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曾把苏联当救命稻草

Posted 公告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曾把苏联当救命稻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曾把苏联当救命稻草

导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日在日本国会的党首辩论中,拒绝明确承认《波茨坦公告》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定性,招致众多批评。其实在1945年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表示投降前后,也有过各种垂死挣扎。

 主战派拟定“总决战计划”

1945年7月26日晚,美、中、英三国向日本发出由杜鲁门、蒋介石和丘吉尔签署的《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7月27日,日本首相铃木主持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日本政府对《波茨坦公告》的立场问题。会上,日本外相东乡茂德认为,公告不是“敦促无条件投降的命令”,所以劝日本天皇要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对待这一通牒。但以陆相阿南惟几、海军上将丰田等为代表的军方人士坚持主张不要公布《波茨坦公告》,如果真要公布,也应附上一项声明,表示坚决反对。铃木屈从了军方。

日本主战派不甘心失败,还拟定了一个“总决战计划”,共分3个阶段。以第三阶段“日本、满洲、朝鲜的整个毁灭阶段”为例,共分三个步骤:“(一)全力保卫东京,以自杀战术普遍阻抗盟军的前进,但日本必将因此遭受美机的滥炸,因此,日本的整个岛屿建筑亦将全部毁灭,战至东京沦陷后,立即向盟国提出无条件投降,本土战事至此可告一段落。(二)东三省与朝鲜现有日军约100师团以上。在东京宣告投降以后,朝鲜与华北等地日军必须继续作战,必须战至全部覆没为止。(三)如东三省与朝鲜两地为盟军攻占,日军全部毁灭后,日本本土定可利用盟国间互相之矛盾而存在。”其狠毒残忍可见一斑。

 寄希望于苏联居中调停

事实上,日本主战派“总决战计划”都是假想苏联不至于参战而拟的。东乡茂德坚持不要从正面拒绝《波茨坦公告》,也是想静观苏联的动向再作定夺——由于苏联与日本签订有中立和平条约,苏联当时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也没有对日本宣战。

进入8月份,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8月8日,东乡茂德给驻苏联大使佐藤发去电报,称“局势急转直下,必须尽快澄清苏联的态度。请再作努力,并急复告”。佐藤当即联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试图做最后的努力。莫洛托夫在下午5时约见了佐藤,但并没有谈论苏联出面调停之事,而是向佐藤宣读了苏联对日本的宣战书——斯大林8月7日已签署命令,要求苏联远东红军做好准备,于9日零时开始进攻。

莫洛托夫念完宣战书后,佐藤立即追问道:“所谓自8月9日进入战争状态的时间,那就意味着8月8日是和平状态、自9日起为战争状态吗?”“是这样的。”莫洛托夫说。

由于日本大使馆电话线被切断,佐藤的电报也发不出去,所以直到8月9日凌晨,日本才得知苏联已向日本开战。

苏联参战,加之美国于8月6日、8月9日连续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对于同盟国的双管齐下,8月9日,日本召开最高战争指导会议,讨论是战还是降的问题。最后,天皇作出决断:结束战争。

 与美国私下讲好投降的“价钱”

在我们的印象中,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在日本的官方材料中,别说“无条件投降”,连“战败”“投降”之类的字眼都没出现过,日本只使用“终战”表述。

日本《产经新闻》去年刊登消息,称在英国国立档案馆发现1945年日本驻都柏林领事向日本外务省发出电报的副本,主要信息是告知“美英已同意日本在战后维持天皇制的要求”。这份电报印证了一个流传已久的猜测:当年美英私下与日本讲好了投降的“价钱”。

美国当时对战败国日本的处置,与德国相比实在有着天壤之别。日本不仅没有被勒令改变原有的政府结构,很多最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也被美国一笔勾销。日本天皇在8月15日宣读“终战诏书”时,投降被称为“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措辞和行文毫无“无条件投降”的意味。更有甚者,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文书时,在由美方准备的投降文书中,也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只要求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

原来,在战争即将结束的那段时间,美、日驻瑞士的代表一直保持着频繁接触。德国投降次日,即5月9日,日本天皇就得到驻瑞士秘密使团的报告,说美方代表应允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为日本提供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照顾”。而接到这一消息后,日本并未立即应允,仍希望借助苏联的调停,将“投降”改为“体面和平”。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日本这才接受了美方的“开价”。可以说,69年前那场不彻底的无条件投降,为今天的日本右翼歪曲历史提供了温床和逻辑起点。

相关参考

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明朝丢最后根救命稻草 抗清名臣孙承宗惨遭灭门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

戰國末期各國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都是誰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統一六國,在東方六國的最後幾十年時光裡,他們明明有機會抵擋的住甚至有超越秦國的機會,然而都無一例外被自己錯失了,那麽六國被滅之前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都

楚国存亡之际,为何秦国成了救命稻草

中央之国的形成作者:温骏轩长篇连载,每周更新我们继续聊吴楚争霸应该说楚国在柏举之战的这次落败,北方诸国是乐得在边上瞧热闹的,毕竟楚国这个蛮夷一直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即使有人想救援,一般的小诸侯国也是决

英、法步步紧逼,俄方能成为清廷的“救命稻草”吗

1858年5月20日这一天,英、法以清朝未派出“全权大臣”为由,攻占了大沽炮台。26日,英法联军进抵天津。大沽口炮台>清军的败绩,使咸丰帝只能根据英、法的要求,派出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

手握20万重兵,掌握秦王朝最后救命稻草的章邯,怎么说降就降了

有朋友看完我上一篇文章决定秦王朝存亡的巨鹿之战,章邯为何屡屡退却,最终选择了投降?后发消息问我:章邯率领的20万大军都是秦国精锐部队,战斗力肯定比起义军强,怎么说投降就投降了?难道就没其它路走了吗?从

溥仪临终前面目狰狞,嘴里一直喊着三个字,是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提到溥仪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也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推上了皇位。而在当他渐渐的开始熟悉这个皇位的时候,却又被推了下来。更神奇的还在后边,后来日本人来了

她是张爱玲的救命稻草,因出身问题苦等初恋52年,78岁终如愿

张爱玲大家都是知道,她是上世纪著名的一代才女作家。虽然张爱玲从小的命运比较凄惨,但是她也是名门之后。她的祖母的父亲是北洋水师的创建者大名鼎鼎的李鸿章,而祖父也是一代名臣李佩纶。但是这一切在清朝灭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