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
Posted 日寇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日第一次大捷是哪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狂妄得意的日寇头子在轻易占领中国东三省以后,企图继续发起对我华东江海农工膏腴之区的侵略,第一个进攻目标,自然就是号称“远东第一大国际都市”的上海。当时,日本关东军为掩饰炮制东北“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其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驻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沪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于翌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启升等5人,向马玉山路中国三友实业社总厂的工人义勇军投石挑衅,与工人发生互殴,“一·二八事变”爆发。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到此年3月3日,即“淞沪抗战”。
众所周知,在此次淞沪抗战中,中方由驻守和保护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唱主角。而其指挥者,就是该军总指挥蒋光鼐将军(1888—1967,广东东莞虎门人)、副总指挥兼军长蔡廷锴将军(1892—1968,广东云浮罗定人)。当时蒋、蔡二将军坚持抗战立场,英勇御寇杀敌,真可谓威震四方,有口皆碑。此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第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影响和推动下,全体将士士气高昂,决心抗击日寇,保卫上海。蔡、蒋两位将军紧急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布置应战方案和措施,要求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入夜,日军以铁甲车为前导,兵分5路进攻闸北。第19路军奋勇抵抗,当即予以迎头痛击。身为总指挥的蒋光鼐、军长的蔡廷锴,更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著名的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最初,日寇凭借陆海空三军优势,气势嚣张,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发动4次总攻,却均遭败绩,四易主帅,死伤累逾1万。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且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以誓死牺牲的精神,组织敢死队与敌人白刃肉搏数十次,冲锋陷阵,奋战月余,在闸北、江湾、吴淞、曹家桥、庙行、浏河、八字桥一带展开多次战役,予敌以重创。第19路军的英勇抗战,鼓舞了中国军队的爱国热情,张治中将军率领第5军增援助战。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第19路军大力支援。蔡、蒋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
日寇经过我军的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的“调停”(他们希望保证他们在上海的租界和利益),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日寇被迫撤军,中方被迫妥协,签订《淞沪停战协定》。此后长达5年,中日之间基本上保持相安无事,日方不敢轻易言战。淞沪抗战是我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抗日大捷,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炎黄后裔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蔡廷锴、蒋光鼐由于指挥淞沪抗战功勋卓著,被海内外誉为抗日名将、民族英雄,一时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全国各地各大报刊、画片、墙壁、橱窗里,到处是他俩的大幅戎装照片,与诸男女明星为伍,雄姿英发,威武阳刚,人见人爱。
相关参考
抗日战争末期,中国远征军以牺牲7000多人为代价,在滇西用最惨烈的方式,消灭了盘踞松山的日军,打通了滇缅通道,拉开了对日战略反攻序幕,史称松山战役。松山,是日军在整个大陆战线上第一个“玉碎战”的战场。
抗日战争末期,中国远征军以牺牲7000多人为代价,在滇西用最惨烈的方式,消灭了盘踞松山的日军,打通了滇缅通道,拉开了对日战略反攻序幕,史称松山战役。松山,是日军在整个大陆战线上第一个“玉碎战”的战场。
三国早期诸侯混战,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须保有自己的军队,这样一来,这诸侯就成了军阀。军阀时代有一个特点,兵将都是香饽饽,因此不管是将军的骄横,还是士兵的抢掠,和诸侯那个最大的利益相比,就都变成了小事
战役名称:太原会战战役时间:1937年9月11日—1937年11月8日,历时50余天战役地点:山西太原等地参战双方:国民政府;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指挥长官:阎锡山、卫立煌;东条英机、寺内寿一、板垣
中国历史上多次遇到天灾人祸,改朝换代的战乱,如东汉末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末、唐末、南宋末年、明末。因为战争、屠杀、饥荒、瘟疫等等大量人口灭失。以东汉末为例,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全国普查的人
中国历史上多次遇到天灾人祸,改朝换代的战乱,如东汉末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隋末、唐末、南宋末年、明末。因为战争、屠杀、饥荒、瘟疫等等大量人口灭失。以东汉末为例,我们了解到公元157年东汉全国普查的人
北汉灭亡之后,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大业。不过,对于宋太宗伐北汉的这场胜利,历史上却有不同的声音。讨伐北汉之处,宰相薛居正就表示反对,以为要谨慎一些。太宗于是询问枢密使曹彬,为何在太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rdquo
说起中倭之间的战争,一般人均会想起中华民族死伤三千多万人的抗日战争,令人切齿嗟叹、尽丧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十六世纪惨烈的抗倭援朝战争以及忽必烈居心叵测想顺带消灭汉人“新附军&rdquo
破釜沉舟的故事已然是众所周知,自然这一历史故事的主人公西楚霸王项羽更为世人所称道。这位宁死不肯过江东的一代英雄,在讨伐秦朝暴政的年间确实留下了不少辉煌往事。项羽在秦朝完成大一统之前是楚国人,年少时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