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

Posted 使者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

“联金灭辽”国策为什么让宋朝灭亡了?这个政策是如何出炉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联金灭辽”,这词语知晓历史的都知道是一出乌龙,背弃交好百来的辽国扶持野蛮的金国,最后在金灭辽后,顺带就弄了一出“靖康之耻”让北宋也覆灭。

每每当历史读到这里,我都会思考,是怎么样的人才会做出如此事情。

当时的辽国已经从狼变成了哈士奇,而当时的金才是虎狼之国。

这情报工作做的是有多失败!

难道连女真不满万,满万无敌天下都不知道?

可惜的是历史就是如此让人难堪,“联金灭辽”的海上之盟,不仅让宋朝背负了道义上的谴责,也让自己走上了绝路。

那么这样一个逗逼的政策如何出炉的?

离不开一个辽国人的煽动。

这辽国人名叫马植,是一个时代居住与幽云十六州的居民,是汉人出生的辽国人,不过他家不是一般汉人,而是官僚家庭,豪门出生,官职光禄卿。

这官职看着不小,可是和当年祖上的荣光比还是差了不少,也因此马植常常有抱怨。

抱怨来抱怨去就有了小心思,也许在他看来自己本是汉人,虽然为官却混的不咋地,要是出卖辽国,投奔宋朝是不是会人生得意啊。

于是在政和元年(1111年),借着北宋使者童贯出使辽国的机会,这个马植将自己的付诸实践,让主动面见童贯,在一个私下无人的场景提出来自己构思已久的计划“联金灭辽”。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直接:

“女真恨辽人切骨,而天祚帝荒淫失道。本朝若遣使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

当时的童贯可是权臣,虽然是个宦官可是一直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宦官中的战斗机,总想着建功立业。

于是两人一碰即合,童贯就将这马植带到了宋国,面见了宋徽宗。

见到宋徽宗之后马植说:

“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真得志,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事不侔矣。”

这段话说的也算非常有条理,辽国皇帝昏聩而民不聊生,汉人众多,女真人在后虎视眈眈,你不打辽国辽国也会灭亡,当抓住机会。

宋徽宗并不算一个有多高政治智慧的人,其实这话虽然有道理,可是还有后半句没说,那就是女真人那么厉害,你能保证打完辽国他不打北宋吗?

可是宋徽宗没想那么多,而是召开会议讨论“联金灭辽”问题。

会议之上的争执当然有。

一方说,宋辽两国百年盟约,如果背信弃义必有天谴。而且金国狼子野心,宋朝武力孱弱,如果真灭了辽国必有报应。

这算真知灼见也算预言,

可是另一方说,必须收复燕云十六州啊,这样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就再也没机会了。

争论来争论去,宋徽宗也犹豫不决,就此将计划搁置!

不过时间不等人,女真人的步步紧逼正在到来,数年后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渐渐统一女真,并开始起兵反辽,建立金国。

原本还是潜力股的女真人突然就成了绩优股。

古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宋徽宗在雪中送炭的时候没有帮助金国,却在锦上添花的时候打起了主意。

在马植又一次劝说之下,宋徽宗决议“联金灭辽”。而且因为这献策之功,已经归附宋朝的马植还被宋徽宗赐名赵良嗣,就此成了宋国官员。

决定了就要行动啊,重和元年(1118)徽宗皇帝派武义大夫马政和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从山东出发,联络金国。

只不过这使者很逗比。

渡海到了金国之后,一看到金国的巡逻兵就被吓跑了,为了免担责任还回去说,是金国人不接纳他们,自己还差点被杀。

宋朝一个大夫一个武将见女真人就跑还联盟。

金国人看到了这出乌龙,也觉得好笑,不过基于国家利益,他们在知道北宋使者来过后也派出使者来宋朝。

可是宋国又一次弄了个乌龙。

原来负责接待的使者赵有开是个宋朝天国论患者,对待金国使者那是非常的不屑,说女真不过一个野蛮部落而已。过分抬举不好。

随便敷衍下就将金国使者打发回去了,最后完颜阿骨打知道后那是气愤无比。

想想也是,使者是你们先派的,半路跑了,我派个使者过去你们又不当回事,这算啥态度?

本来就不需要你们帮忙,给你们面子回应一下,居然这样,爱来不来。

就这样被忽视的女真开始冷落宋朝。

可是金国越发强势,辽国被打的步步败退的现状让宋徽宗又纠结了。

于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又一次派使者赵良嗣(马植)出使金国,以求正式缔结“联金灭辽”的盟约。

目的估计是怕金国灭了辽国最后自己什么好处都捞不到,而自己单独和辽国宣战又害怕。

可是就算这么简单的缔结盟约事情,宋徽宗也没做好。

宋徽宗在诏书中言:

“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这段话原本的意思是要全部收回长城以南的失地,包括燕云地区,可是不明确的文字于地名概念“据燕京并所管州城”让金国人找到把柄。

金国人坚持说,这“燕京”就是辽朝的燕京辖区,进而拒绝将燕京辖区之外的土地给宋朝。

每日诗词文书的宋徽宗居然在盟约这样的大事上出错,真实想想就好笑。

最后扯皮来扯皮去,金人回复说。

愿意签就签,不愿意就不签,最后宋朝还是捏着鼻子认了这份有无数错误的盟约。

这合同不明不白,让无数人担心也让无数人反对。

太宰郑居中就说:

“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宋徽宗面对这一切反对依然一意孤行对辽宣战,幻想通过一纸盟约完成祖先的心愿。

可惜的是,后续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对辽宣战的宋军屡战屡败不断向女真求援,最后虽然短暂收复了燕云地区,也在女真背盟后一败涂地,进而引发靖康之耻。

条约条约,都是实力的体现,那有低声下气求人签署的,这一开始的动机都有问题,还背上不受承若的罪名。

实在是蠢到家了。

至于这海上之盟的鼓动者马植也没好下场,因为叛国行为被辽国杀死,宋徽宗的结局最后也很凄惨,死于流放地五国城。

他们的结局,都是没有认清楚自己国家的实力和金国的实力造成的。

如果宋朝不背弃盟约而是支援女真,也许不用动刀兵就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虽然羞耻但是依然能存活。

相关参考

宋 ”联金灭辽”并非下策,只是做错了三点,以致让金国 ”蛇吞象”

徽钦二帝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南下攻取北宋京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享国167年的北宋王朝灭亡。北宋灭亡的导火索,却是宋徽宗「”联金灭辽”之国策点燃的,

宋朝历史 宋徽宗坚持联金灭辽的原因

宋辽宣和幽燕之战之战前疑云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法出兵,结果中了埋伏,宋军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失败挡不住童枢密建

历史军事 宋徽宗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宋辽宣和幽燕之战之战前疑云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击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强迫大将刘法攻击朔方,不得已的情况下刘法出兵,结果中了埋伏,宋军损失惨重不得已退兵。失败挡不住童枢密建

北宋联金灭辽为什么竟然把自己也给灭了呢?

北宋末年,女真部落强势崛起,不断进攻辽国,让辽国在军事上节节败退,丧失了大片土地。最初北宋并没有参与进去,北宋和辽国的关系一直很友好,但后来,北宋却和金国联合起来,灭掉辽国。不过,在灭掉辽国的同时,也

北宋联金灭辽后被金所灭,南宋为何还重蹈覆辙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南宋的重蹈覆辙之路。王朝的灭亡是由诸多原因一起构成的,其中都存在的一个因素是战略上的错误。北宋“联金灭辽”,最终被金所灭。后来南宋又“联蒙灭金”,结果最终被蒙所灭。因此很多人

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如果宋朝能够趁机收复燕云,恢复北方防线,在接下来如女真人的接触中可以更据有战略上的优势。更何况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如果自己做到了,那自己就将成为比宋太祖还要伟大的君主!

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如果宋朝能够趁机收复燕云,恢复北方防线,在接下来如女真人的接触中可以更据有战略上的优势。更何况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如果自己做到了,那自己就将成为比宋太祖还要伟大的君主!

联金灭辽时,宋军打不过辽国残兵,真的只是战斗力问题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在北宋一百多年"积贫积弱"历史上,要论输得最现眼的一仗,当属"联金灭辽"。面对辽金战争形势一边倒,昔日雄踞东北亚的辽国一败涂地,燕王耶律淳割据燕云"火线称帝"的大好形势。乐坏了的宋徽

宋理宗赵昀究竟是怎样联合蒙古灭金朝的

...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然而,随着蒙...

南宋将领吕文焕,死守襄阳城六年之久,为何最后向蒙古军投降

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相信三岁孩子都明白,宋朝皇帝却貌似不懂,一次又一次的吃亏。北宋末年,金国为了灭掉辽国,向宋徽宗抛出橄榄枝,提出联金灭辽之策,宋徽宗高兴坏了,认为终于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立马答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