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仙游之战的战斗背景是怎样的
Posted 倭寇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仙游之战的战斗背景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仙游之战的战斗背景是怎样的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平海卫奏捷之后,戚继光又率部先后在连江马鼻岭和宁海肖石岭歼灭倭寇各一部,福建倭寇暂告平息。为加强福建水陆防务,以为长治久安之策,谭纶与戚继光议定御倭方案,上报朝廷,采取了一系列防务措施:
一、 陆上防御:戚继光将6400人的军队分为8营,按北、中、南3路设防,3路部队各统兵2营,分驻福宁、福清和漳州、泉州,自率2营兵力作为机动,还派兵一部防卫省城福州。
二、海上防御:恢复以前废弃的烽火门、南日山、浯屿、铜山、小埕等沿海水寨,将修好的92艘兵船分配各寨,并增拨器械、火药和粮饷。倭寇不甘心失败,又于十月间聚合2.7万余人大举入侵,计划先以1.5万人劫掠仙游,来春再犯省城福州。
十月上旬,倭寇舰船先后入犯台山、福宁三沙和闾间澳、万安连盘澳、平海卫后潘澳等地。戚继光令各水寨、各路把总奋力抗击,取得了多次胜利,但未能从根本上阻止倭寇对福建的进犯。为加强对抗倭的军事领导,十一月,明廷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领导福建全省并浙江金、温二府,负责水陆军务。十一月初一,倭寇乘船16艘进犯兴化府青山巡检司石城澳,然后继续南下。三日,倭又乘船5艘于连江东岱澳登陆南窜。六日,倭寇1万余人分屯仙游四门外城,包围仙游。当时,仙游城内驻兵200人左右,另有民兵250人,即使将戚部在闽兵力集中起来,也仅为倭寇兵力之半。根据这一形势,戚继光决定先取守势,确保仙游,待明军兵力集中后,再主动进攻倭寇。
相关参考
出海迎战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南宋原岳飞部将,浙西马步军副总管李宝自告奋勇,愿率所部战船120艘、水军3000人,浮海北上,阻击金国水军。八月十四日。李宝率水军自平江(今苏州)启航。出海以后,一连三日
天门岭之战,有两处事件,其一是698年武周的契丹族将领李楷固和粟末靺鞨酋长大祚荣在天门岭的战役。结果是粟末靺鞨胜利。血战天门岭南北朝以来就有大批靺鞨部族迁往内地,尤以幽州、卢龙为最多。据《北蕃风俗记》
哥特人一支西哥特人得到罗马皇帝的允许,从北方达西亚(今罗马尼亚)越过多瑙河,移居米西亚省和色雷斯一带。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给罗马当局以
三都谷之战是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九月,宋军于三都谷(今甘肃甘西附近)击败青塘吐蕃部的战斗。曾经与唐帝国持续了百余年的战争的吐蕃帝国,于10世纪崩溃瓦解,诸部散落在青藏高原上。宋真宗大中祥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灭亡西周后,东迁洛邑的周天子名义上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地位已一落千丈。其直辖统治地日趋狭小,无法号令其他诸侯。在社会制度混乱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变局的形势下,
唐岛之战是发生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的战争,是南宋和金朝的战争,据悉,此次战争最终是以南宋战胜而宣告结束,那么,你知道唐岛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吗?唐岛之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呢?带上问题,小编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
鄂州之战是1258年一1259年(蒙古蒙哥汗八年至九年,南宋宝祐六年至开庆元年),在蒙哥攻宋之战中,忽必烈率蒙古东路军攻鄂州(今武汉武昌)的作战。另一次鄂州之战是元至元十一年(南宋咸淳十年,1274)
隋朝备战隋文帝加紧灭陈准备。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推行州、县制,改革府兵制等措施,以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又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力、军力
沙隆之战是匈奴帝国和西罗马帝国进行的一次会战,交战时间是公元451年,交战地点是沙隆附近的卡太隆尼平原,因此被叫做沙隆之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沙隆之战简介。公元450年,匈王要求西罗马帝国割让一半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