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他总讲“不当亡国奴”的故事
Posted 烈士
篇首语: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他总讲“不当亡国奴”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他总讲“不当亡国奴”的故事
根据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审议的《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提出,我国将9月30日确定为烈士纪念日。为弘扬先烈精神,天津市委市政府定于2014年9月30日在天津市烈士陵园举办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大型烈士公祭活动。此次公祭活动将严格按照民政部颁布的《烈士公祭办法》中所要求的程序进行。
吉鸿昌后代
全家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吉鸿昌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895年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1913年投军,1926年参加北伐,为著名爱国进步将领。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1932年组织领导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抗击日寇。1934年在天津从事地下活动,建立“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组织武装抗日义勇军。同年11月9日不幸被捕,11月24日在北平被蒋介石杀害,时年39岁。
昨日记者采访到了吉鸿昌的外孙女郑吉安,她说自己是从小听着姥姥讲姥爷的故事长大的。“母亲吉瑞芝曾对我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姥爷总是把她抱到书桌上讲花木兰、甘地的故事,结尾总是‘我是中国人,不当亡国奴’,这种爱国的情怀,她牢记了一辈子。这种爱国情怀,也影响了我一辈子!”
得知烈士们有了自己的纪念日,郑吉安觉得很安慰,她觉得这可以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杨连弟后代
后人有自豪也有压力
杨连弟,1919年生,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同年在抢修龙海铁路八号桥时,创造了登高奇迹,被授予“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10月赴朝鲜参战,历任排长、副连长,在青川江、佛流江、龙津江、百岭川等铁路大桥战斗抢修任务中英勇无畏、果敢机智,战功卓著,被授予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荣获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5月15日再次抢修清川江大桥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
杨长林是杨连弟烈士的长子,如今71岁的他退休在家,但依旧很忙碌,要四处去宣讲父亲的故事。父亲牺牲时,他只有9岁,但是父亲给他的印象很深。他说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1951年10月。
杨长林说,作为烈士的子女,很自豪,但也有压力,他将这份压力转化为动力,无论从哪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愧于一位烈士的子女。在首个烈士纪念日,他会和家人去祭奠父亲。“以后每年都会去,希望能把烈士的精神传承下去!”
相关参考
混世魔王张宗昌是北洋军阀中的异类。他既不是北洋正统出身,也不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嫡系。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如此的左右不靠,想强势崛起、大发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张宗昌却凭借他那夹缝中混世道的一套本事闯出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号为火树。后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高山流水的故事 成语高山流水说的是谁的故事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评价某一个历史人物,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全面概括。>即便这个人是通俗意义上的大忠臣、大奸臣、好皇帝,但他总有被人不齿的一面。>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会享乐的一位皇帝,虽然他只当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么佳节,他总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铺张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高的灯树,点起五万多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