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抗战的走势
Posted 战役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抗战的走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抗战的走势
豫湘桂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1944年4月开始,至12月结束,在8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丧失了百余座城市和6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损失了厂矿总数的三分之一;丢掉了年产粮1.2亿石的重要粮区;在作战中,中国官兵伤亡50万人,丧失空军基地7个,机场36个;日军以伤亡7万人的代价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并将国民党统治区东西分割开来。
生在河南、湖南、广西的豫湘桂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1944年4月开始,至12月结束,在8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丧失了百余座城市和6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损失了厂矿总数的三分之一;丢掉了年产粮1.2亿石的重要粮区;在作战中,中国官兵伤亡50万人,丧失空军基地7个,机场36个;日军以伤亡7万人的代价打通了南北大陆交通线,并将国民党统治区东西分割开来。这种结局,暴露了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弱点。无怪蒋介石在战役后悲哀地说:“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我今年58岁了,自省我平生受到的耻辱,以今年为最大”。
显然,国民党并没有讳言豫湘桂战役失败对中国抗日战争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仅当时国内舆论发出一片谴责,美国盟军也表示了极大不满。以至于有人提出,美国在雅尔塔会议出卖中国利益来换取苏联早日出兵中国东北,就是因为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使其怀疑国民党的抗战能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豫湘桂战役失败大量消耗了国民党军队,却为共产党军队在敌后发展创造了空前的条件,两相比较,这也是后来中共在内战中很快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观点是否合理,已经不能单纯地以战役视角和军事视角来判断了。
首先来看战役与战争的关系。战争的胜负是由无数个局部战役较量来决定的,而不同的局部战役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里所说的局部战役还可以扩大理解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局部战场。豫湘桂战役正是在这样的关联性中发生的。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海洋交通线岌岌可危,南洋军队补给几近中断,为弥补海洋运输不足,日本于1944年开始实施“一号作战”计划,以打通中国华北、华中、华南至越南、泰国的大陆交通线为作战目标。为此,日军动用了51万兵力,远远超过武汉会战时的35万兵力,并再次进行国内动员。如前所述,日本最终实现了作战目标。但是,日本虽然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却因战线延长和兵力分散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大陆交通线。而战役与战争的关联性更表现在豫湘桂战役进行的同时,中国军队已经在缅北和滇西向日军发起了反攻作战。缅北、滇西战役从1943年10月开始至1945年3月结束,进行了17个月,中国军队解放了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云南西部失地83000平方公里,击毙日军48000余人,并且成功地打通了中国与盟国间的陆上交通线。如果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确实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谴责,那么缅北、滇西战役的胜利却给国民党军队争来了脸面。前者,招致了包括罗斯福总统的非议;后者获得了盟军的极大赞赏。曾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的史迪威评价说:“中国军队是极好的。”1944年11月的美国《皇冠》杂志发表一位记者的述评说,缅北战斗“表现出中国军队忍受无限艰难的伟大,世界上任何军队都望尘莫及”。
豫湘桂战役和缅北、滇西战役虽然是在远隔千万里的不同地域进行的,但却是在同一个战争和同一个时间段共同进行的,都与战争的进程密切关连。当然,战役对于战争的影响存在着消极与积极的显著区别,但仅以褒贬之词来判断美国在雅尔塔会议对华政策转换的原因,却不尽合理。事实上,雅尔塔会议对于中国利益的出卖,不仅关系到换取苏联早日出兵中国,也关系到欧洲战场英美盟国与苏联的合作,甚至关系到战后美苏力量的相互制衡。因此,即使没有豫湘桂战役的失败,在本国利益优先的原则下,强国牺牲弱国的交易也要进行下去。
其次来看军事与政治的关系。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有军事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更多的时候,两种原因是纠合在一起的。
先从军事上来看。现在很多台湾学者认为战役失利的重要原因是当时精锐部队用于缅北、滇西,造成了中原战场兵力不足。而实际上,在豫湘桂战役范围内的国军兵力约250万人,是日军用于“一号作战”兵力的5倍,尽管武器装备与官兵素质大大低于缅北、滇西的国军,但如果指挥得当,奋力抗敌,豫湘桂战役也不至于败得这样快和这样惨。首先,在大战之前,国民党最高指挥层虽然发现了日军的异动,却没有意识到大战的来临,直到豫中战斗开始后,才意识到日军的战略用意。其次,在指挥方面,无论是最高当局与下属部队,还是各作战部队之间,都呈现不协调的情况。如日军南进后在皖鄂等地兵力单薄且分散,最高指挥当局并没有利用机会命令当地中国军队出击以干扰日军的作战部署。又如衡阳保卫战是湖南会战最大的一次战役,守军付出了巨大牺牲抗敌40余天,却迟迟得不到友军的支援,最终丧失了里应外合的歼敌时机,湖南很快沦陷。而指挥的失当也严重地影响了官兵士气,如广西作战,日军在中美空军的不断袭击之下居然能以每天3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不仅占领了广西,还打到了贵州独山。《扫荡报》记者评论说:“独山失守,表现了军方的无能”,“敌军尚在数十华里之外,我军已仓惶逃走”。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也认为,中国所处的严重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军方处置不当和玩忽而造成的。
再从政治上来看。上述军事指挥的错误,有些是不合常理的。如作战部署和兵力配置,本来国民党可以调动更多部队抵御日军进攻,但为了“预防共党扰乱后方”,很多兵力却用来监视八路军了。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当日军开始进攻湖南的时候,军事委员会讨论作战计划,是把预防日军和预防中共并列为两个议题。有人统计,国民党军对付日军与监视中共的兵力之比大约为七比一。对此,美英盟国也大为不满,指责国民党以数十万部队监视中共而影响了对日作战,认为除非中国的一切力量,包括正在对付中共的军队在内,都用来对日作战,中国在战争结束前是不可能起什么作用的。众所周知,国民党和共产党确实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但是,抗日战争并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反侵略战争,如果把党派利益放在首位,显然会伤害到民族的整体利益。当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也没有讳言发展壮大自己,“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是这一时期中共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只有壮大人民力量,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豫湘桂战役显示了国民党并没有意识到民心的作用。蒋介石在战役后哀叹,“我们的军队沿途被民众包围袭击,而且缴械!”这是为什么呢?他检讨了原因,这就是“部队里面军纪的败坏,可以说到了极点!在撤退的时候,若干部队的官兵到处骚扰,甚至于奸淫掳掠,弄得民不聊生”!而极具讽刺的事情是,在国军被袭的同时,居然有民众为日军运输物资。这样的仗,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对于唐朝的影响重大,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势?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安史之乱,很多人都不愿意回顾这段历史,后人很多评价这场叛乱的时候都认为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势,
艾因·贾鲁战役(也叫阿音扎鲁特战役),是世界史上的一次极为重要的骑兵战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由埃及苏丹忽都斯·贝尔巴斯率领的马木鲁克骑兵和其他穆斯林军队(主要是阿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在此之际,回顾抗战时期被日寇疯狂轰炸的西宁古城,历历在目。沉思历史,总结教训,对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早日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
唐肃宗怎么死的>唐肃宗李亨又名李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唐肃宗一生都是在忧愁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逐渐衰败的时候,可以说唐肃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唐王朝的统治,也可以说在自己的父亲将唐王朝
唐肃宗怎么死的>唐肃宗李亨又名李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唐肃宗一生都是在忧愁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逐渐衰败的时候,可以说唐肃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唐王朝的统治,也可以说在自己的父亲将唐王朝
君士坦丁堡争夺战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此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艺复兴,结束了一个时代的同时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圣索非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希
历史人物 为何说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不如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
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但是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不如、比不上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特别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蒙恬一登上历史舞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装甲部队及其战术在世界强国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欧洲更是如此,尽管当时日本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军队来说还是十分强大的,这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长城抗战中就
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导致长城抗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中多少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
三国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虽然不起眼,却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三国历史的走势,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下那些做出大事的小人物。张世平、苏双:资助刘备起兵的人商人的眼光一向不错,张世平和苏双是中山的贩马商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