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
Posted 民族性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分析晚清与日本沦为国耻“甲午海战”究竟败在哪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朝的惨败告终。后来者分析这场战争时,常会说,清朝北洋舰队军力强于日本,失败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军纪涣散,军费被慈禧挪用等等因素导致。诚然,以上这些因素确实存在,也确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北洋水师的失败,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却不仅仅如此。
要理解甲午之败,首先得了解我们的“坏邻居”日本的民族性,其一心想要侵占我国,妄图称霸世界。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尚武好战。日本时刻做好对外作战准备。早在唐朝时,日本发动了侵略唐朝属国百济,新罗(今韩国)的战争,后被唐军在白江口击退。
至明代中期,日本又两次发动入侵明朝属国朝鲜的战争,均被明朝击退,此外,日本倭寇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滋扰,再到1895中日甲午海战。后面的大家都熟悉了,1910侵略朝鲜,1931入侵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本地处太平洋地震带,时刻处于危机之中,日本但凡有机会,就会对外侵略,这样的民族性即便在今天,也没有改变。
再来看清朝时中国的民族性,闭关锁国自以为是,因此从来不强调输出,文化上的优越感使清朝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认为领邦应该四海来朝,再加上晚清由来已久的传统儒家道德观,对周边各国奉行的都是你给我朝贡,我给你保护的心态,有谁欺负你报我大清名儿的策略,很少去入侵他国。
清朝的这种民族性导致的结果是,在历史的两千年里。清朝之前都强于日本,但是历史上中原王朝比日本强的时候,没有侵略他们,甚至帮助他们(语言和体制都是),一旦他们强于我们,马上反咬一口。是的,日本就是这种白眼狼。
理解了这种民族性之后,我们回到甲午的问题上来。这种民族性的差异在这场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具体来说,就是战略问题,这也是甲午海战败北的真实的,深层次的原因。
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是同一时期进行的。日本在这一时期,可算是卧薪尝胆,放低身段,虚心学习列强先进的科技和体制。这是真正的学习和变革。清朝的学习呢,则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儿上,还是觉得自己牛。
学习只是为了可以自保,缺乏进取心。所以,清朝买来军舰后,自认为已经亚洲无敌,于是可以安心继续做天朝上国的美梦了,而日本呢?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到甲午海战时,日本仍然在不断购买和建造新舰,甚至大批日本妇女下南洋当妓女,赚取外汇用于买军舰。而北洋水师,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购买新船了,更不谈自己建造了!
慈禧为什么挪用军费?一个原因是,说到底,还是觉得这个够用就行了,没有必要深入的去研究和发展。清朝的军舰买回来,觉得可以自保了,高枕无忧,没有想过要去入侵谁,而日本呢?
北洋水师最大的两艘军舰“定远”“镇远”号,于1887年由国外买回来,而日本,1888年开始,随即开始委托法国建造了三艘专门克制“定远”“镇远”的“严岛”“桥立”“松岛”号,这三艘舰分别在1891-1894年期间建造完成,可见日本之处心积虑。日本对于科技是真正的重视,清朝则截然不同。
说了这么多的清朝民族性的东西,回来看看甲午海战中日真正的力量对比。当时清朝海军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日本排在亚洲第二,很多人由此说甲午海战日本以弱胜强云云。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个排名比的是吨位,而且清朝是四大水师都算进去了,而实际参战的仅仅是北洋水师,而日本,可是整个联合舰队出动!这还仅仅是吨位,还没算性能上的天差地别。
具体到甲午海战实力对比是这样,清朝对日本:参战舰数12对12,总吨位34000吨对41000吨,总马力42000匹对69000匹,编队航速10节对14.5节,大口径火炮58门对104门,速射炮3门比97门,每分钟可发射炮弹数23发对232发。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这完全是两个级别的较量。而实际上,我们说的腐朽落后的清军,命中率居然还高于日军一倍左右!军事科技的鸿沟不是人力或者精神所能逾越的,而这种科技鸿沟,在同时维新的中日身上怎么会如此大?
笔者以为作为日本千百年的邻居,了解日本的历史,知道日本的民族性,不难知道日本就像一只躲在暗处的狼,你强的时候,它远远看着,等你受伤了,它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咬你一口,对于这样的民族,永远不能大意,在比它强的时候,甚至不能怜悯,因为它不懂得感恩,要么远远甩开它,要么“你懂的”。
相关参考
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俯瞰。图/华盖从家仇到国恨昔日帝国的荣耀,沦为皇室的疮疤。而在随后百余年间,它唤醒了士大夫的家国之痛,革新人士的国家之耻,知识精英的文化自豪,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伤心之遗迹”。当英法联
东乡平八郎简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军大将、元帅,是日本军国主义海军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击败了俄国海军,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种人第一次被东方黄种人打败的战役,得到东方
导读:甲午海战之前,日本人评出当世五大伟人,分别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废奴总统林肯、中国大臣李鸿章、意大利统一者加里波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居于顺位第三,力压伊藤博文两肩,令人惊诧。李鸿章
1894年,也就是120年前,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其中黄海大东沟海战历经5个小时,最为惨烈,是世界海军进入钢铁蒸汽化时代后规模空前的一次海战,但这段历史的很多细节在今天依然被误读和谬传,现在的初中历史书
左宗棠功绩左宗棠身为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戎马一生,为清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左宗棠的功绩都有哪些。左宗棠画像首先是在1876年到1878年之间,左宗棠率领清朝的军队,与侵占新
影片《甲午风云》让无数人记住了邓世昌下达的最后口令——“撞沉吉野”!但事实是,在1894年(甲午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中,中国北洋水师竟未击沉一艘日本军舰。然而,“吉野”“高千穗”“松岛”这些甲午海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
晚清新政和明治政府教育改革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两场改革的时候可以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本文将为读者详细对比这两场改革的异同点。>近代以降,“
晚清新政和明治政府教育改革几乎发生于同一时期,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两场改革的时候可以通过将二者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我们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本文将为读者详细对比这两场改革的异同点。>近代以降,“
丁汝昌是清末汉族人,甲午海战著名将领。丁汝昌简介中提到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加入太平军,因太平军势头去,后又加入清军,被迫镇压太平军,随后被李鸿章提拔为北洋水军提督,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海战。丁汝昌雕塑丁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