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人力有限只得用后备军 诸葛亮的困境

Posted 诸葛亮

篇首语: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人力有限只得用后备军 诸葛亮的困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人力有限只得用后备军 诸葛亮的困境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

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不光是受自己眼光的局限,同时也会受到客观环境、竞争对手对比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有时候一些措施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我们且从街亭之战前后的客观形势,以及蜀汉的人力资源配置来看这起事件吧。

诸葛亮的困境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

只得用上后备人才

读《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就知道,诸葛亮在杀马谡的前后,其心情极其纠结,具体情况不用再描述,看原著:

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刘备生前对于诸葛亮的嘱咐不是小说家之言,确实是史有记载的,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原话就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既然诸葛亮已经得到预警,马谡不能重用,为什么最终还是违背了前任老总的生前嘱托,将马谡安置在最重要的战场上呢?

俗话说,形势赶不上变化。创业的环境和人才的任用,永远都不是静态的,刘备死前的嘱托,可谓此一时,到诸葛亮北伐,又所谓彼一时。哪些人力资源该用,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用在什么时候,都随时在变化。

刘备去世的时候,是公元223年,当时正好是在大败给孙权退守白帝城之后,蜀汉遭受重挫,但人力资源尚算充沛,或者说还没有凋零到很难看的地步,哪怕在败兵之际,居然还有向宠这样的能人,手下士兵没有一个损失的,刘备称之为“能”。这个时候,在刘备心中人力资源分布图的第一线位置上,还没有马谡,当然,他也不是完全否定马谡,只是觉得“不可大用”,言下之意就是马谡此类人最多只能放在后备库存里,不让他闲着,也不让他接力。

然而,形势永远在变化。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距刘备去世已经五年,那是公元228年,蜀汉公司的人才经历了又一波凋零。况且这些人才大多不是本地产的,大部分来自冀州、荆州和山东,没了就是没了,根本没法补充,巴蜀之地的人口基数又少。就在这种情况下,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的位置,从刘备框定的后备人才向前推移到了第一线人才的位置。不是诸葛亮不把前老板的话放心上,而是手头能用的人力资源在减少,用着用着,自然就轮到马谡了。

而且,诸葛亮将马谡置放在街亭这样的战略要地,也不完全是在冒险。诸葛亮对街亭前线的布置已经极其周密,指挥官只需按部就班地操作,应该问题不大。可以说,这项业务虽然重要,但悬念不是很大,总部的图纸都已经画好,按原计划进行即可。而且,马谡擅长军事理论,放在这个位置上,不算唐突,至少他会看图纸,懂业务吧。

诸葛亮的失算之处不在于未料到马谡无能,而是未料到马谡逞能。马谡不是那种公司总部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的乖乖仔,喜欢体现个人的智慧,《三国演义》对于他违背军令的情状颇多夸张描写,但基本事实还是符合史实的,“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本来不用你动脑筋,偏偏你要动脑筋,结果坏事。

在人才捉襟见肘之际,不得不把后备力量马谡拿出来,放的位置也不算太冒险,诸葛亮用人的心思,还算稳妥。

当然,也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例如还有赵云、魏延等能人。不过,当时这些大腕也都有其他重要业务,魏延守汉中,赵云在斜谷道布置疑兵,佯攻敌军,拖住曹真。这些业务的不确定性更大。

相关参考

蜀汉人力有限 只得用后备人才

史上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

蜀汉人力资源有限,只得用后备人才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

历史军事 進入到危急困境中!壞消息襲來!白宮:優勢盡失

美國這次遭殃了!進入到危急困境中!壞消息襲來!白宮:優勢盡失。據美聯社4月8日報道,戰爭是世界難以避免的話題,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會經歷很多的戰爭。而戰爭是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少國家開始對

诸葛亮错用五人,影响蜀汉命运,实在可惜

尽人皆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三国演义》中人物虽有夸张,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位奇才,然而就是这位奇才影响了蜀国的命运。三国时期蜀国可谓人才济济,在人才比拼中占

改变蜀国命运的刺杀案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蒋琬、费t先后成为蜀汉的政府首脑,军事方面则主要由他的门人弟子姜维负责。历史有时候非常奇诡,诸葛亮非常看重蒋琬、费t这两个后备的高端人才,可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认

三国历史 诸葛亮错用五人,影响蜀汉命运,实在可惜

尽人皆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三国演义》中人物虽有夸张,但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绝对是一位奇才,然而就是这位奇才影响了蜀国的命运。三国时期蜀国可谓人才济济,在人才比拼中占

此人为蜀汉重臣,却因用鞋子抽打妻子,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真相究竟是什么

导读:俗话说,慈不掌兵,作为一个合格的将帅,必须要执法如山,这样才能够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也是一位不错的军事家,能够做到赏罚分明。马谡失街亭后,诸

历史秘闻 此人为蜀汉重臣,却因用鞋子抽打妻子,被诸葛亮下令处死,真相究竟是什么

导读:俗话说,慈不掌兵,作为一个合格的将帅,必须要执法如山,这样才能够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也是一位不错的军事家,能够做到赏罚分明。马谡失街亭后,诸

用“行为秀”麻痹敌人 历史上三国大将丁奉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记得诸葛亮祭东风这一细节,周瑜妒忌孔明,想趁孔明在祭风之际除掉他,派了两名大将带领一百个士兵快速前往江边,等孔明一旦将东风借来,便下手杀人。结果孔明事先有防备,派赵云来接人,...

三国诸葛亮为何要招降蜀汉时期的名将姜维?

诸葛亮是为三国第一谋臣,他的智慧非常人能及。姜维是蜀汉时期的名将,他曾是蜀汉的降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重用姜维呢?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军中了孔明的离间计,姜维走投无路,归降了蜀汉,诸葛亮执维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