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七国之乱是匈奴为什么不偷袭

Posted 单于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七国之乱是匈奴为什么不偷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七国之乱是匈奴为什么不偷袭

七国之乱是匈奴为什么不偷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起匈奴,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崛起于战国时期,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开始逐渐强大。当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匈奴在他的领导下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之辖地,成为一个统一的北方大部族。在匈奴最为强盛的时候正好是华夏大地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冒顿单于瞅准时机,趁中原王朝无暇北顾之机,重新占领河套以南地区(此地区在秦始皇时期被蒙恬收复),直接威胁中原王朝的北部边境。

刘邦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汉朝后,矗立在汉朝北方边境的匈奴开始对新生的汉朝虎视眈眈,时不时派兵挑衅骚扰掠夺。一方想南下开拓疆土,一方想巩固新生政权,为了各自利益双方不可避免的成为仇敌。面对北部无休止的侵略,刘邦不胜其烦,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境之危,在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北征匈奴,在对战的关键时刻刘邦错估匈奴实力,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靠陈平计策,刘邦才艰难脱险。经此一役,刘邦深知匈奴不可力敌,在刘敬的建议下开始用和亲之策来为汉朝争取发展之机。

两国关系虽然因为和亲缓和战争不再,但互相兼并对方之心并未消逝,尤其是身为强势一方的匈奴更是对肥美的汉朝垂涎三尺,一旦汉朝内部有什么变动,匈奴就会在边境集结兵马准备南下,比如刘邦驾崩后吕后当政时,冒顿单于就曾写信调戏过吕后(高祖崩,孝惠、吕太后时…冒顿乃为书遗高后,妄言),偏于一隅的汉文帝入主长安城权利交接过渡时,匈奴单于也曾频繁袭扰汉朝边境上郡、云中郡,辽东郡等重镇(至孝文帝初立…其三年五月,匈奴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侵盗上郡葆塞蛮夷,杀略人民…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萧关,杀北地都尉昂,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候骑至雍甘泉),可令人奇怪的是在汉景帝当政汉朝发生七国之乱时,匈奴却没有突袭汉朝,并且自此之后甚少骚扰汉朝边境,这是为何呢?难道是匈奴良心发现,过意不去?显然并不是,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开始削藩,吴王刘濞等地方诸侯害怕自己的权力和封地减小,便联合起来起兵造反,因参与造反的诸侯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王,因此此次叛乱被称为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景帝本想杀晁错息事宁人,谁知汉景帝的仁心并没有被七国感知,反而让七国联军认为汉景帝软弱无能,吴王刘濞更是自大到自称东帝与朝廷分庭抗礼。知道战争不可避免的汉景帝决定用武力镇压七国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汉景帝的突然强硬让七国联军始料不及,更让七国联军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叛乱仅仅挣扎三个月就被汉景帝武力镇压。这边叛乱被镇压之时,北部边境一直对汉朝垂涎三尺的匈奴也在秘密谋划进攻汉朝。原来吴王刘濞在叛乱之初,七王中的赵王就曾派人与匈奴约定一起进攻汉朝,史书载:赵王遂乃阴使人於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可惜计划没有变化快,匈奴还未发兵,七国叛乱就被平定,得知消息的军臣单于放弃了进攻汉朝的计划,两国之间的兵祸因为七国之乱快速被平定而消失于无形。史书载自从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汉匈两国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之前一直对汉朝边境骚扰掠夺不断的军臣单于为何不再进攻汉朝?原因在于七国之乱时汉朝军队的表现让军臣单于意识到汉朝已不是刚建国时的汉朝,当时七国联军不说其他六国单单吴国一个诸侯国召集的兵马就有20余万(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二十余万人。南使闽、东越,闽、东越亦发兵从。)可惜这些人在中央军的打击下仅仅只坚持了三个月就被镇压,由此及彼军臣单于意识到汉朝的强大;另一方面汉景帝也很适宜的表达了自己的善意,他派人给匈奴送去大量的财宝,开通关市,继续推行和亲之策。

感受到汉景帝的善意和意识到汉朝的强大后,军臣单于很自觉的接受了汉景帝的和亲,自是之後,孝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七国之乱虽然是汉朝内部一次最严重的叛乱,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叛乱的平定不仅巩固了中央集权,麻痹了对手匈奴,也让汉朝从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矛盾中解脱出来,自从集权巩固的西汉王朝开始变得愈发强大。汉匈两国世敌终归是世敌,早晚一天会兵戎相见,经过文景之治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代终于吹响了对匈奴反攻的号角。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七国之乱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七国之乱是汉王朝政治的转折点

在历史上七国之乱是汉王朝政治的转折点,因为七国之乱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七国之乱是历史上的一大时间。对汉王朝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第一点,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削藩的策略,下面大大小小的诸侯王肯定不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七国之乱是汉王朝政治的转折点

在历史上七国之乱是汉王朝政治的转折点,因为七国之乱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七国之乱是历史上的一大时间。对汉王朝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第一点,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削藩的策略,下面大大小小的诸侯王肯定不

七国之乱是政治原因,还是皇室私怨

景帝三年,汉帝国爆发了一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旨在推翻中央政权的藩王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叛乱就被周亚夫平定,时间虽然不长,却暴露了汉帝国初年,中央政府与藩王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严格意义

七国之乱发动者是谁 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七国之乱  公元前154年,西汉中央政府与吴楚等七国爆发七国之乱,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成为此次平叛的最大功臣。  发动者是谁  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

西汉七国之乱是一场棋局引发的“血案”

  七国之乱  汉景帝时期,由于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而爆发了七国之乱,不过这场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七国之乱

历史人物 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周亚夫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

七国之乱是谁平定的 吴楚七国之乱打了多久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

七国之乱爆发原因过程及结果是什么?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

晋朝历史 永嘉之乱是哪个朝代的

   永嘉之乱是什么?永嘉之乱是指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