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中国历史上一场奇怪的藩镇叛乱,不理它反而结束了
Posted 藩镇
篇首语: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中国历史上一场奇怪的藩镇叛乱,不理它反而结束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中国历史上一场奇怪的藩镇叛乱,不理它反而结束了
中国历史上一场奇怪的藩镇叛乱,不理它反而结束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叛乱这类事情,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但是大家都想着不了了之的就不多了。而中晚唐却曾经发生过一次叛乱,主战派不敢言、主和派不想说,就这样想不了了之的结束掉,结果出人意料。
01
安史之乱的淮西藩镇
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为了阻止安禄山南下江淮,当时的皇帝唐肃宗特意设立了淮西藩镇。把叛军中投降过来的平卢军安顿到那里,作为长江以北的屏障。
战争结束后,地方节度使开始拥兵自重,淮西藩镇也有了自己割据一方的小算盘。先是头任节度使李忠臣被侄子李希烈逐出,之后李希烈又被属下吴少诚所杀。吴少诚死后,吴少阳杀了前者的儿子,自己继任为节度使。
以上可以看出淮西镇既不听长安的话,自己还不消停。朝廷曾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讨伐,总算收回了一些地盘,只剩下申、光、蔡三州还在淮西的割据之地。
待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上疏朝廷,希望自己可以继承父亲的位置。地方长官也能和皇帝一样子继父业。当然不行!皇帝唐宪宗忍无可忍,决定调集重兵第三次收复淮西。
但皇帝还是有风度的,他并没有直接讨伐,而是派遣钦差去吊丧死去的吴少阳。但吴元济并没有接这个台阶,不仅拒绝朝廷特使入境,还直接出兵攻破了河南舞阳,并残忍地进行了屠城,接着又抢掠了鲁山和襄城,一路强掠千余里,让潼关以东人心惶惶。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不打就有点对不起朝廷自己的颜面了。这次动静很大,唐宪宗下令16个藩镇同时出兵,从四面八方围攻淮西藩镇!
02
繁盛之下的一败涂地
这个命令看似很唬人,但是平均下来每个藩镇都不过出兵数千人而已,难以协调指挥。更何况,这些藩镇虽然没有淮西如此大胆,但都知道“唇亡齿寒”,基本上都是做做样子,攻下一两个县城就止步不前了。
更要命的是,皇帝派自己的心腹太监为监军,监督整个军事行动。要知道,武将排行讲究的是资历和战功,太监本身就被官僚体系所排斥,更何况位置要在武将之上,所以造成了军队指挥层的严重不满。
而吴元济也有自己的帮手,当初的平卢军开枝散叶,在多个藩镇生根发芽。当淮西被朝廷讨伐的时候,以淄青和成德为代表的藩镇也出兵助阵,名为协助中央军讨伐,实则想乘机援救淮西。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平时喜好豢养杀手,一养就是好几十个。这支精锐的暗杀组织被命令打扮成马匪四处劫掠,甚至直接攻城,在河阴县(今河南郑州西北)一下子焚毁钱财30余万贯、绸缎30余万匹、稻米3万余斛、兵甲不计其数。
河阴县是淮西战场的主要物资中转地,这一把火堪称“官渡之战”的火烧乌巢,成为了转折点。一时间长安人心恐惧,主和派请求朝廷停止讨伐淮西的呼声成了主流,以宰相武元衡为首的主战派反而成了少数。但宪宗皇帝给予主战派坚决的支持,死命压着主和派的反弹。
既然烧粮草没有用,那就直接杀人好了!李师道又指令杀手直接当街暗杀了武元衡!堂堂一国宰相当街被砍死,皇帝愤怒异常,要求彻查。
而此时很微妙,大家都知道是李师道所为,却谁也不敢跳出来明说,包括皇帝。最后找到了10名“真凶”,他们都是在武元衡上班单位站岗的卫兵,因为平时吊儿郎当被宰相训斥因此怀恨在心。
凶案就这样迅速“结案”了,速度快的让大家受不了。时任御史的白居易几次上书皇帝,认为案件有疑点,要求彻查真凶,然后被大臣们和皇帝联手贬斥到了地方。
03
大家都在存心无视的尴尬
随着白居易的被贬,再也没有人为“武元衡案”说话了。有了这样的教训,那批热血刚强的主战派再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发声,主和派看似占了上风。
可是李师道并不想给机会。尝到了甜头的他召集了数百人直接血洗了东都洛阳。一朝副都被攻破,这样的耻辱能忍吗?
当然可以!
主和派加紧攻势,劝说皇帝退兵。宪宗满腔怒火却没有办法,因为武元衡死了,朝廷就好像失去了血性,再也没有人可以高举大旗。
此时李师道又加了一把料,直接盗掘了献陵并砸毁了建陵。这里虽然距离长安还有50公里的安全路程,可是“献陵”是开国皇帝李渊的墓葬,而“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的。
这就有点太欺负人了!普通人家的祖坟也不能挖坟掘墓啊,更何况这是大唐的先皇们的陵墓。
这下,李师道成功封住了主和派们的嘴,谁也不敢再为其说情了,毕竟不仅仅是朝纲稳定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李唐王朝的脸面。
可是大家知道这场战争目前如此是打不赢的,只会空耗钱粮。中晚唐的朝廷由于连年征战已经掏空了国库,没有钱可以再支持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
不过好在,由于出兵的都是地方藩镇的军队,不用往返长途跋涉,这场讨伐淮西的战争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平静,大家都在努力忘记此事,以期它的不了了之。
后来成德藩镇也不听话,皇帝顺手将主力调至了成德前线,只留下少量部队维系战线,这块烫手的山芋终于可以放下了。
但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若干时间后,一名叫李愬的年轻将领竟然率领一支二流部队,在雪夜奇袭了蔡州,擒获了吴元济。
征讨淮西,这场尾大不掉、主和派与主战派都不愿在理的破烂战,竟然就这样出其不意的结束了。
相关参考
平定藩镇叛乱盘据于潞州(今山西长治市)一带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是后周的一个强大藩镇。宋王朝建立不久,建隆元年(960)四月,李筠便勾结北汉政权刘钧举起了反宋旗帜。把宋朝廷派去的监军周光逊捉住送往北汉,又
导读:鸣梁海战又称鸣梁大捷,即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朝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一百三十余艘,成为
一、首先演义太多让国人产生了老祖宗谋略天下第一的概念,西方人在谋略方面只能望其象背,一个孙子好象就是世界谋略的笔祖。我想说的是在冷兵器时代太强调谋略的作用显然是片面的,其实所有的谋略归结到最后就是天时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个当面斥责曹操为国贼的大概要数太医吉平了。小说中是这样介绍吉平的:“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在为董承医病时,吉平了解到董承与自己一样痛恨国贼
众所周知,「”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为了尽快结束叛乱,唐廷对愿意归顺朝廷的安史旧部优待有加,非但没有追究这些将领的附逆之罪,还让他们仍领旧地,「”招还散亡,治
历史军事 历史上两次元日战争都失败了,为什么日本镰仓幕府反而灭亡了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曾经发动了两场针对日本人的侵略战争,史称:两次“元日战争”,日称:“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可是这两场战争都因为元军遭遇台风、船毁人亡而宣告最终失败。面对强大的元军,
赤壁之战是中国人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孙刘联军一举击破北方强敌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把它作为战略战术的成功典范而加以推崇和歌颂,如果从这个角度,再多的赞誉也不
公元379年,在湖北襄樊发生了一场争夺和尚的恶战。前秦以十万大军占领樊城,猛攻襄阳。东晋守军以死力敌,连城中妇女也上了前线。最终,和尚被前秦抢走了,战争结束了。前秦皇帝苻坚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得到了
这是一场奇怪而又伟大,惨烈而又感人的战斗。而关于战果,却也各执一词,双方都认为自己赢了。长津湖之战,人类战史上最冷的一场仗。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中国
论起万历皇帝一生最可圈点的骄傲,莫过于他领导发起的三场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分别是平蒙古人哱拜造反,即宁夏战役,逐倭援朝之役和平苗土司杨应龙叛变,即播州之役。称作“万历三大征”。这三场战役皆以大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