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曹魏与高句丽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结果怎么样
Posted 公孙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曹魏与高句丽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结果怎么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曹魏与高句丽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结果怎么样
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远近戎夷咸服。高句丽与公孙氏的关系初时较睦,还曾出兵帮助其剿灭山贼。但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旋败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梁子。公孙氏欲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高句丽要想实现独霸辽东的预想,也必须要排除掉公孙氏这个障碍。二者都心怀鬼胎,互相提防。但高句丽毕竟力弱,主要采取保境安民的守势,待机而动。公孙康时曾给高句丽以重击,并焚毁其国都国内城,高句丽被迫迁都山城丸都(吉林集安以西之山城子)。
高句丽在外交上对待公孙氏的一招就是远交近攻,分别与吴、魏建立了关系。233年,东吴曾派使者出使辽东公孙渊处,后来公孙渊反目,杀死为首的两使者。使者团中有几个逃亡到高句丽,假称奉孙权之命而来。从此高句丽与东吴一度交好,东吴还赐予高句丽东川王为“单于”的称号。但好景不长,曹魏当然不愿看到这种关系继续发展下去,频频派人出使高句丽,促其与东吴断交。几年后高句丽迫于魏国压力,与吴绝交,斩吴使胡卫等,送首级与幽州。
形势发展很快,随着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国西南战线压力减轻,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桀骜不训的公孙渊。237年,司马懿率四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征辽东,并要求高句丽出兵相助。高句丽派出主簿大加率数千精兵帮助魏军作战。几个月后,襄平城破,公孙渊走死于梁水,公孙氏在辽东的势力土崩瓦解。魏军随即潜军浮海,又收乐浪、带方二郡。魏在原公孙氏所辖地区设平州,辖辽东、昌黎、玄菟、乐浪、带方五郡,并置东夷校尉于襄平以统管之。
公孙氏败亡后,辽东诸郡尽入曹魏手。当时曹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无暇回顾。高句丽心怀不轨,东川王欲取代公孙氏称霸辽东,几次派兵袭取辽东郡西安平县等地。高句丽大臣沛者得来绝食死谏,劝国王不要惹恼曹魏,招来亡国之运,东川王不听劝谏。不久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国派毌丘俭东征,以报高句丽侵寇之仇。
第一次战役
公元244年(正始五年),毌丘俭带步骑兵万人出玄菟讨伐高句丽,先后在沸流水、梁口两度大败高句丽东川王,将号称有二万人的高句丽军诛灭一万八千余人,东川王偕同妻子及千余骑逃窜往东沃沮(又称南沃沮),守坚固的丸都城。毌丘俭围城后,见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上面的守兵也不多,就采用避实就虚,正面佯攻,西北偷袭的战法,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顺着山崖爬上去,先杀死上面的守兵,“束马悬车”,攻破了丸都山城。据《三国志》所载,魏兵“屠丸都”,但对当初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网开一面,“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第二次战役
公元245年(正始六年),毌丘俭再征高句丽,东川王奔买沟(注:今朝鲜咸北会宁)。随后,毌丘俭自在丸都一带坐镇,毌丘俭又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到沃沮,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于高句丽的不耐等濊貊种落。王颀的军队追至竹岭,再度大破东川王余部。随后,魏军杀至沃沮境内,将协助高句丽的邑落一并攻破,斩杀三千余人。东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内,魏军进一步追讨。但高句丽王终于在部下的忠诚保卫下击杀一小队魏军而得以隐匿。王颀军主力则进一步向东北行,一直抵达北沃沮与肃慎的边境地带。而刘茂、弓遵也成功击溃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举邑降,将东汉初废弃的临屯郡故地再次纳入版图。整个征剿行动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结束,最终毌丘俭等刻石纪功并于245年5月回师凯旋。不久,东川王在逃亡中抑郁死去。〔注:据《三国史记》载,高句丽以诈降计刺杀王颀,打败魏追兵。此事不见于中国史籍,应为其吹嘘之语。)魏军两次征讨,每次均俘获高句丽人口数千,将他们迁入内地。
影响
毌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征讨,魏之势力远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原属高句丽统辖的朝鲜半岛岭东濊貊地区,也归入了乐浪、带方二郡。高句丽几遭灭顶之灾,侥幸苟延残喘了下来。以后四十余年,高句丽不敢再向辽东入寇,并频频向魏、晋纳表称臣,过了一段太平的日子。
据《隋书》记载,在曹魏击破高句丽后,留在沃沮的高句丽人部落的后代建立了新罗。
相关参考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过程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主要是曹魏对高句丽的讨伐战争。那么在曹魏展开讨伐高句丽的战争之后,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过程是怎么样的呢?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图片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过程主要分为两次战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背景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指的是由中国曹魏於公元244年至245年征讨高句丽的一系列战争。那么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背景是什么呢?是什么引起了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图片东汉末
中国和日本同是亚洲东部的两个古老国家,两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都很悠久,而中国的历史比日本更为悠久。中日两国在地理上的位置相距很近,现在经常被称作“一衣带水”的邻邦。然而中日两国真的是世代友好吗?以我看来
郑州地处平原,不在我国5大地震带上,所以发生地震的概率非常小的最近几次地震:08年5月07日河南范县与山东鄄城交界发生ML3.1级地震08年4月10日河南范县与山东鄄城交界发生ML3.0级地震08年4
中国历史上的宫廷政变层出不穷,要么自文臣武将,要么来自皇族内部,但大体上以后者居多。而历史上不论是暴力的还是非暴力的宫廷政变,大都与两个词有关,那就是权力和野心。现在,就让我们从这些不计其数的宫廷政变
>>>慕尼黑空难上世纪中期熉联涌现出一批青年才俊,这批队员帮助曼联连续获得1956年和1957年的联赛冠军。然而,曼联王朝在1958年遭受了巨大打击,作为曼联历史上的一次悲剧性灾难——慕尼黑空难夺走了
共三次第一次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1),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
导读:在古代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曾发生过几次直接军事对抗。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海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正是这次战争,影响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
元日战争是发生在1274年和1281年,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和属国高丽的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战方是元朝和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在日本合称为“元寇”或者“蒙古来袭”,也或者按照当年日本的
至少3次。在万州区档案馆,调研员王立拿出当年日本轰炸机的航行线路图,以及被轰炸的详细情况记录册。笔者看到,每一张纸都经过装裱,并装订成册。翻开一叠叠泛黄的纸张,王立指着上面的绘图说,“1937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