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蒙古和宋朝最后一战

Posted 朝廷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蒙古和宋朝最后一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蒙古和宋朝最后一战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打建康,宋朝建康留守赵潽弃城而逃,都统司都 统制徐王荣等开城请降,占领建康。元军进占建康后,伯颜派兵进攻建 康周围的重要城镇,随即攻陷镇江,控制了江东地区,建立起稳固的南进基地。与此同时,忽必烈命阿术率军渡江,进围扬州。阿术在扬州东南的 瓜洲修造楼橹,缮治战具,又在扬州城外围树栅,修筑坚固的堡垒长围,截断了宋军增 援部队,又派水师堵截江面,控制了长江天险,断绝了宋军渡江南救临安的通道。

南宋 朝廷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两淮为藩篱,“重兵皆住扬州,临安倚之为重”。元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攻占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完全失去了屏障。元军在建康休整后,兵 精粮足,战斗力更加强盛,随时准备攻取临安,处在进攻的有利地位。

增援

在元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主战主和举棋不定。虽然朝廷 屡次诏令各地宋军入卫临安,终因元军全面进攻,荆湖、川陕战场宋军自顾不暇,两淮 宋军被元军阻隔无法渡江赴援,只有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张世杰、江西文天祥等将帅 和两浙、福建部分厢禁兵到达临安守卫。但这些小规模增援根本无法扭转整个战争局面。

打通外围

1275年5月,宋廷命主战派张世杰率军出击元军外围防线,没能打通。6月,淮东制置使 李庭芝命姜才等打通援救扬州的通道,两军在扬子桥激战,宋军死伤万余人,姜才只带 数骑逃回扬州。为确保临安,宋廷组织焦山之战。张世杰约殿前都指挥使张彦率兵出镇 江,以图控制长江南岸,扬州李庭芝出兵瓜洲,从江北配合,自己率水师陈兵镇江以东 的焦山江面,约定三路俱进,与元军决战。但扬州宋军没有按时赶到,镇江张彦拒不发 兵,使张世杰孤军深入。元将阿术、阿塔海、张弘范等在石公山居高临下指挥战斗,命 万户刘深沿长江北岸绕至宋军背后,董文炳、刘国杰从焦山左右两边进击,万户忽剌直 冲宋军大阵。元军乘风放火箭,宋船纷纷起火,阵势顿时大乱,宋师全军覆没,损失战 舰700余艘。焦山之败,宋朝军队损失殆尽,朝廷或主议和,或主南逃,分崩离析,一 筹莫展,南宋灭亡指日可待了。 至元十二年(1275年)七月,忽必烈最后下定灭宋决心,命伯颜率领元军直逼临安。

进逼临安

伯颜受命后,召集攻宋将帅部署方略,确定了“分诸军为三道,会于临安”的作战部署。 这年十一月,伯颜分兵三路会攻临安,西路由参政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率领蒙古 骑兵出建康,向溧阳、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进军;东路由参政董文炳、万户张 弘范、都统范文虎率水师沿江入海,向海盐、澉浦(今浙江海盐县南)进军;中路伯颜 带领诸军,率水陆两军出镇江,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军。

溧阳之战

西路军主帅阿剌罕率军南下,直趋溧阳,遭到南宋守军的抵抗,结果宋军损兵折将, 残部南撤。元军乘胜追击,在溧阳西南银林东坝再次打败宋军。元军在追击途中受到南 宋援军的阻击,双方展开激战,后来元军派蒙古骑兵冲杀,宋军抵挡不住,突围南逃。

溧阳之战,宋军损失将校70余人,士卒近2万人,伤亡惨重。西路军于十一月下旬逼进 建康通往临安的要隘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南宋守将张濡率兵北上阻击元军,与元军骑兵交战。宋军虽是精兵强将,但只有数千人,而且都是步兵,虽然奋勇冲杀, 但却难以阻挡强大的蒙古骑兵,终于被击溃,主将张濡被杀,士兵死伤2000余人,元军控制了临安的北大门。

常州血战

中路军伯颜率兵进攻常州,常州是拱卫临安的前阵,是元军整个攻取临安计划的关 键,伯颜派兵击溃宋增援部队后,亲自指挥攻城。元军在城南筑高台,把炮放在台上向 城内猛轰,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内一片火海。伯颜命元军架云梯、绳桥攻城,元 军攻入城内。常州守将姚岩率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姚岩、 王安节等阵亡,僧人万安、莫谦之长老率僧兵赴援,500名僧兵全部战死。

伯颜下令屠城,只有7人幸免于难。常州之战是宋元战争中最悲壮的一役,影响很大。 至元十二年(1275年)冬,正当常州军民艰苦抗敌之际,宋廷派张全率2000余人由淮入援常州,文天祥也派部将尹玉率兵偕同赴援。伯颜得报后,命怀都、王良臣领兵在 五牧(今江苏常州东南)阻击宋军。战争开始后,文天祥部将麻士龙与元军交战,由于张全按兵不救,麻士龙战死。在元军攻击下,张全退到五牧,文天祥部将朱华奋起抗击, 挡住了元军。尹玉指挥宋军与元军决战,元军损失惨重。元将王良臣配合怀都水陆夹击宋军,宋将张全始终按兵不动,尹玉失败,溃军南逃,尹玉力战被俘,为元军所杀,所部将士大部分战死。张全见大势已去,率军逃离五牧,致使救援失败,没能解常州之围。

外围扫清

伯颜攻破常州后,派都元帅阇里帖木儿,万户怀都率兵攻无锡、平江,在元军大兵 压境下,两地宋军投降元军。东路水军以范文虎为先锋,顺江东进,由于长江两岸已无宋军把守,元军进军顺利。

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贫苦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瑄率领,不受宋朝管辖。元 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张二人带领人马和 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商下,十二月 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近逼临安,随时准备攻占临安。至元 十三年(1276年)正月,东路军董文炳一部登陆,抵达盐官县(今浙江海宁市),宋守军投降。

董文炳率东路军与中路伯颜大军会师,西路军阿剌罕也率部与中路军会师。在大军 压境形势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乱,丞相陈宜中请太皇太后出海避敌,张世杰、文天祥主 张决死一战。宋廷既没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军拒绝,于是奉玺书向伯颜请降。伯颜 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入城安抚百姓,禁止杀掠,封闭仓库,收缴宋廷衮冕、圭璧、 仪仗、图籍以及大批财宝、器物,运往大都(今北京市)。伯颜亲自入临安城安置宋廷 人员,把宋帝赵显、皇太后全氏、太皇太后谢道清以及其他朝官、宫廷人员监护起程,浩浩荡荡北上。至此, 临安被元军攻取,南宋朝廷灭亡。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

历史军事 十万军民投海齐殉国 南宋亡国最后一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爱国义士文天祥之生命绝唱,也是大宋王朝最雄浑的撼世之音!虽然大宋出了一个遗臭千年的秦桧,但丝毫不影响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节最盛忠臣最

世界历史 蒙古灭金最后一战,金兵全自杀,将老人小孩扔油锅,2位皇帝惨死

在大宋最凄惨的莫过于靖康之耻,金军直接攻入汴京,将宋徽宗、宋钦宗及王公大臣,后宫佳丽,6000美女全部抓到了金国。最后徽钦二帝惨死,皇妃公主成为女真人的玩物,凄惨无比。但是120年后,也许是报应,蒙古

历史军事 蒙古骑兵横扫欧亚 但那一战竟被一群“奴隶”全歼

公元13世纪,一支来自蒙古草原的骑兵横扫整个欧亚大陆!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到欧洲的多瑙河沿岸,这支蒙古骑兵像旋风一样,摧枯拉朽,将敢于阻挡他的人,踏为齑粉!无论是东方的强弓硬弩,还是西方的重甲骑兵

历史军事 一座孤城最后的背水一战

君士坦丁堡战役发生在1453年,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土耳其部队和拜占庭帝国的军队,战役的指挥者是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最终土耳其军队依靠绝对的优势兵力攻陷了这

历史军事 蒙古灭金决定性的一战 野狐岭之战金国为何会惨败

野狐岭之战:此战发生于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八月,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发生的决定蒙古与金朝双方命运的决定性战役。在此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45万金国大军的中路

历史军事 中国对日作战的最后一战

山河喋血,民族同仇敌忾;巍巍中华,天佑华夏儿女;回首抗战,共盼祖国复兴。7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与火的惨痛代价迎来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和日子里,我们,南阳,要铭记一段属

历史军事 抗击匈奴六大名将 一战破敌最多者并非卫青

匈奴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曾在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建立国家。这个部族强盛起来后,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民族进行袭扰和掠夺,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原王朝抵御和反击匈奴

明朝历史 戚家军最后一战

戚家军最后一战——萨尔浒之战埋葬帝国最后精锐公元1621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

历史军事 崖山海战的评价 崖山海战地点发生在哪里

历史上关于崖山海战的评价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宋朝军队在崖山海战中奋勇抵抗,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宋朝军队切断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战,与元军决一生死,以此来保卫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宋朝的领土仅剩下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