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为什么都抢着做“衣冠禽兽”? 野史趣闻

Posted 衣冠禽兽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人为什么都抢着做“衣冠禽兽”? 野史趣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代人为什么都抢着做“衣冠禽兽”? 野史趣闻

2、皇后都抢着当尼姑,其原因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古代人为什么都抢着做“衣冠禽兽”? 野史趣闻

中国骂人的话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好多都是不带脏字的,也有指桑骂槐的,还有歇后语式的,但有一句是谁都能听得懂的,假如有人说你是“衣冠禽兽”你绝对高兴不起来,这就直接指到痛处,和品行有很大关系。

既然要骂人是禽兽,又为何要加上“衣冠”二字呢?这就要从衣服说起,特别是当官的人穿的衣服,身份象征的官服。也不单指衣服,还和穿衣服的一类人有关。近些年宫廷戏比较红火,尤其是琼瑶捣鼓出的清代宫廷戏,一个个帅的一塌糊涂的男猪脚让美若天仙的女猪脚爱的死去活来,也不停的施展着勾心斗角,可以说宫廷戏占了古装剧的半壁江山,而清朝宫廷戏又占了宫廷戏的半壁江山。

戏中只要稍微有点地位的男人都会穿着带有动物图案的衣服,这样的人最好不要惹,因为人家是官,吃皇粮的公务员。细心的人还会注意到,明朝的官员所穿的官服也是带有动物图案的,其实这才是原型,清朝还没有自己设计制作官服的智商,只是款式变了一下,把衣服裁两截,头上加了个染了色的斗笠,很有意思的是见了主子下跪以前还要弹一弹袖子上的灰,显得滑稽。

官服分两种,最大的官穿的衣服,也就是龙袍,这是扛把子的标配,不用看人脸,也不用看衣服,只要看到挂着两排珠子的帽子就能让人心里一颤。还有就是官员穿的工作服,这又要分两种,文官和武将,别以为将军就整年在外穿着几十斤的铁甲,只要没有战争,人家还是呆在京城,上朝也是必须去的,要签名打卡记考勤,不然还是会被扣工资的。不打仗自然不会老穿着厚厚的盔甲,走路上厕所都不方便,况且只要穿上盔甲就免去一切礼节,见了皇帝不用下跪,朝堂是皇帝摆架子的专用地盘,你杵在那也不好看吧?武将上朝穿官服,为了和文官区别,衣服也是不同的,即便是站的地方不同。

秦朝以前的扛把子只能叫王,没有皇帝一说,(三皇五帝也只是个传说,况且人家叫黄帝),大王穿着和老百姓差不多,只是衣服面料好点,款式和颜色没有明显区分,所以那是的往如果没有大队人马簇拥着,很难从外表看出来,微服私访连衣服都不用换,真正官民平等。秦始皇给自己加冕,做了第一个皇帝,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特意制作了皇冠,帽子前后吊着珠子,衣服也以黄色为准,加上盘龙,就是龙袍。官员衣服不变,只是帽子有区别,官品不同帽子的形状不同,点名批评或者表扬时看帽子就知道身份地位了。真正把当官的和老百姓从衣服上分开的人是隋炀帝,就是那个修大运河,搞科举制的聪明人。

隋炀帝平时比较忙,他的工作量确实大,亲自监督运河修建,还要打高句丽,还要起草研究科举选拔官员资料,还要选址修建粮仓,上朝时比较节省时间,光从帽子区分官员的官衔很容易出错,站的远了也看不清,就下令把衣服加上颜色区别,衣服毕竟比帽子面积大,远一点也不影响,这也确实是个好办法,所以说隋炀帝并不是书中说的那样荒淫无度,鼠目寸光,人家是发明家类型的明君。

给衣服上加禽兽图案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辛苦打败赶走蒙古元朝,为了彻底去除留在中原人心中的阴影,决定彻头彻尾的来个改变,首先就从官员的官服上做起。最明显的就是给官服的加上图案,前胸后背都有,文官绣飞禽,武将绣走兽,文官一品为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武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老虎……。官帽也把宋朝防止上朝时交头接耳设计长长的横杆改成向下弯曲的短带,上朝后去自己办公室办公改带乌纱帽,这就和元朝没有任何瓜葛了。

清朝攻破山海关,打败大顺军,占领京城,中原王朝又一次改朝换代。满清是个野蛮的民族,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官员体制沿用明朝的,官服也差不多,只是把明朝的长袍改成衣裳,即褂子和裤子,文武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没有变动,文官配飞禽,武将配猛兽。清朝官服还是僵尸的最爱,只要是僵尸片,绝对少不了清朝官服的行头,即便是女僵尸也是穿着格格的衣服,可见清朝穿官服的不但品行禽兽,还被骂的麻木像僵尸一样,也就是一行尸走肉。

本来这是很好的一项改革发明,为什么后来要变成骂人的话呢?这就要从一类人说起,那就是穿着绣着禽兽的官员变质了,出现了贪官污吏,鱼肉百姓供自己享乐,祸国殃民没有责任感。古代惩治贪官最严厉的是明朝,但贪污最严重的却还是明朝,以严嵩为代表的权臣目无法纪,横征暴敛,老百姓恨的咬牙切齿又没地方告发;阉党魏忠贤自称九千岁,不但贪污,还私设公堂,大有忤逆篡位之态。人们也只能嘴里咒骂,因为斗不过人家,刚好他们穿的官服上有禽兽图案,就他们比作禽兽,也可以用禽兽来代替他们。清朝也一样,官员贪污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只有他们才配得上禽兽的称呼。

这个现象也很奇怪,在官服没有禽兽图案的朝代,虽然也有贪官污吏,但远远没有绣上禽兽图案后的两个王朝凶猛,没有禽兽图案时候把贪官骂做狗官。虽然被人叫做衣冠禽兽,但明清尤其是清朝人们都挤破脑袋要去当官,没有能力的就花钱买官,非要去做衣冠禽兽,为的就是做真正的禽兽——贪官。穿着华丽衣服的禽兽才是最可恨的,分明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皇后都抢着当尼姑,其原因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并且,说起中国封建王朝最混乱的年代,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南北朝时期。的确,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交相更迭,到了北朝北魏则在很短的时间被西魏和东魏撕裂,双方瓜分北魏没多久便被北周、北齐取而代之。

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硝烟四起,各方势力割据乱战,百姓陷入万劫不复中,甚至时有易子而食、人肉抵充军粮之事发生。这些雄踞四方的政权持续时间很短,其中,较长的不过十几年,较短的仅有数年。整个北朝割据持续了几十年,在这一时期有一个现象让人匪夷所思,那就是:总共有十七位皇后选择遁入空门做了尼姑。

本来女子出家这件事就已不常见,何况是母仪天下的皇后?那么,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

佛教始于印度,在汉朝时期被引入中国,后来与中原文化的契合度越来越高,逐渐演化成具备中原特色的佛教文化。佛家推崇慈悲良善之心,这正是统治者们希望子民所具备的特质,所以,统治者们大肆推行佛教,期望百姓能够礼佛。

有了官方支持,佛教在中原迅速壮大,民间佛教徒的数量越来越多,佛家思想甚至影响了许多皇室贵族,时有皇亲国戚抛下一切出家做了和尚。在小说《天龙八部》中,大理段氏退位的皇帝通常会选择天龙寺作为安身之所,剃度以后了无牵挂。

金庸先生之所以会写这么一个桥段,笔者推测与我国古代皇族出家不无关系。在现在流行的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中,古代皇帝通常会让不得宠或犯下重罪的嫔妃遁入空门成为尼姑,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但是,这些毕竟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跟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历史上许多皇家子弟、后宫女眷,出家作了和尚尼姑,往往是由于受到佛法感染,对佛教信奉崇敬,大部分都是出于自愿的。北朝时期,皇帝们大多信奉佛教,有了天子做表率,底下的王公大臣们自然也就成了佛徒。

根据史籍记载,魏在北朝时期总共有十五位皇帝,每一位都倡议天下人诵经礼佛,并经常命人翻译佛经、修筑佛寺、雕刻佛像。在这里不得不多提一句,为什么当时的皇帝要翻译佛经呢?

那是因为,当时从印度传来的佛经都是由梵文书写,普通的中原百姓根本读不懂,更别提领会了,所以,必须由精通梵文汉字的专业人士解读翻译,在确保佛经的原意不变后才能流传到各地供人传诵。还有,如今现存的许多佛教雕像大多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其中,保存完好的大量佛像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北朝时期雕刻的。

有了如此繁盛的佛教底蕴做背景,北朝时期先后有十七名皇后选择遁入空门也就解释的通了。再者,这些母仪天下的皇后之所以会选择成为尼姑,除了对佛教最虔诚的信仰外,难道没有其他的原因吗?实际上,某些皇后选择出家还是有其他因素的,比如:健康。

这些皇后们常年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得是精细食粮,身体难免会比较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那么,出家作了尼姑后对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和尚尼姑通常隐居在山里,山中的空气清新,树木繁茂,有益于身心。况且,深山的生活远离了勾心斗角的后宫,不必再去考虑那些凡俗之事,在调养身体的同时,心灵也会得到净化,那些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皇后们能够快速康复。

除了因为身心疲惫而自愿当尼姑的,还有一些是形势所迫或因为社会局势动乱不得不遁入空门远离尘世的。这又是什么情况呢?先前我们提到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每个政权朝不保夕,改朝换代就像是家常便饭,倘若一个政权被倾覆,那么,曾经宫中的皇后和嫔妃们何去何从?

首先,住在原来的后宫里是不可能的,必须得给新皇帝的后宫佳丽们让地方。其次,这些人已经是前朝政权的陪葬者,在这个社会上哪还有容身之处呢?既然无处可去,讲究四大皆空的佛教自然就是最完美的容身之所,既可以躲避战乱,又能安心修行。

古往今来,皇后们遁入空门终生礼佛的事虽然罕见,但是,也有发生过,只是像北朝时期这样频繁的有皇后出家,总数达到十七名之多,这只能归咎于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了。

可以说,在南北朝时代,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同于两晋时期的新形势,玄学思潮归于沉寂,佛、道二教继续发展。

佛教大量译经,广泛流行,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民俗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由于,佛教的急剧膨胀,使原来儒、玄、佛、道的相互关系及其历史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儒家学者在思想、文化上的批评焦点,由老庄玄学转向佛教,出现了大批反佛思想家。

相关参考

皇后都抢着当尼姑,其原因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

南北朝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并且,说起中国封

南宋四代皇帝竟然都搞不定李凤娘 野史趣闻

南宋第二个皇帝孝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埋的现在叫“太子湾”的地方,再选太子,立的是三儿子赵惇,他媳妇李凤娘便成了太子妃。高宗拍板成亲终悔恨按照古代的婚姻规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

元顺帝为何被称为“鲁班天子”? 野史趣闻

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世称“鲁班天子”。妥欢帖睦尔(1320-1370),元朝末代皇帝。明宗长子。年十三即皇帝位,在位三十六年,为政腐败,水旱频仍,民众纷起抗元。“鲁班天子”的称号的由来详细解说如下:元顺

民国野史趣闻10则,慈禧,袁世凯......

慈禧1慈禧准备训练新式陆军,徐世昌向荣禄推荐了袁世凯。这时袁刚花钱买通庆亲王和李莲英,谋了一个浙江温州道员,正做着去江南发财的梦。接到徐世昌的通知后,袁有些不高兴,勉强接受了小站练兵的任务。袁世凯2袁

民国野史趣闻8则,张作霖,袁世凯,山东靳云鹏......

1张学森,张作霖,张学良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也有温情的一面,不仅在亲情方面对孩子舔犊情深,对待知识分子也尤为客气,张作霖掌舵东三省之时,每到孔老夫子的诞辰,这个戎马一生的老军阀,都会特意换上长衫马

秀才在过去为什么见县令不用下跪? 野史趣闻

很多人告诉我说,明代的秀才地位很高的,朝廷给口粮,见官不下跪,胥吏不敢打……见官不下跪这一条,我查到了,也仅限于县官,如果是更大的官,该跪还昨跪。开玩笑,中了进士当了官,见上官都得跪,何况于一个秀才?...

在古代“衣冠禽兽”竟然是夸人的成语 揭秘历史

提起“衣冠禽兽”一词,想必很难有人对这四个字产生好感,通常这个成语都是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入的坏事。其实,在最初,这个成语原意并非如此。“衣冠禽兽”源于

揭秘在古代“衣冠禽兽”竟然是夸人的成语

提起“衣冠禽兽”一词,想必很难有人对这四个字产生好感,通常这个成语都是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入的坏事。其实,在最初,这个成语原意并非如此。“衣冠禽兽”源于...

古时候的老百姓竟然羡慕“衣冠禽兽”的人

说到“衣冠禽兽”,人们肯定就会联想到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人,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力“衣冠禽兽”就是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如的事情。网络配图但是在古代,老百姓们却特别羡慕“衣冠禽兽”的人,这究竟为何?其

古代打仗:明知前排必死,为何士兵还抢着上

文|知更晓打仗,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九死一生,危险至极的事情。古时候作战,虽然没有现代的军火弹药,但也是死伤惨重,尤其是队伍中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最容易送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士兵甘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