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之败只因日本赢在军官“懂政治”

Posted 政治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之败只因日本赢在军官“懂政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甲午战争之败只因日本赢在军官“懂政治”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这是一封闻名于史的劝降信,堪称“史上最牛”。

1895年2月,中日海军在刘公岛决战、北洋舰队陷入绝境的最后时刻,日本海军统帅伊东佑亨提笔给中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写了上述劝降信。此信牛就牛在“见识”二字。伊东佑亨这封信的中心思想是“缴枪不杀”,但此信的价值,不在招降,而在揭示了“国之强弱根本”。在海军司令对海军司令的劝降信中,胜方不谈海上战技与战绩,而大谈政治。字里行间,透露出日本军人对“国家强弱根本”认识非常到位———中国甲午战争之败,不是战舰之败,而是体制之败。中国海军败亡的命运是注定的。因为“国家存立之本”,不在“坚船利炮”之技,而在于“去旧更张”之政。

这封劝降信,也为中国海军的完败、日本海军的完胜,做了非军事非技术、而是政治上的总结。同时也等于告诉对手:为什么日本是中国的天敌。因为在“新政”的较量上,日本远胜中国一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营,出现了一大批精英军官,外能谋敌、内能谋国。他们与中国清朝军官的本质区别,首先不在指挥作战能力,而是在于“政治水平”。诸如陆军统帅山县有朋,在中日甲午战争的陆地战中,每攻下东北重镇,总授意起草安民告示,宣扬日本“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号召中国人“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势,逐满清氏于境外,然后革稗政”。在这些日本将领看来,世间“才器”,装着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技,而是政——小才曰技,大才曰政。

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自信,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旧政”之国必弱,“新政”之国必强。“旧政”中国必然不敌“新政”日本。不要说十九世纪“弱中国”,就是中世纪一度征服欧亚大陆的“大蒙古国”,后来不是又被复兴的汉族人赶出中原、渐次还原为草原游牧部落吗?透彻的道理就摆在那:蒙古人不缺战马、宝马良驹一应俱全,然而蒙古帝国不懂政治,乃至终有一溃、打下疆域还是吐了回去。19世纪中叶,同在落后国家行列挣扎的中国和日本,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甚至比日本还略早些起跑——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早八年。但是,由于对“才”的理解不同,一个抓技术,另一个抓政治,结果霄壤之别。在向西方学习时,日本提出“和魂洋才”口号,日本的所言“洋才”,从字面看,与中国“师夷长技”差不多。二者的区别不在字面表达上,而在内容与手段的把握。

后人在评价晚清“师夷”这段历史时,亦看到了内容的局限。譬如《海国图志》作者魏源的眼力就有限制级,他就“技”论“技”,在论述“技”的内容时,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悟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兵器和兵法是魏源重点关注的“夷之长技”,此时他虽然比一般国人眼界宽,但却宽得有限。当你只停留在军事硬件,不知它背后的政治软件,你就不能真正克敌制胜;当你不知道“技”的来源,你就无法得到“技”的真传。“师夷长技以治夷”之“技”本身就决定了“师夷”局限。对于“夷技”的来源,大清君臣大都一知半解,他们在“师夷”的内容上坐井观天,把“夷之长”局限在“先进武器”与“先进技术”上。显然,他们眼里只有“小才”,没有“大才”的概念。

而邻国日本却一步跳出井外。把“洋才”外延无限扩大,日本不仅在“师夷”上,牢牢把握一个“师”字(不是“买”),而且在“夷之长”上也眼界远大,从科技扩大到政治。在“师夷”上,日本真正抓住了“夷之长”的精髓。他们知道,醋打哪酸,盐打哪咸,提升科技之本,在于改变国内政治制度环境。所以他们虽然不是在东亚第一个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但却真正把这句口号变成现实。他们不仅师到夷之精髓,而且还再创造应用,从而后来居上,成为夷中之强。晚清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没有达到强国目的,是因为“抓小放大”;日本的改革之所以立竿见影,是因为他们“抓大放小”。广义的“才”,少不了“政体”这个超大容器。正因为日本人把“政体”看成一个国家的最大之才,所以,明治维新其实质是一场政治革命,理所当然地达到了富国强民的目标。而晚清的那场洋务运动,充其量只是一场有限的技术模仿,所以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继续弱下去,他们至死也不愿承认:弱国弱于政。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只因日本改变侵华战略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

历史军事 唐初的一起政治谋杀

唐朝在统一战争中有四次惨败,我在《百炼成钢|唐朝建国之战中的四次惨败》已经纤细解读过,这四次惨败中的河东之败和河北之败都损失了一个王,唐廷震动很大。但这两败又各有不同,永安王李孝基被杀的河东之败,是在

历史军事 揭秘二战日军对澳战俘残忍行径,军官吃人肉骇人听闻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之后,长驱直下,进攻东南亚。开战后第三天,日本就击溃了被称为“不沉之舰”的英国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巡洋舰“击退号”,英国海军舰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在

历史军事 战后日本为何一直不承认侵华不向中国道歉,侵华老兵晚年揭露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掠夺。当时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重,许多日本军官自诩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优秀的民族应该拥有更高的地位,更多的利益,不仅是日本军官,有很多日本民众从小就被

历史军事 战争前夕中国哪三个大将军竟为女人自杀

导读:抗战前有三大自杀未遂事件,第一个是我国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先生,担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期间,因为壮志难酬,无法为国建立一支国防军军官队伍愤而吞枪;第二个是军委会高参,老同盟会会员续范亭,为了日本侵占东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打死了多少日本高级军官?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本将官,包括死后追晋的,约有80余位。日本军队中,除了日本天皇这个所谓的大元帅外,最高军衔就是大将。  在中国战场上,14年抗战中被中国军队打死的日本最高

历史军事 日军战俘觉悟后单人拿刀刺死日本军官

1944年12月底,日本鬼子兵在山东周村,设有一个相当于团级建制的总部。周村东南有座小山岗,驻有300多鬼子兵,阻断了这一地区武工队与鲁中南地区八路军的联系。八路军鲁中军区4师独立营,奉命清除敌人这个

丈夫抗日而死,妻子投靠日本军官,将15岁女儿也一起献给军官

令我们最难以忘记的就是抗日战争那段历史,有多少的同胞为了国家奋死抗争,又有多少的同胞为了革命牺牲一切,这些人是被我们所敬佩的。但是我们也能在不少的抗日战争剧集中看到出卖国家出卖人民的汉奸,虽然我们看到

历史人物 因不懂政治而下场悲惨的一代名将历史名人

  因不懂政治而下场悲惨的一代名将——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合称战国四大名将,是末代赵国的“万里长城”。李牧一生的军事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镇守赵国北方边境,抵御

历史人物 因不懂政治而下场悲惨的一代名将历史名人

  因不懂政治而下场悲惨的一代名将——李牧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廉颇合称战国四大名将,是末代赵国的“万里长城”。李牧一生的军事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镇守赵国北方边境,抵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