战场移往黄河,打击魏国。司马错也转移到黄河战场作战。直到公元前280年秦全力击楚,同时开辟汉水和峡江两条战线,“浮江伐楚”战略与“渡汉伐楚”一起启动,才“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拢之”(《秦本纪》)。

此后司马错不见于史。3年后即公元前277年进行第四次“浮江伐楚”的是秦国的蜀守张若。是在“渡汉伐楚”的秦国主将白起指挥下进行的,只是秦“渡汉伐楚”战役的一个侧翼而已,与司马错设计的出奇制胜的“浮江伐楚”战略已相去甚远。

由此可知,司马错雄心勃勃的“浮江伐楚”战略最终还是未能达到目的。随后,他本人也在政治舞台上永远地消失了。

司马错“浮江伐楚”战略的失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浮江伐楚”是避实击虚、出奇制胜的战略,然而从公元前316年到公元前277年前后达40年,三次“浮江伐楚”均未突破楚国镇锁峡江的巫郡,秦军始终在原地踏步,空耗了大量人财物力,给巴蜀以沉重的负担,却未达到出奇兵制胜的预期目的。第二,第四次“浮江伐楚”战役,巫郡终为秦所有,但这是秦军“渡汉伐楚”取得决胜后,在白起指挥下从长江上下夹攻所致。因而这是“渡汉伐楚”的胜利,而非“浮江伐楚”的结果,最终证明了“浮江伐楚”战略是失败的。

“浮口伐楚”战略失败的原因,在于司马错低估了巴山峡川的险阻。他可能研究过巴蜀史地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故而是秦的巴蜀军事专家。但他却没有充分估计到,巴山峡川不但不是战车和骑兵的驰骋之地,而且也无百舸争流的水域。纵有战卒十万,战船万艘,他那一战制胜、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在当时的三峡毕竟不太现实。

此外,秦国统治集团内的明争暗斗,特别是对秦国重大决策举足重轻的张仪,更给他添了麻烦。张仪是主张伐韩临周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结果却输给了司马错的“浮江伐楚”战略,心中一定不服。故司马错第一次“浮江伐楚”失利后,张仪即引秦国走“渡汉伐楚”的路。公元前313年,他到楚国骗楚怀王与齐国断交,次年又激怒楚怀王仓促发兵,与早有准备的秦军在汉水支流丹江上游激战,结果楚军8万被斩首,楚汉中郡也为秦所有。但汉水是楚国正面,当时楚实力尚强,面对楚倾国动员,秦不愿作两败俱伤的决斗,愿分汉中之半与楚停战言和。张仪为平息自己惹的祸,以“浮江伐楚”战略为筹码,先提议以秦商於之地交换楚黔中地,暗示秦已在峡江开辟战场;然后再到楚,把司马错的“浮江伐楚”战略和盘托给楚怀王。楚国此时的战线由泗水、淮水拉到了汉水,已嫌过长,不敢与秦在汉水和峡江二面作战,张仪达到了议和目的。但司马错精心策划的“浮江伐楚”战略已大白天下,就虚不虚、出奇不奇了。楚必定加强峡川防御和对黔中的争夺,这就更增加了司马错的困难。

此后不久,张仪受蜀相陈壮叛秦的牵连被秦驱逐,秦武王伐韩临周与“浮江伐楚”并举,司马错二次伐蜀后又二次“浮江伐楚”,但由于前述原因,第二次“浮江伐楚”又无功而返。公元前304年,新登基的秦昭王与楚怀王盟约,把上庸(今湖北竹山一带)归还楚国,秦军主战场移回了惠王决定伐蜀前的黄河流域。

“浮江伐楚”战略最终失败了,但它的实施却给了三峡地区的历史以重大影响。默默无闻的“蛮荒之地”三峡地区成为秦楚争战主战场达40年,向世人撩开了它的面纱,此后仍是秦楚继续争战之地。《史记·楚世家》载:公元前276年,楚顷襄王“收东地兵,得十余万,复西取秦拢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秦”;《史记·六国年表》:“秦所拢我江旁反秦”,“楚人反我江南”。三峡地区作为战国七国争雄的战场之一,被司马迁载入了《史记》。

相关参考

三峡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司马错的浮江伐楚战略

秦将司马错在战国史上是个重要人物。他三次率军伐蜀,完成了秦对巴蜀的军事征服。更重要的是,他是秦国“浮江伐楚”战略的提出者和组织实施者,曾三次指挥大规模的“浮江伐楚”战役,把平静沉寂的三峡地区变成了喧嚣

历史百科 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亚非万隆会议召开

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亚非万隆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因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而得名。它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西方大国和苏联参加下自行召开的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国际盛会。到19

历史军事 博索納羅在巴西失勢,陸軍上將奈托登上舞台,給了中企一劑強心針

據俄塔斯社4月10日報道,近日巴西外交部長塞爾索·阿莫里姆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公開了巴西的一些問題。他表示,近期博索納羅與衛生部長在公開場合發生了衝突。博索納羅反對實行隔離,而衛生部長希望學習中方的抗疫

历史百科 1943年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1943年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戴高乐(1890—1970),法国里尔人。1912年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学校,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5月,任法国陆军第4装甲师师长,同年6月,改任法国国防部副部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

1.材料一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历史秘闻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

1.材料一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1)不同: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列宁主张落后国家也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依据: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

历史秘闻 儒家学术登上政治舞台

武帝刘彻刘彻分封儒家贤良:武帝即位之初,深感时弊严重,决心实施有为政治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大一统,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局势。他期近位的昔时便公布诏令,要求各级仕宦选举贤良朴直,鼓励世界吏民直接给皇帝上

历史人物 李隆基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李旦有六个儿子,李成器、李成义、、李隆范、李隆业、李隆悌,最有出息的,就是老三,老大李成器,名虽成器,实则不怎么成器。>李隆基,打小就很聪明,七岁封楚王,当时武氏专横,的亲戚武懿宗把守宫门,见李隆基年

儒家学术登上政治舞台

武帝刘彻刘彻分封儒家贤良:武帝即位之初,深感时弊严重,决心实施有为政治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大一统,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局势。他期近位的昔时便公布诏令,要求各级仕宦选举贤良朴直,鼓励世界吏民直接给皇帝上

儒家学术登上政治舞台

武帝刘彻刘彻分封儒家贤良:武帝即位之初,深感时弊严重,决心实施有为政治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大一统,开创了一个新的政治局势。他期近位的昔时便公布诏令,要求各级仕宦选举贤良朴直,鼓励世界吏民直接给皇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