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古人是怎样守城的?守城战术和器具都有哪些

Posted 城墙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古人是怎样守城的?守城战术和器具都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古人是怎样守城的?守城战术和器具都有哪些

几千年来,“攻城拔寨”是历来战争的直接目标和关键动机。随着战事迭起,攻防相生,城池也因此成为最大最重要的战争舞台。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战争极其频繁,也因此形成了各诸侯国割据自立的多中心城池筑城体系,仅《春秋》、《左传》、《国语》提及的城邑地名就达千余座。

据不完全统计,仅战国时期较大规模作战行动就有230多次,其中2/3以上和攻城有关。根据《孙子·谋攻》中“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的说法推断,在那个冷兵器的时代,攻城往往会伴随着极高、极可怕的伤亡率。但这也同时说明当时的守城战术和器具,必然非常完备和发达。因此,有兵圣之称的孙子,也认为攻城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并告诫道:“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网络配图

对此,同时代的墨子也持相同观点,并利用自己掌握的“完美守城攻略”,四处推行自己的“非攻”理念。在他的著作《墨子》中第十四、十五卷就专门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共二十篇。虽然目前仅存十一篇,可已经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城池防守之术。

从军事博弈的发展脉络看,历代中原统治者,之所以都特别偏爱建立在城池防守基础上的“非攻”军事防御手段,也许正是得益于筑城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城防之术的极高效率。于是,专守待敌、后发制人的“筑城防御”军事思想大行其道,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文明的走向。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开始至今,无论是历代对于长城防线的高度重视,还是今天我们依然用“钢铁长城”来形容我们的国防理念,都足以说明这种以城墙为基础的战略防御思想,对我们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多么深远。

当然,这种“被动防御”的军事思想形成,除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平和民族性格因素外,还与中原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特征是分不开的。中原民族的农耕经济,自然离不开长江、黄河广大流域的沃土滋养,中原民族已经习惯了定居的安乐和富足,自然不会,也不愿像游牧民族那样游击争斗。而平原之上,无险可守,要守卫自己的领土,保护自己的家园,特别是针对游牧骑兵部队骚扰的最好办法,自然是建造坚固的城墙堡垒。

同时,高大的城墙还能提供防洪水、防强盗、防猛兽等多重安全功能。“四塞以为固”的中国,也因此能够在四四方方的城墙庇护下,码着四四方方的文字,迈着四四方方的脚步,从容又体面地延续着一种辉煌而伟大的黄色文明。

网络配图

中国人对于城池的偏爱,除却以上诸多因素外,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心理原因,那就是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人口盛昌、经济繁荣和文明发达的多重基础上。换句话说,筑城的底气在于“建”得起、“防”得好、“守”得住。正如我们喜欢用“固若金汤”来形容防守,或者爱唱“万里长城永不倒”一样,这些都是这种民族集体自豪心理的微妙写照。

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城池的建筑还是防护,都是高技术、高投入的产物,不是谁都能修得起,更谈不上修得足够好。而要消解来势汹汹的侵犯之敌,除却厚厚的城墙外,有着高度文明和发达经济的守城一方,自然拥有更多“后发制人”的技术法宝。

网络配图

今天,当我们从“术”的角度,细细梳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的“守城”技术、理念和经验等古代军事文化遗产,在重新认知这些繁杂的机关、精妙的设计、丰富的战术时,除却折服古人的无穷智慧外,在那遥远时空里,也许还会隐隐约约听到祖先的一声幽叹。

战争是残酷的,所以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或许就是古人淳朴意识的反映吧。

相关参考

古人都是怎样守城的?守城战术和器具有哪些

几千年来,“攻城拔寨”是历来战争的直接目标和关键动机。随着战事迭起,攻防相生,城池也因此成为最大最重要的战争舞台。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纷争,群雄并起,战争极其频繁,也因此形成了各诸侯国割据自立的

守城清军的反地道战术 让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弃城而走

文/小冷地道战是在地下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攻防战术,在我国古代的战争史上有很多的地道战战役,比如西汉末年的昆阳之战,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攻打陈仓的时候就采用了地道战。唐代李光弼在太原与史思明等人作

古人攻城都会架云梯,为何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反而冒死往下扔石头

前人攻城都邑架云梯,为何守城士兵不直接推倒,反而拚命往下扔石头?战争,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残暴的字眼,在古代,诸侯扩张势力,朝廷动乱,列国纷争,最直接有效的就是进行战争,我们经常可以站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被还

历史军事 古代打仗时,守城士兵为何不把攻城的云梯推倒以绝后患呢

在古时候城池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每场战争都是围绕城池而展开,双方都是以攻城拔寨作为自己的战斗目标。可以说我国数千年的战争史其实就是城池的攻防史。从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城池攻防战

最擅长制造守城器械,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简介

鲁阳文君言于王曰:"墨子,北方贤圣人"。墨翟是一个和平之神一样的人物,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他劝阻的身影。在他面前,无论你怎样进攻,总突不破他的防线,鲁班曾九试攻城没有取胜。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者,他学过儒

明末清初清军守城屠杀居民 吃人肉以充饥肠

战争中被围军队因粮尽缺食而吃人肉以填肠充饥的事,在古时候常有发生,至于其具体情况怎样,则少见有详细记载。明末清初在广东新会曾发生过一场战争,围城中很多平民百姓被军人杀死吃掉,其有关情况相对来说被记载得

历史人物 这位将军誓死守城不开门,只因一件事情备受争议

这位将军誓死守城不开门,只因一件事情备受争议!下面历史新知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安禄山造反以后,唐玄宗只能是带着自己的皇亲国戚,丢弃城池逃跑了。后来安禄山的儿子

袁守诚,袁守城真实身份

西游记中的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谁?为何能知玉帝谕旨?袁守诚的真实身份是"天庭专员",是天庭的一个神仙。袁守诚之所以能知玉帝谕旨,是因为袁守诚是执行玉帝派出的任务的一个神仙。天庭和西方商量好了取经一事,也

历史军事 仙游之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

仙游之战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冬,在明抗倭的战争中,福建总兵戚继光指挥明军解围仙游(今屑福建),击败倭寇的城邑争夺战。倭寇不断加强对仙游的围攻。陈大有等率领守城军民,在城外戚军的配合下,拼死

袁守城算死泾河龙王,为何没人敢动他

历史上不乏能掐会算的牛人,他们天赋异禀,随便掐一下手指头,即可算出别人的前程,甚至连身后事都预言的丝毫不差。无论神算有多厉害,却始终是肉体凡胎,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一介凡人,没有机会,也不能给神仙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