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日军准备充分所以最终占据上海
Posted 官兵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日军准备充分所以最终占据上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日军准备充分所以最终占据上海
胡宗南曾跟熊向晖说到淞沪抗战。他说,上海之战,打了3个多月,当时确实是拚尽了全力,也确实想打一场大胜仗,结果还是失败了。但第1军官兵卫国御侮的牺牲精神,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他说,1937年8月底,第1军才接到开赴上海战场的命令。8月30日,他率第1师由徐州出发,第78师由归德上车。本来,校长命令全军在无锡集中。
适值宝山夏楚中军情况危急,第1师到了无锡,尚未下车,就接到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将军的命令,部队迅速东开,赴宝山增援。到了宝山以后,夏楚中的阵地已失,第1师遂奋勇应战。9月2日以后,第78师各旅亦陆续投入战争。当时,在毫无工事掩蔽的情况下,部队遭日军陆炮及空军轰炸,苦战5昼夜,官兵虽血肉横飞,而寸土必争,愈战愈勇,那真是誓死如归。
特别是第1旅第2团团长杨杰、第4团团长李友梅,都牺牲了,营长以下官兵伤亡达80%,那真是惨。他说,第一轮打下来,第1军从大西北带出来的一批骨干,差不多打光了,真可惜。后来开到昆山整补,补充了2000多个陕西兵。10月上旬,接到命令,坚守大场。当时就带着这个残部和新补之兵上去,原命守7天,结果守了42天。苏州河之役,左右翼友军都退却了,只有第1军两个师的阵地,屹立未动。
胡宗南说,中国军队的最大劣势,就是火器与敌人相差太多。日军在沪战中,以舰炮飞机日夜轰击,有时以水陆战车配合支援,威力十分强大。而参加沪战的中国军队,都是在接到中国大本营的紧急命令后,临时从四面八方调集上海战场,对防空、防战车战术,讲求未深;加上沪滨地势低下多水,工事很难坚固,官兵全以血肉之躯,与敌搏击,牺牲之大,不难想象。
胡宗南说,第1军经过徐州训练,比其它部队要好得多,再加上上下一心,官兵无不感奋,所以打得很出色。后来,白崇禧总指挥向第三战区何应钦司令长官报告:“桂军10个师只打1天,只有第1军能打。该军两个师阵地,始终屹立不动。”
胡宗南说,沪战失败,军人的勇气可嘉,官兵的牺牲精神可嘉,但关键是我们各方面都准备不足,从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思想,到战场指挥官的指挥协调,再到基层部队的阵地战的训练等等,都显得严重不足;而敌人为了打赢这一场战争,却处心积虑,精心准备了许多年,真可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啊!
相关参考
扎根崂山打游击,打击入侵青岛的日军,许多青保战士壮烈牺牲,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碧血浇灌沃土,长出生生不息的抗战必胜信念。青保在崂山的抗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在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崂山周边各界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上海抗日救亡热情高涨,工人、学生、教师,很多人都自发组织参加军训,扛起枪学习三点一线,并且最终走上抗日战场。《义勇军进行曲》写的就是中国义勇军的抗日精神。 「这是非常值得纪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上海抗日救亡热情高涨,工人、学生、教师,很多人都自发组织参加军训,扛起枪学习三点一线,并且最终走上抗日战场。《义勇军进行曲》写的就是中国义勇军的抗日精神。“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民
1942年6月3至6日,日本进攻中途岛败北,损失四艘主力航母,太平洋战场形势逆转。渴求掌握战争主动权的美军也及时提出了在太平洋展开“防御性进攻”的战略方针,准备给日军以回击。当年3月初,日本在占据了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在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但是最典型的就是二战时期的安加尔岛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一个小岛上,是美国和日本作战,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好战的民族,在这场战争中也充分体现出来了。美军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濑户利春是研究中日战争的日本资深学者,在其所著的《日中全面战争序幕:“第二次上海事变”》一文中提到这样的细节:“上海会战期间,曾是德国驻日武官的法尔肯豪森摇身一变,以中国军事顾问身份亲赴前线指挥,即便
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中国代表为外交部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