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洪秀全有没有想过统一中国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不要什么话都跟别人讲,你说的是心里话,他们听的是笑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洪秀全有没有想过统一中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洪秀全有没有想过统一中国
罗大纲,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曾组建"三合会"率饥民暴动。以后进入广西,加入"天地会",活动于浔、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袭清军。洪秀全起兵后,罗大纲带领两千多部众投靠太平军,被任命为左二军军帅,是太平天国水平的主要将领,曾大败曾国藩水军,曾国藩几欲投水而死。
由于罗大纲在加入太平天国之前,曾经独自经营一方,所以其战略眼光,远远超过其他诸将。
打下南京之后,对今后的革命形势,太平天国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派以洪秀全、杨秀清为代表,要定都南京,划江而治,不思进取;一派以石达开、罗大纲等一线猛将为代表,要求趁热打铁,直取北京。尤其是罗大纲的建议极具战略眼光:
据《清史稿·洪秀全传》和李秀成的供词记载:既都金陵,欲图河北。罗大纲曰:欲图河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以至皖、豫;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一出徐、扬,席卷山左。咸阳既定,再出山右,会猎燕都。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且既都金陵,宜多备战舰,精练水师,然后可战可守。乃遣丞相林凤祥、李开芳、罗大纲、曾立昌率军东下。秀全诏之曰: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
大纲诏人曰: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类矣。
这里罗大纲给洪秀全提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是洪秀全御驾亲征,驻师河南。河南就是中原,历来是中国心腹之地,洪秀全亲临前线,驻军中原,一是向全国表明太平军并非乱国流寇,而是要驱除满州贵族,光复汉家江山,二是趁起兵之初的清廷惊慌失措之机,速战速绝,直捣北京腹心重地,一战定乾坤。
中策是先平定东南九省,建立稳定的大后方,再三分路出师。一路从湖南、湖北入河南;二路遡江而上,取四川,夺长安;三路是从徐州、扬州,夺取山东,随后三路大军会师北京。
下策是既然定都南京,必须大力组建水军,控制长江,才能守住南京。
洪秀全
可惜这三策洪秀全一个也没有采纳。后来林凤祥、李开芳以偏师北伐,竟然也能一路打到天津。以这种情况分析,如果当时洪秀全御驾亲征,全力北伐,一定能够夺取北京。北京失夺,清廷必会迁都关外,那样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
看到这种建议不采纳,罗大纲敏感的看到洪秀全的局限,痛呼失败不远了。后来的局势发展,也印证了罗大纲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一个政权的最终政治理想极其重要,当时的曾国藩、左宗棠、赵烈文等人,以及后来的史学界都认为洪秀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宗教和文化问题,一个洋教,而且是个洋邪教,只可欺骗一时,要取得知识分子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还得承认中华正统文化。
这固然没错,但是能与大清举全国之力周旋十四年的洪秀全,也不是一无是处,对这个建议,他不会不会是全无考量,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不愿意改变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胸无大志,而且听不得别人的意见。
当年,汉高祖刘邦进行了咸阳皇宫,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如山的金银财宝和成群的美女,革命意志也垮了,当晚就要住皇宫里不走了,是张良、萧何等人连说劝,最后直接让侍卫把刘邦架出了皇宫。刘邦清醒过来做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不再涉足皇帝半步,而是住在军营里等项羽来接收。这就是著名的“下榻秦宫”。
可相比之下,洪秀全远没有刘邦的心胸和意志,一面是南京城里的花花世界,一面是前途凶险未卜的前线,他宁愿做个富家翁,留在南京好好放纵一下,以补偿自己多年的底层贫苦生活。他一留下,洪秀清等人也随之纵情享乐。——团队高层放弃了艰苦奋斗和进取精神,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相反,如果全力进取,大家都把心思用在战争上,洪、杨的内讧也不会成为主要矛盾。化解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敌我矛盾成为主要矛盾,面对外部矛盾,在工作解决内部矛盾。
在洪秀全放弃进取的时候,清廷缓过气来,起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汉族士大夫,大好局势马上一去不复返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丰臣秀吉为什么不是幕府将军 丰臣秀吉有没有想过侵略明朝
丰臣秀吉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的成为幕府将军,倒是德川家康最后成了,那么丰臣秀吉为何没能成为幕府将军呢?丰臣秀吉在位期间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想必很多人对此心存疑惑,既然丰臣秀吉侵略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
历史人物 朱元璋真的有想过立朱棣为皇储吗 朱棣到底有没有动过手脚呢
还不知道:朱元璋真的有想过立朱棣为皇储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悲痛不已。要知道朱标病死时,朱棣已经65岁了,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刘骏,是南北朝时期宋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宋文帝北伐失败后被他的大儿子刘劭所杀。>但刘劭只当了短暂的三个月皇帝,又被其弟刘骏击败处斩。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宋孝武帝。>不久,将刘劭全家男女妃妾一并诛杀。>>
孙权降魏孙权或许是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但是他在继承父兄基业的情况下,却根本没有想过要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想的应该只是保住江东这块地方,同时占据绝荆州这块军事要地。在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诸葛亮和周瑜联手
大家有没有想过貂蝉在历史上并不存在,那吕布是什么原因要杀董卓
在影视剧中,吕布为了独霸美人貂蝉,便生了除掉董卓的心思,最终付诸了行动。他除掉董卓的原因是因为貂蝉,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专家坦言,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貂蝉的存在,她不过是众多虚构美人中的一位罢了。也就是
诸葛亮到底有没有对蜀汉取而代之的主观想法,只有他本人才知道,外人不得而知,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我们只能从诸葛亮的内心价值观念和外在表现形式两方面来进行推测。一、从诸葛亮的内心价值观念来看诸葛亮拥有政治家
面对刘备白帝城托孤,假如孔明当时头脑一热,说一句什么“我怕干不好哦”之类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刘备白帝城托孤,不但但托孤给诸葛亮,最后又把刘禅托付给赵云,可见刘备的内心的想法。演义中的刘备被突出以“
揭秘历史谜团: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最真实的写照,可是,有没有人想过,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呢?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他可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
刘备在演义中不愧一代枭雄,声满天下,以致新野败退时十余万人民愿意跟随。但他却将权力下放的过大了,就像他祖宗刘邦一样,手下们个个功高盖主,他却不加遏制,直到死前才想起这一重要之事,演绎了白帝城托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