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成也孔明 败也孔明
Posted 将军
篇首语:宁愿跑起来被拌倒无数次 也不要规规矩矩走一辈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成也孔明 败也孔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成也孔明 败也孔明
三国时期一直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猛将如云,名士辈出。实力最弱小的蜀国建立时,就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而且五虎上将的粉丝也不在少数。魏国则有典韦、张辽、李典、乐进、于禁,吴国也有周瑜、陆逊、吕蒙等人。名士则有郭嘉、鲁肃、徐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诸葛亮等。这其中粉丝最多的应该是诸葛亮,此人的光芒太盛,压过了其他名士。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众所周知,蜀国的建立,除了刘备的坚持、武将的奋战,功劳最大的就是诸葛亮了。他辅佐刘备和刘禅,终成一代佳话,一直被历来史学家盛赞。也因为他,促成了蜀国过早的衰落,成为三国时期第一个被灭国的国家。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不同意了,诸葛亮这么尽心尽力,应该是延长了蜀国的国运才对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且听鲁速慢慢分析。
蜀国能够成为三分天下之一,源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
当然,首先是诸葛亮的才干,如果没有才干,那么再鞠躬尽瘁也没有用。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著名的隆中对的情节,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而诸葛亮也是这么干的,首先连吴抗曹,诸葛亮亲自前往吴国面见孙权,用激将法,达成了孙刘联盟,从而通过火攻大破曹军,继而占据部分荆州,攻下益州,建立起了蜀国的执政班底。在刘备病死以后,他也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六出祁山,意图恢复中原。
诸葛亮所做的事,用他自己《后出师表》中的话来表达最贴切: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忠臣,尽管刘备临终前说诸葛亮可以代后主而自立,他依然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坚守臣子的本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国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先灭亡,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密不可分。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作者陈寿有一段评论诸葛亮的话是这样说的: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也就是说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诸葛亮事无巨细,全部都自己来负责。这里诸葛亮并没有做权臣,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事必躬亲。如果是治理一县一州事必躬亲固然是好的,但是上升的国家,那就是大大的不利。
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有两个坏处:1、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的事情都自己打理而不出错。2、事必躬亲势必会带来底下人唯唯诺诺,无法成长的局面。这也是诸葛亮死后,蜀国能臣后继无人的最大原因。
诸葛亮收姜维,是一段佳话。在诸葛亮收姜维之前,姜维的才干隐隐能够追得上诸葛亮,但是到了蜀国以后,姜维就悄然无声了。直到诸葛亮死后,姜维才继承他遗志,北伐中原。只是观其表现,显然没有太大的成长。
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追随刘备以后,无论是外连东吴,进攻益州、北伐中原,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全部都亲力亲为,这样固然可以对全局进行把握,却也让年青一代无法成长。反观曹魏,人才辈出,先有曹魏五谋士,后有司马懿家族,武将后有邓艾、钟会等,可以说一代接一代,最终三家归晋。
这段历史是在说国家人才的培养,到了我们的小家庭也是一样: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相关参考
蜀国的失败,与其说是输在军事上,不如说是输在人才上。有一句话叫做“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说的就是蜀国后期人才匮乏的局面。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无论政治、军事都不可为。再加上蜀国地小人稀,虽然有诸葛亮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什么?韩信最后为何被杀?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得到韩信,又诓韩信入宫,诛杀韩信的故事。先简单介绍一下韩信。韩信
铁帽子王是清代的叫法,实际上老版本的铁帽子王是从刘邦授出的「丹书铁券」开始。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吗?屁,成也败也而已。看看第一代「铁帽子王」同志的经历就知道了。可以推荐成为大将军,立功授勋;也同样可
面临危及皇权的重大问题,刘邦只能御驾亲征,韩信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刻他早已望眼欲穿了。此时,贰心中暗喜,因为成事的机会终于来了。如斯一来,韩信绝对是装病不随刘邦出征,不然,就会坏了他的大事。据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萧何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沛(今江苏沛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
北宋真宗年间的一个秋天,宋真宗在开封府太清楼设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后,真宗对杯中酒突然来了兴趣,问道:“各位爱卿,可知开封府内何处的酒最好?”宰相寇?站起身回道:“回万岁,‘南仁和’的酒最好,如今万岁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魏开拓者拓跋珪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王朝的开拓者拓跋珪,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乱世枭雄。但是这取得的成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三个女人帮他。>从出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北魏开拓者拓跋珪的一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北魏王朝的开拓者拓跋珪,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乱世枭雄。但是这取得的成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努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三个女人帮他。>从出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必须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