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
Posted 潼关
篇首语:宁给穷人一斗,不给富人一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
“灵宝之战”的失败是为什么?唐玄宗为什么让哥舒翰去打安禄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七年多的内战导致大唐王朝生灵涂炭,百业凋零。此后唐朝国祚虽然仍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却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不过在“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其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大,唐朝总体实力远胜过安禄山的叛军。可是一场关键战役的失败却导致唐朝形势急转直下,险些酿成亡国惨剧。今天夜读史书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场被称为“灵宝之战”的前因后果。
“灵宝之战”爆发前夕,唐军和安禄山的叛军已在潼关一带相持了近半年时间。叛军本想攻破潼关直取京师长安,可是潼关地势险要,加上唐军主力皆驻守于此,所以叛军只能望关兴叹。
然而随着时间地流逝,形势却对叛军越来越不利。一方面,叛军西进无望,在经过长时间的对峙后士气开始逐渐低落;另一方面,叛军分兵攻打南方却又遭到唐朝地方守将的顽强抵抗,结果也是止步不前。安禄山在叛乱爆发初期带出了15万大军,可是经过战争损耗再加上多次分兵,此时潼关的叛军主力已不足10万。
更让叛军感到担忧的问题是唐朝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军队在敌后战场不断取得胜利,叛军时刻面临着被切断与河北基地联系的风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安禄山打算放弃已占领的洛阳,撤退至河北老巢死守。不过要是形势朝这个方向发展,叛军的末日恐怕很快就会降临。因为当时即便在河北,对唐朝保持忠诚的还是大有人在,安禄山的事业一旦出现挫折,叛军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就从内部自行瓦解掉了。
然而就在安禄山濒临绝望之际,唐玄宗却命令驻守潼关的唐军主帅哥舒翰带着20万大军去找安禄山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在灵宝西原的黄河河岸与群山之间狭隘地带遭遇到叛军伏击。唐军在发现中埋伏后立即乱作一团,相互踩踏,死伤无数,20万大军仅剩8千人逃回潼关,“灵宝之战”以唐军惨败告终。
“灵宝之战”结束后,叛军乘胜追击迅速攻下潼关,兵锋直逼长安。“安史之乱”这才演变为一场真正危及大唐帝国生死的浩劫。那么问题来了,原本明明能躺赢,唐玄宗为什么要让哥舒翰去找安禄山叛军决战呢?
后世许多人将“灵宝之战”的失利归结于唐玄宗老糊涂,听信奸臣谗言(宰相杨国忠极力建议让哥舒翰率军出征),放着躺赢的机会不要,偏偏选择去“送人头”。结果不但葬送掉了自己一生的名望和帝王事业,也险些葬送掉了大唐王朝的百年基业。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去找安禄山叛军决战的要求确实很愚蠢,因为结果证明了一切。然而要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首先,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唐军与叛军的力量对比呈压倒性优势。唐朝在陇右、河西、朔方这三大藩镇的驻军原有约21万。“安史之乱”爆发后,三大藩镇只留下少量部队维持地方治安,主力皆赶至潼关,再加上潼关原有守军及新招募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了20万。值得一提的是,陇右、河西、朔方三镇将士都是身经百战的边防军,其战斗力完全不亚于叛军(叛军原为唐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边防军),因此唐军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兵员质量上,都远胜过叛军。
其次,自从安禄山叛变后,唐玄宗对将领的信心几乎坍塌。他任命哥舒翰为潼关唐军的主帅,但也未必对哥舒翰就彻底放心。尤其是当他得知哥舒翰手下竟然建议哥舒翰“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国忠”(留三万军队镇守潼关,带着其余人马前往长安要求皇上诛杀杨国忠),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造反逼宫信号。虽然哥舒翰没有采纳手下的这一建议,但要说唐玄宗没心有余悸,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是谁站在唐玄宗的位置上,恐怕都不会希望这种局面长期保持下去。
最后,作为帝国的统治者,唐玄宗如果长时间对叛军束手无策,那显然是有损他的帝王权威。尤其是当大多数人觉得安禄山仅以三镇兵力,就可以将整个帝国搅得鸡犬不宁时。如果让战事继续拖延下去,国内对唐玄宗的质疑之声将会越来越强烈。所以唐玄宗急于想通过一场决定性的胜利迅速击溃叛军,以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
因此,当唐玄宗收到叛军实力已大幅削弱的消息后,下令让哥舒翰带着20万大军去找安禄山决战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毕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看,这几乎是稳操胜券的事情。然而谁也想不到,身经百战的哥舒翰却在“灵宝之战”中出现了致命失误。短短一天之内,唐军20万主力灰飞烟灭,以至于唐朝这边连重新从后方调兵遣将,布置防线的时间都没有,这才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换句话说,如果哥舒翰没有一次性断送掉20万大军,那结果也不止如此,毕竟当时大部分人都是站在朝廷这边而不是站在叛军这边。
“安史之乱”在唐玄宗执政期间爆发,他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把“灵宝之战”失利的“黑锅”也全扣到他的头上,显然有失公允。
相关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至189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田庄台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1894年10月24日的这一天,大约3万余人,战马3千匹的日本第二路军开始分批次的登陆到中国的花园口,由此日军开始以辽南为战场的第二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写了一首后来流传很广的诗中的两句,题目叫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文如下:“三万里河东入海
对于历史上的“定川寨之战”,它是宋仁宗时期爆发的宋夏战争中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那么定川寨之战简介是怎样的呢? 谋臣李元昊首先关于“定川寨之战”,它主要发生于北宋庆历二年,也就是在104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虽在中国是必修课,而在英国却没多少人知道,你说第一次中英战争对方就更惊讶了,什么?中国和英国还打过仗?就说这些。鸦片战争的失败与当权者道光皇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道光是个什么样的皇
雍熙北伐的背景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辽国背景。辽景宗出兵攻宋,在满城遇到挫折,守太尉也被乱箭射死。辽景宗遇到失败以后,心情郁闷,在一次狩猎中得了疾病,不治而亡,死的时候三十五岁。宋太宗剧照辽景宗死后,
雍熙北伐的背景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辽国背景。辽景宗出兵攻宋,在满城遇到挫折,守太尉也被乱箭射死。辽景宗遇到失败以后,心情郁闷,在一次狩猎中得了疾病,不治而亡,死的时候三十五岁。宋太宗剧照辽景宗死后,
刘裕传刘裕,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创造了南方大统一的局面,一般来说,伟人的一生都是不平方的,那么刘裕这样的一个不平凡的人有这样的传记人生呢?刘裕画像他的出生并不是很好,他出生于彭城的一
刘裕传刘裕,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其创造了南方大统一的局面,一般来说,伟人的一生都是不平方的,那么刘裕这样的一个不平凡的人有这样的传记人生呢?刘裕画像他的出生并不是很好,他出生于彭城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