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甲申国难的背景是什么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

大顺军占领北京后,大顺政权的领导人如果能够高瞻远瞩,对全国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完全可以采取正确的对策。然而,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领导人并没有依据形势的变化在政策上作出必要的调整。他们仍然以农民利益的维护者自居,在管辖区内继续实行打击官绅地主的追赃助饷政策。在军事部署上,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也缺乏战略眼光。李自成在西安决策大举东征,以推翻明王朝为目标时,就应当对下一步迎战清军做到胸有成竹。事实却完全相反,他几乎没有意识到清军将是同自己争夺天下的主要对手。

而后来的招降吴三桂不成和山海关战役,标志着大顺军在北京统治的失败。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由大顺朝廷还是清朝廷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目光短浅,政策和战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山海关战役的意义标志着:一、大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此由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二、清廷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三、以吴三桂为倡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公元1644年,在中国干支纪年中为甲申年。这一年的历史上充满了风云突变、波涛叠起的重大事件,阶级搏斗和民族征战都达到高潮,又搅合在一起,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拿纪年来说,在明朝是崇祯十七年,清朝是顺治元年,大顺政权是永昌元年。三种纪年代表着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从此开始了逐鹿中原的斗争。

相关参考

揭秘朝鲜甲申政变是为了脱离中国独立自主吗

一场政变毫无疑问必然是流血的,1884年12月4日,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一场政变的发生必然与他的背景息息相关,今天探讨一下甲申政变背景。甲申政变背景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开化党和守旧派。何谓开化党:19世纪

揭秘朝鲜甲申政变是为了脱离中国独立自主吗

...场政变毫无疑问必然是流血的,1884年12月4日,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一场政变的发生必然与他的背景息息相关,今天探讨一下甲申政变背景。甲申政变背景主要分为两个流派:开化党和守旧派。何谓开化党:19世纪末,朝鲜王朝的...

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波澜壮阔的后半生,心有力而不足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24位皇帝中的最后一位,也是汉族皇帝中最有气节的一位,一直到今天,甲申国难日,海内外的仁人志士自发的组织活动,以示哀悼。李氏朝鲜基于小中华的思想,一直沿用崇祯年号到清朝中叶,其纪

靖康之耻韦贤妃与公主 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也是汉族人民的一次深重的灾难,和明末的“甲申国难”齐名。那么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变首先要从金国的崛起说起,金国和宋朝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击辽国。在

靖康之耻韦贤妃与公主 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耻辱,也是汉族人民的一次深重的灾难,和明末的“甲申国难”齐名。那么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呢?靖康之变首先要从金国的崛起说起,金国和宋朝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联合攻击辽国。在

甲申之变,明朝历史终于此

甲申之变,指的是明末李自成攻入大明首都北京,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灭亡,随后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甲申就是中国明末甲申的这一年即1644年,是崇祯十七年,又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这年春天,在中国大地

甲申之变为何会引发甲申之变 甲申之变事件有何影响

【甲申之变】为何会引发甲申之变甲申之变事件有何影响  甲申之变的甲申就是中国的明末甲申这一年即1644年,是明崇祯十七年,又是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这年春天,在中国大地上,以朱由检为首的大明、以福

朝鲜甲申兵变一战成名

袁世凯原载《文史参考》2010年第22期袁世凯一战成名:朝鲜甲申兵变始末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似乎已是盖棺论定的人物。一个世纪以来,史学界众口一词,对他均持否定的评价,“窃国大盗,一世奸雄”即足以涵盖

历史军事 明朝所谓“火器领先世界”是虚假外表

 明朝所谓“火器领先世界”是虚假外表  今年是甲申370周年,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明朝在满清和起义军联手夹击下宣告灭亡。长期以来,有些史

历史军事 明朝所谓“火器领先世界”是虚假外表

 明朝所谓“火器领先世界”是虚假外表  今年是甲申370周年,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北京景山上吊自杀,明朝在满清和起义军联手夹击下宣告灭亡。长期以来,有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