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列日战役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
Posted 列日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列日战役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列日战役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
说起列日战役的背景首先要说下施里芬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要如何应对来自英法联军的夹击。
列日战役情景画
法国为了防备德意志帝国的入侵而沿着法德边境线,以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凡尔登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可防御可进攻坚不可摧的棱垒,为了达到吞并法国的目的,德国想要入侵法国,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这些棱堡。考虑到当时的比利时陆路和水路构成的交通网四通八达便于行军,最重要的是它和法国的边境不设防,虽然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设有面向德国的据点,但与法国面向德国的防御体系相比攻克下来要相对容易。时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从1891年到1906年间设计了一个通过取道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战略计划,即是施里芬计划,也可以说这是列日战役背景产生的原因。
接着说列日战役的背景,因为德国害怕发动战争的时候会同时面对法国和俄国的攻击而陷入漫长的双面作战,进而因为消耗过大战线太长而失败,因此快、狠、稳成为德国这场战事的关键,施里芬计划的最终目的被设计成一场闪电战:即德国迅速占领比利时,通过比利时让军队快速出击法国并取得胜利;紧接着德军再将西线军队转移到东线以击退俄国的军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德军将必须打破比利时的中立立场并迅速将其占领,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通过该国抵达法国,让法国措手不及。因此德军向比利时推进的路线上的第一块绊脚石------高度要塞化的列日便成为德军必先要铲除的目标。
列日战役过程
列日战役是一战中德国入侵法国的重头战,比利时军队的抵抗给予了德国当头一棒,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面对军事强国德国的进攻,可想而知中立国比利时在坚持列日战役过程中是如何的惨烈。
列日战役局部场景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比利时宣战,4日早晨德军先头部队跨过德比边界攻占维塞,逼近列日要塞,预示着德军西线战争行动正式展开。其间比利时第十二旅英勇抵抗德军并撤退至要塞防线,有效的长时间的将德军拖在北方。
5日夜,依照计划德军主力对夫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发起突击,由吉拉德·莱曼将军率领的比利时第三步兵师借助防御工事防守城市,成功击退了德军的进攻,并且使德军受到重大损失。在严重受挫后,德军对列日城进行了空中打击,丢下众多炸弹,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空袭,与此同时德国骑兵从维泽赶来包抄列日。
6日,德军步兵与炮兵协同作战,对列日东面炮台重新组织进攻,同时对南面的三个炮台发起攻击。由于寡不敌众,列日城随时可能陷落,莱曼将军担心东岸守军会被德军分割,因此他将第三步兵师撤至西岸。
7日,夫莱龙和埃沃涅炮台失守,德军从两个炮台之间攻入列日城。
10日至11日,东面两座炮台失守,巴雄要塞被攻陷
12日,德军用超大口径榴弹炮对仍坚守的炮台实行猛烈攻击。持续攻击到16日,剩余炮台相继失守,预示着列日战役的结束。
列日战役的全过程以德军死伤2.5万人为代价取得了胜利,但是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延迟了德军的行动,为协约国军队的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
列日战役结果
列日战役结果是惨烈的:整个战役从1814年8月3日持续到8月16日,德军出动了炮兵步兵甚至是空军力量,动用了超大口径榴弹炮机枪飞艇等当时最先进火力最猛的武器,虽然比利时军队凭借要塞炮台等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列日要塞群最终全体失守,莱曼指挥官也在防守战斗中负伤并在昏迷的情形下被俘。8月17日早晨,德国第一、二、三军团依照施里芬计划,准备横扫比利时剩余国土,比利时军队退守安特卫普,8月20日,布鲁塞尔陷落。
列日战役局部场景
列日战役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弱小的比利时输给强国德国是必然的,但是以德国当时周密的计划部署对比比利时的防守以及战役持续的时间,这场战斗两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但是在绝对的武力面前,比利时的要塞防御就显得战术落后了。
列日战役的结果虽然是以德国取胜,但是莱曼将军及其率领的比利时军队在列日所做的顽强抵抗却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德军在列日要塞受挫,鼓舞协约国,也打击了德国的士气,法国给予列日市最高荣誉勋章,让协约国意识到德国并不可怕,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战争的初期都是战争双方在拼消耗,列日战役虽然失败了,比利时虽然亡国了,但是却给了德国当头一棒,直接粉碎了德国两个月灭亡法国的嚣张打算,也预示了德国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列日战役的最终结果直接促使了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宣战,这使得战局明朗化,确定了交战的双方,使得英法这两个世仇的国家彻底的放下了相互戒备的心理,也给一战的最终结局定下了方向。
相关参考
1914年8月“边境之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与法军在法国北部边界一带举行的一系列战役,史称“边境之战”。1914年8月,德军攻克了比利时战略要地列日。然后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力图突破法国守备,向法国
坦仑堡战役1914年8月4日,德国按照“史里芬计划”,悍然出兵大举进犯比利时,旨在假途攻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此爆发。战前,法国与俄国早已达成这样的协议:倘若德国首先在西线开战,即进攻法国,则俄国迅速进
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对英法盟军的实施的进攻战役。法兰西战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
1740年至1748年,英国、法国、荷兰、普鲁士、萨克森、奥地利等王国进行了一场为期8年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5年5月11日,在图尔奈(Tournai,今比利时西南城市)东南8公里处的特努瓦村(
作者:小蔡前苏联众多将帅中,能征善战之人多不胜数,但有远见和战略眼光的人就不多了。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苏军战胜纳粹的大功臣,他在二战、甚至冷战时期的贡献,对现在的俄罗斯军事仍有巨大影响,这位元帅就是乌斯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黄色”计划)。对法、比、荷境内的72个机场及纵深目标实施航空突击,德军空降兵占领了荷兰和比利时的许多重要地区、机场和桥梁。在德"B"集团军群右翼,荷军在德军打击下
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此战役也是拿破仑一世的最后一战。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
德国,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近代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曾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战后为了彻底消除德国的威胁,英法美苏四国对德国和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一个实力弱小的德国更符合欧洲的利益。然而,东欧剧变
1973年5月18-22日勃列日涅夫访问西德1973年5月18—22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正式访问联邦德国。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苏联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联邦德国。访问
德国,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近代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曾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战后为了彻底消除德国的威胁,英法美苏四国对德国和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一个实力弱小的德国更符合欧洲的利益。然而,东欧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