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 竟然是曹操战术
Posted 战役
篇首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 竟然是曹操战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周瑜在赤壁之战取胜用的战术 竟然是曹操战术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国有三大战役,前两次分别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前次战役的结果是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而后一次战役的结束则使三国鼎立局面有了一个雏形。仔细分析一下这两次战役,会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说都是以弱胜强,都是决策者少数人主战,多数人主和,而少数主战派的主张因更符合最高统治者的利益而最终得以实施。同样,弱势一方的最后胜利,又使这两次战役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有名的战例之一。
官渡之战前,曹操有兵力仅仅两万,而袁绍,在兼并了公孙瓒之后,有了十余万兵力,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一比五。赤壁之战时,周瑜向孙权要兵五万,孙权说五万人一是难以凑齐,只集合了三万兵力,这就是周瑜的全部所有。而曹操的兵力号称是八十万,实则二十三万,双方兵力对比是一比七,若考虑到刘备的一部分兵力能够牵制曹操,双方兵力也是一比五。由于兵力相差悬殊,进攻一方又是志在必得,所以,弱势一方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为此,弱势一方的主战派是不占多数的。袁绍想进攻许县时,“主将认为袁绍是不可抵挡的”,一直到进入实战阶段,还有人在向袁绍通款联络。袁绍失败后匆匆逃走,这些书信来不及拿走,有大臣建议把这些暗通袁绍的大臣抓起来,曹操下令一把火将其烧掉,可见人数太多,以至于有点儿“法不责众”的意味。赤壁战前,江东大臣几乎都认为曹操不可战胜,用孙权的话说,“只有周瑜与鲁肃和他的意见相同”,可见主和派是绝对的多数。同样,由于主战更符合孙权的利益,所以最终孙权在周瑜的坚定支持下,力排众议,做出了迎战的决定。
抛开这些政治与战略上的决策不论,周瑜在具体战法上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也很多相同之处。
相关参考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市抗击曹操的一场重要战役,最终曹操大败。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益者是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从史料上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鲁肃,鲁子敬。当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是三国时辅佐孙伯符、孙仲谋安定江东之功臣,东吴的第一谋士及军事家。他一生的最高军事成就乃是指挥了发生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此次战役的结果是全盘粉碎了曹孟德南下进而统一中夏的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了败仗呢?一般人认为曹军失败的致命原因是遭遇火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
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吴蜀联军击败曹操后,蜀汉拿下了荆州五郡彻底成长了起来。但是能战胜曹魏,最大的功臣到底是谁呢,是大都督周瑜还是借东风的诸葛亮呢?其实他们的功劳都不及这当中最关键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赤壁风云,周郎风流。一战成名,改变历史,以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的周瑜,因赤壁之战而名垂青史。大道至简,他能够以三万人马而全胜曹操所谓的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