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Posted 京师
篇首语: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挽救大明命运的关键一役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七日,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京师大震。次日,皇太后命令明英宗的弟弟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景泰帝朱祁钰监国。在最初的慌乱过程中,明国的中央并没有很快的完成统一的决策。郕王命令群臣商议战守方略,侍讲徐珵夜观星象,认为星象有变,京师应当南迁。就在大家莫衷一是的时候,如中流砥柱般的名臣出现了,他就是于谦!
紫荆关
于谦厉声呵斥道:“言南迁者,可斩也!”接着于谦又请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自此“人心稍安”,随后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
于谦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是正统“土木堡之变”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明帝国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开始。其实如果当时明国南迁,则正中瓦剌的计谋。因为根据《明实录》记载,当时的也先确实有攻占北京之意:大同总兵官都督同知郭登奏:送自虏中还者白叵罗至京,言也先会众议云:“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之意。我今调军马再去相杀。令彼南迁,与我大都。”可以看出,也先其志不小。当他得知明帝国毫无讲和意图以后,当即调集兵马,打算“再去相杀”,迫使明国南迁,恢复故元大都。
在也先调兵遣将,攒着劲攻打北京时,明帝国唯一要做的就是和也先在时间上赛跑。面对惨败以后军政残破的形势,明帝国要赶在也先入犯京师以前做足准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明国沿边的将士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了忠勇的含义,为北京的备战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也先自大同东进以后,于十月四日到达紫荆关北空地。五日,投降瓦剌的内官喜宁,率领也先部前哨进入紫荆关北口。明军严阵以待,与蒙古军相持四天,蒙古军一直无法突破明军正面防线。但是,当时的紫荆关尚不完备,还有很多能通往关内的小路。加上由于明帝国建国几十年来,从来没有蒙古军能侵犯至此,所以武备松弛,军士战力不堪。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下旨堵塞山口,但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明军并不能将可通人马的隘口完全封堵,当时的紫荆关依然像筛子一样四处漏防。
虽然当时紫荆关先后有于谦调遣的一万二千余人,但是由于紫荆关可通人马的隘口众多,守军分散防守,再加上时间太过仓促,所以当也先攻打主关口时,守军到达自己岗位的人数还不到十分之一。因此在也先凌厉的攻势下,守军纷纷溃逃。就在此危急关头,山东都指挥同知韩青奋力挥舞帅旗,招得劲骑百余,晓以忠义,军士皆为之感泣。此后韩青仅率领百余骑兵,纵骑驰突,与瓦剌军大战于升儿湾,并亲自手刃数名蒙古军。韩青的骁勇成功吸引住了敌军,引的蒙古军纷纷来战。
紫荆关
韩青在乱军之中,突中流矢,他却仗剑屹然不动,因此仅凭百余骑兵,居然自午时战至申时,打了将近四个小时,而且明军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转战益力”。之后蒙古军凭借人数优势围之数重,想要招降韩青,不料韩青勃然大怒,他破口大骂道:“我背忠义而狥汝乎!”说罢便引刀自刎。韩青死后,右副督御史孙祥又率领未奔逃的残兵凭关坚守长达四日。最终蒙古军眼见无法正面突破,便找到了紫荆关还未封堵的其他道路,绕到守关明军的背后,腹背夹攻,明军逐渐不支,紫荆关遂破。关破后,孙祥并未奔逃抑或投降,而是再次督兵与敌人展开巷战,最终因寡不敌众,力战殉国。韩青、孙祥二人自始至终保全了对国家的忠诚,用自己的生命为北京换来了宝贵的四天时间。
十月初九,当也先所部突破紫荆关以后,至京师的路线再无一点障碍。也先纵骑狂奔,两日行二百余公里,在十月十一日,到达了卢沟桥,这是北京保卫战的开始。但是此时的明军,已经不再是之前的狼狈之师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就真的能够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吗
>前几天,小编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有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崇祯皇帝太过刚愎自用,也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朱元璋,就一定能够力挽狂来,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先不说历史不能假设,就算
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
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
如果要提到三国用兵厉害的有哪些人?撇开曹操刘备这些不算,估计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诸葛亮,而提到诸葛亮,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最大对手司马懿。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司马懿谋士出身,擅长的应该是谋略策
挽救不列颠命运之战——英国伦敦空战丘吉尔回忆录有这样一段记载:“1940年我极度紧张,希特勒的疯狂进攻使我们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所幸伦敦空战阻止了不幸的发生。”的确,1940年的伦敦空战挽救了不列颠
末代帝王临危登基,用尽心力也未能挽救王朝的命运!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亡国之前的皇帝们大多对帝国覆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遭受着无尽的口诛笔伐。不过,也
1652年初,李定国率军自云南出兵八万,进攻湖南。由于准备充分,李定国势如破竹,先取沅州、靖州,又攻桂林。清军遭遇巨大失败,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占领桂林后,马上抢占柳州、衡州等地,兵锋
世界历史 李自成打到北京,给了崇祯挽救大明的机会,但崇祯却错失最后良机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致使建国276年的大明王朝灭亡,后世很多人都说,是崇祯皇帝太固执,应该南撤到南京去,继续抵抗,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你知道么,在李自成打到北京时,其实给了崇祯皇帝一次挽救大明的机会,但
浅谈明末辽东名将孙承宗汗青大私塾团队作品文:李雪松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一月十一日,面临着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面临着残缺的高阳城,背负着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满门百余人战死的伤痛
话说,就在康熙王朝三十二年夏季的一天,天气酷暑难耐,就连紫禁城里的康熙皇帝也是有气无力地躺在龙床上,尽管身上已经盖着三层厚厚的棉被,但依然不停地打冷战,而且,还脸色煞白,嘴唇发紫,眼窝凹陷;等到了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