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卢沟桥事变后殊死作战吓退日寇

Posted 日军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卢沟桥事变后殊死作战吓退日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卢沟桥事变后殊死作战吓退日寇

抗战英烈朱鸿勋(1899年-1941年),字柏亭。吉林农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朱鸿勋烈士简介

朱鸿勋烈士是吉林农安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入伍,历任连长、参谋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因治军有方,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朱鸿勋奉命率部进驻三溪口,保卫湖北通往湘、鄂、粤的要道——阳新的防御任务。6月,日军一个旅团猛烈攻击朱鸿勋所部阵地,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切断粤汉铁路,使守卫武汉的军队无路可退。危急情况下,朱鸿勋带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日军作战7昼夜,为武汉守军撤退赢得了宝贵时间。1940年底,朱鸿勋奉命率部驻防湖北藕池口,阻击日军西进。所部官兵的顽强抵抗,激怒了日军,开始对朱鸿勋所部实施报复。1941年初,日军出动数架飞机轰炸前方指挥部,朱鸿勋中弹牺牲,后被追晋为陆军中将。

  朱鸿勋烈士平生经历

朱鸿勋,字柏亭,吉林农安县人,1899年生,儿时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求学中,朱鸿勋认为:徒恃书策不能发扬其志,遂进入军官团学习兵法,隶国民党57旅,先升为副团长,后任26师团长。由于其治军整肃,声誉斐然,晋为陆军53军师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53军与日军搏战于黄河南北、晋、鄂之郊。朱鸿勋首当其冲,奋勇杀敌,不为寇慑。1938年,53军奉命驻守三溪口,保卫湖北通往湘、鄂、粤的要道——阳新(今湖北东南部)。日军新锐部队来犯,朱鸿勋率军与之殊死作战,连续指挥作战六天六夜,吓得日军不敢前进。因此,武汉的军资器械才得以南运。

1940年,宜昌、沙市相继沦陷,朱鸿勋率军进驻湖北境内藕池口,使日军挥戈前进的计划不能得逞。1941年除夕前两天,朱鸿勋率军偷袭日军,日军利用空军反袭。朱鸿勋中弹牺牲,年仅42岁。朱就义后,蒋介石追赠其陆军中将衔,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亲临吊唁。因战事原因,朱鸿勋将军暂埋于重庆南山复兴村。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十万日寇三年未敢渡黄河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以闪电般的速度开始侵略我国的土地。1938年,日军迅速来到了山西风陵渡。此时由杨虎城苦心经营的西北军已经交给了孙蔚如的手里,面对日军的残酷来犯,孙蔚如主动请兵,抵抗

志愿军带冰块从江中冲出 吓退一营韩军

麦克阿瑟正沉浸在自我陶醉之际,就在美军飞机空中侦察的眼皮底下,志愿军进行了大兵团的机动开进,9兵团的十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辑安、临江入朝,担任东线作战任务。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英等国的军事家们将此举称

卢沟桥事变后群众仇日 抗战日记

杜并记述:“这时,广大人民群众仇恨日寇的情绪爆发了,一拥而前,肢解了那六名日寇。我们收工(当时杜所部官兵在铁道东侧修筑工事)回宿营地时,沿途树木上,有的挂着耳朵,有的挂着胳膊、手或脚。”2009年,著

1937年日寇侵略中国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追问多写点有关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国性抗战开始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详细的资料追答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历史军事 国军轻装备部队对抗日寇坦克集群

坦克自问世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始终是配属步兵部队进行作战。1940年5月10日,德军以1000余辆坦克组成坦克群,在摩托化步兵、轻轰炸机群和伞兵的配合下,成功地对法国进行了一次“闪击战”,给人们留下

历史军事 夜晚出击白昼伪装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在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在这次会战中,我军左翼阵地的一支炮兵曾重创敌军,日寇因此还给这个炮兵部队起了个绰号叫“

被坦克碾为肉饼 挑起卢沟桥事变四名日寇下场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历史百科 日寇卵翼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建立

日寇卵翼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建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划在中国东北建立所谓“满洲国”,以便进行殖民统治,并以此应付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1932年3月1日,“满洲国”建立起来了。1

历史军事 名将吉星文在卢沟桥事变中立下何等汗马功劳

吉星文,抗日名将,河南扶沟人,少年时期立下大志,一心效仿族叔吉鸿昌的为人,决定投身军营,报效国家。青年时期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毕业,1933年,年仅26岁的他参加了长城要塞喜峰口的对日作战,时任

历史军事 82人血拼两千日寇

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小锹砍断了,就用双手掐;双手负伤了,就用牙齿咬……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厮杀后,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杀死日军170多人,杀伤日军200余人每位“刘老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