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十万人投海殉国的悲烈壮举

Posted 水师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十万人投海殉国的悲烈壮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十万人投海殉国的悲烈壮举

历史上著名的崖山海战,意味着大宋王朝的彻底灭亡,而元朝以此为标志统一了全国。横跨亚洲的蒙元大帝国版图形成了。

当年元军南下,这天下,忽必烈志在必得,先破襄阳,再破临安。元军攻陷临安的时候,奸相贾似道弄权,排挤忠臣。导致,南宋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全面崩溃。元军打下临安后,继续追杀南宋残余抵抗势力,为了防止南宋抵抗势力逃到海南岛,元军甚至追到湛江的卤洲岛,那里岛上如今仍然有小皇帝的遗迹。卤州岛位于湛江东海岛附近,现在已经是当地著名的旅游区。  

崖山之战

其实,当时许多南宋大臣与当时的太后也想过逃到海南岛或者逃到越南占城去的。然而,元军早就料到这个,并派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雷州半岛,封锁了道路,甚至烧毁了过海的船只,阻止南宋兵马逃过海南岛。

张世杰、陆秀夫等文臣武将继续抵抗,先保护皇帝等人逃到卤洲岛,很快元军就追到岛上去,结果由于过海被元军封锁了,没有前往海南岛。

南宋抵抗力量,只好转而又往东开进,可能是想去夷洲岛(台湾岛)。遗憾的是,南宋军队的船只在零丁洋又遇上了南下的元军南下的大规模水师。双方只是远远对峙。

南宋文武大臣先行登陆。

这时候,南宋大军漂泊海上已经二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张世杰是宋军统帅。手中仍然有二十万大军,仍然可以再战。

张世杰心里不想再逃跑了,要大干一场,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想到保护皇帝的重任,只好一忍再忍。

南宋军队与元军在海上拉开架势,大战一触即发。元军水师还在等待时机,宋军则在苟延残喘。

这一切,等一个人到来就发生了变化,这个人原本是宋将,就是他灭了南宋。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 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今天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在此次战役中,赵宋皇朝的陨落, 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投降元朝的将领张弘范率元军攻打到崖门,这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并对南宋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面对巨大压力的张世杰昼夜苦思破敌之策。这时,有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应该先占领海湾出口,保护向西方的撤退路线。张世杰为防止士兵逃亡,否决建议,并下令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据点;又将下令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用大绳索一字形连贯在海湾内,并且安排赵昺的“龙舟”放在军队中间。元军以小船载茅草和膏脂等易燃物品,乘风纵火冲向宋船。但宋船皆涂泥,并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以抵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以水师封锁海湾,又以陆军断绝宋军汲水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吃干粮十余日,饮海水之士兵呕泄。张世杰率苏刘义和方兴日大战元军,张弘范擒张世杰甥韩某,以其向张世杰三次招降不果。

大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预备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令其容易撤退。明日,张弘范将其军分成四份,宋军的东、南、北三面皆驻一军;弘范自领一军与宋军相去里余,并以奏乐为以总攻讯号。首先北军乘潮进攻宋军北边失败,李恒等顺潮而退。元军假装奏乐,宋军听后以为元军正在宴会,稍微松懈了。  

崖山之战

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于是正面进攻,接著用布遮蔽预先建成并埋下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伏兵负盾俯伏,在矢雨下驶近宋船。两边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打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早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并已经预先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祥兴二年(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正式宣告灭亡。

南宋末代皇帝赵昺的船在军队中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情急之下便背着八岁的赵昺投海,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战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杨淑妃)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不幸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

崖门海战后的第二天,,即二月七日早晨,崖门海上浮尸10万。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起来;而小皇帝赵昺的尸体则为元军寻得,只见一眉清目秀的小儿身穿龙袍,头戴皇冠,身上还挂着一个玉玺。元兵将玉玺交给张弘范,张弘范确认这小儿是赵昺,派人寻回,然而赵昺的尸体已经下落不明。据说被百姓埋葬在了广东深圳赤湾村里,至今仍存。

崖山海战后,宋室覆亡。元将张弘范命人在崖山岩壁上雕刻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御史徐瑁对奇石上十二字深恶痛绝,命人除去,欲改书“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九字。而陈白沙认为宋亡时死者十数万,不独陆秀夫,宜书“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因争辩不下,终未刻成。有传说,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在碑首加上一个“宋”字,成为“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此传不实,陈白沙知张弘范虽属汉人,但从未作宋将。)解放初,原凿字奇石被航道部门炸毁。1964年秋,新会县人委请田汉同志书写“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终于把这饶有纪念意义的碑石树起。

崖山之战,打得轰轰烈烈,甚至有学者认为崖山以后无中国,小编不敢苟同该观点,但是,这也可以反映出崖山之战对中华文化是沉重的打击。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

历史军事 宋元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

宋元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参战双方是南宋方面和元朝方面。南宋方面有军队20余万,元朝方面有军队2万人。南宋方面的战船是1000余艘,元朝方面的战船是400余艘。双方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海战。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悲哉!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多的朝代。一度横扫中亚、西亚

历史军事 元宋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

  崖山之战战争经过:祥兴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张弘范军。此时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

历史军事 元宋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

  崖山之战战争经过:祥兴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张弘范军。此时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

元宋崖山决战投海殉国千古绝唱 崖山之战的过程

崖山之战战争经过:祥兴二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后来在不久以前攻占广州的西夏后裔李恒也带领援军也加入张弘范军。此时宋军兵力号称20多万,实际其中十数万为文官、宫

历史人物 崖山之战——元朝灭亡南宋的最后一战,宰相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殉国

宋度宗赵禥(qí)即位后,孱弱无能,智商低于正常人水平,荒淫甚于理宗,整天宴坐后宫,与妃嫔们饮酒作乐。宋度宗连批答公文也交给四个最得宠的女人执掌,号称春夏秋冬四夫人。封贾似道为太师,倍加宠信,将朝政统

历史军事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女子军,十万人皆沦为玩物

战场厮杀,在大多数人想来这便应该是男儿做的事情,但同样亦有着许多女子,战场上犹如巾帼英雄般。譬如说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又如那杨门女将,杨家四代14位女英豪杰。但这些在史书上并非都有所记载,大多

宋代哪位皇帝被大臣背着投海自尽

  一触即发  崖山位于今天的广东江门市新会区,丞相陆秀夫和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带着少帝赵m逃到崖山,准备继续抗元,拥有二十万的宋军,各类船只两千余艘。元军张弘范(南宋叛徒)有兵力三十万,战船数百艘

历史秘闻 甲午中日战争,丁汝昌等人自杀殉国,纽约时报44字评论,感动千万人

晚清时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军事实力,更是得到空前的强盛。即使是这样,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朝的整体实力还是要强于日本。在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等人的带领下,清朝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