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所谓“黄埔三杰”说法是作家编的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所谓“黄埔三杰”说法是作家编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所谓“黄埔三杰”说法是作家编的

1933年3月,中央决定派陈赓到中央苏区工作,临行的前一天,他在一家电影院观看钱壮飞的女儿黎莉莉演的电影,结果被坐在同排的一个叛徒认出。顾顺章随陈赓出了电影院。这个人说自己不是叛徒,不要害怕。陈赓随即把他打倒在地,拔腿就跑。此人马上吹哨,引来大批警察,陈赓由于腿伤初愈,被警察团团围住,与廖承志关在了一起。按照蒋介石的手令,陈赓被押送至南京。为防止逃跑,警察用铁链把他和一个女同志拴在一起。“蒋介石派去黄埔的同窗劝降,甚至以 想带兵,随便挑一个师 来利诱,都遭到拒绝”。蒋介石不敢轻易杀害陈赓,毕竟陈赓1925年在第二次东征时对他有救命之恩。

1959年冬天,在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上,陈赓向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救蒋”的故事。

那是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陈赓当时是连长,他的连队奉命警卫也是蒋介石的指挥部。然而,陈炯明的部队逼近,总指挥部的人都逃跑了,蒋介石双腿发软,“蒋介石被困,要自杀,我爸阻止他以后背着他就跑,跑了几里地,送上一条船,过了一道河,看见周恩来带的部队后才把蒋介石放下来。”

“我爸那时候身高一米六七,蒋介石一米八多,腿长,我爸脚上还有打惠州时受的伤。等把他放下来,安全了,他跑得我爸都追不上。”

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爸学蒋介石说话,他有语言天赋,学什么像什么,上海话、广东话都讲得不错,还会英语”。

后来,流传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比不过陈赓的腿”,“其实黄埔三杰的说法是个作家写的,就因为他编得太像,人们都不去考证它从哪儿来的,当时并没有这个说法”。

陈赓被捕后,黄埔一期的国民党将领联名签字,为陈赓做担保。在软禁期间,陈赓逃了出来。

黄埔一期国民党将领为何要救陈赓呢?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陈赓以中共党员身份投考黄埔军校并被录取。“那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考得上的,他当过兵,念过私塾,读过新学,这才考上。”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陈赓在这里与国民党高级将领相识,后来在战场上,从同学变为对手。“在鄂豫皖跟同班同学胡宗南就打过。红军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上哪儿了解那么多国民党的事啊。我爸了解得多,很多国民党将领都是他同学。抗日战争时候国共合作,他帮他同学打仗。以后解放战争打的就是他同学了。那些人都是国民党的干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黄埔军校历史上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

  (1900-1972),湖南岳阳人,毕业于第一期,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曾筹组孙文主义学会并担任黄埔同学会书记长,后任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处中将处长,长期主掌国民政府情治系统,被称为复兴社四大

历史人物 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蒋先云别名:字湘耘,别号巫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出生日期:1902年8月17日逝世日期:1927年5月28日职业:无产阶级军事家毕业院校:湖南省立第

历史人物 黄埔三杰是哪三个人

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他们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蒋先云>蒋先云(1902-192

历史人物 “黄埔三杰”之一贺衷寒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贺衷寒外文名:HeZhonghan别名:字君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岳阳鹿角镇出生日期:1900年1月5日逝世日期:1972年5月9日职业:国民党交通部部长毕业院校:黄埔军

历史人物 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结局如何

  1950年,出任台湾国民党交通部长。他上任后,首先设立交通干部讲习会,使交通工作人员接受专业训练;接着又制订了交通部所属各事业单位企业化的政策,要求资金向最有利的方向投资,劳力往最有效的地方调配。

历史人物 曾经的黄埔三杰之一的贺衷寒为何选择了蒋介石

  公正地说,1925年以前的,即使不能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还是可以划入革命青年或思想激进的青年之列,他虽然对共产党的某些领导(如张国焘)和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还是基本拥护共产

历史人物 “黄埔四凶”是什么意思

黄埔三杰人尽皆知,他们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而黄埔四凶则是被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们在当时都是富有极大爱国热情的教官。邓演达和恽代英均在

历史人物 黄埔四凶各自的结局都是什么

黄埔三杰人尽皆知,他们是指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而黄埔四凶则是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们在当时都是富有极大爱国热情的教官。邓演达和恽代英均在19

歌颂者为何自绝人民作家杨朔

1968年8月3日,正是“文化大革命”热潮中,杨朔离世。长期以来,关于杨朔的死,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感染肺炎去世。另一种说法是,被造反派迫害致死。还有一种说法是,自杀身亡。  而在刚刚出版的((

明朝历史 明朝的党争和所谓“民主”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明朝后期出现的“党争”,其本质与所谓“西方式民主制度雏形”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说法,连片面说法都谈不上。因为提出此说法的人,只不过是在今天,把西方的东西,通过表面上的皮毛(比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