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揭秘慕容世家之枋头之战,桓温大败

Posted 慕容

篇首语: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发明出闲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揭秘慕容世家之枋头之战,桓温大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揭秘慕容世家之枋头之战,桓温大败

慕容恪死后,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没有人愿意重用慕容垂,大司马这个三军总司令的职位给了慕容暐的弟弟慕容冲。慕容冲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男子,骁勇善战,可这会儿他才十岁。慕容评于是成为摄政,和太后可足浑氏共同执掌朝政。

慕容恪生前已经为灭秦布好了局,攻下了殽关并驻兵防守。而前秦镇守陕城的符廋因为内部矛盾派人向燕国献城投降,关中地区门户大开。

燕国君臣也认为这是个大好的机会,趁着前秦分裂,应该赶快派兵去解救符廋以便一统天下。太傅慕容评即无能又腐败,他才不想去打仗呢,他年纪大了,只想舒舒服服地在邺城享受人生最后的风光,于是他拒绝了大家的提议,很冠冕堂皇地说:“秦国是个大国,现在虽然有危难,也不容易被消灭。陛下虽然英明,能比得上先帝吗,我们就更别提了,难道能和太宰慕容恪相比吗?大家能保住国家就行了,平定秦国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到的事情。”

符廋本以为自己一投降,燕国必然会出兵相助,谁知他等啊等啊,没等来燕军,却等来了秦兵的包围。符廋一边破口大骂,一边不得已继续给燕国写信求助。慕容德等人一再上书恳请出兵,慕容评只是置之不理。慕容垂亦只能对信长叹,他深知苻坚、王猛都是杰出的人物,如果不趁机消灭他们,以后燕国定会悔恨不已的,奈何自己人微言轻,大权都在慕容评掌握之中。

没有燕军的接应,符廋终于城破被擒,燕国也白白错失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慕容评以为只要自己闭关锁国就能保住和平安享晚年,只能说他人虽然不年轻了,可见识还是很傻很天真,别人是不会让他称心如意的。

东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五万出师伐燕,桓温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以一句“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名留青史,灭成汉、伐前秦威震天下。

早在慕容儁死的时候,东晋朝廷就蠢蠢欲动准备北伐,桓温当时冷笑一声说:“慕容儁死了,还有个慕容恪呢!”现在慕容恪也死了,桓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他不知道的是,前秦那边也在商量伐燕,结果苻坚说:“慕容恪虽然死了,还有个慕容垂呢!”一票否决。

公元369年,桓温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桓温一路上势如破竹,先攻克湖陆,俘虏了慕容忠;接着,前燕大都督慕容厉和晋军战于黄墟,大败,慕容厉只身逃脱,太守率全郡投降;随后,晋军又击败了前燕将领傅颜;慕容暐派慕容臧率军抵抗,大败,此时桓温的军队已经打到了距离邺城仅有几十里的枋头。

桓温屯兵枋头,皇帝慕容暐慌了,和太傅慕容评商量,慕容评给出了两个主意,一是赶快派人去向前秦请求支援,并答应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做为出兵条件,可见割地求和这件事是老早就有了的;二是做好迁都的准备,万一桓温打过来了,就赶紧卷铺盖退回辽西去。慕容暐虽不情愿,可屡战屡败,也只好接受。

慕容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再三恳求慕容暐:“请陛下准许我带兵去攻打他们,如果实在不能取胜,再走也不迟啊。”

虽然慕容暐实在是不愿意相信慕容垂,可更不甘心把祖宗的基业拱手相让,到了这种境地,只能是让慕容垂出兵试试了,于是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五万步骑抵御桓温。

慕容垂生平没有打过败仗,桓温生平也从未败过,两位不败将军终于在战场上相遇了。慕容垂一出马,就连战连捷,一战生擒了晋军的向导段思,二战斩杀了晋军李述,晋军顿时士气低落。与此同时,慕容垂已经派了弟弟慕容德率骑兵一万绕到桓温背后的石门,截断了晋军的水路粮道,豫州刺史李邽则截断了晋军的陆路粮道。

桓温派袁真去夺回石门,结果贪功冒进,掉进了燕军的埋伏圈,被打得一败涂地。桓温刚接到石门惨败的战报,又得到前秦出动两万援军的消息,粮草也断了,无奈之下,只得下令撤军,晋军焚烧战舰,丢弃辎重盔甲,开始从陆路往南撤退,他还不知道,真正的灾难发生在撤退中。

相关参考

解读枋头之战有什么影响 枋头之战背景

在公元369年的时候,晋大司马桓温,就曾率领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而这次战争就是枋头之战。那么这次战争的背景又是什么呢?根据历史资料中的记载,桓温第三次北伐,

晋朝历史 枋头之战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枋头之战>公元369年晋大司马桓温,率步骑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开始了人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一路,打到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桓温屯兵枋头,遭遇前燕殊死抵抗,又因粮道断绝

究竟谁的“武功”更厉害些? 刘裕大战慕容垂

...慕容皝的第五子。早年间他跟随四哥慕容恪消灭冉闵,其军事才能深得慕容恪的欣赏,随后慕容垂在枋头大败东晋名将桓温

历史如何评价慕容德 开国皇帝慕容德是怎样的人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太和四年(369年),...

慕容德趣闻轶事有哪些 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的故事

慕容德(336年-405年10月18日),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幼子,母公孙氏,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皆为其兄,五胡十六国时期南燕开国皇帝。太和四年(369年),...

历史人物 他十五岁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但子孙却是天大耻辱

五月二十二日,成都,兰寻书院。>员外挑起了话头:“秀才,桓温枋头大败,和慕容恪没关系吧?他当时已经不在人世了嘛!”>书生折扇轻摇:“慕容恪是前燕支柱。枋头一战时,慕容恪故去不过两年,余荫尚在,此后的前

晋朝历史 南燕慕容德(十六国)

  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少子。慕容时封范阳王,为征南将军。369年,东晋桓温率军攻前燕,德与兄慕容垂一道大败晋军于襄邑。

历史军事 解析参合陂之战背景 参合陂之战过程如何

参合陂之战背景是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二阶段,那时候前秦灭亡后,北方重新分裂,慕容垂复国后燕,继而拓跋珪在他的支持下建起北魏,本来鲜卑慕容部和拓跋部是世家姻亲,然而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哪里会有持久的和平共处

历史军事 参合陂之战后燕失败是因太子慕容宝轻敌所致吗

参合陂之战背景是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二阶段,那时候前秦灭亡后,北方重新分裂,慕容垂复国后燕,继而拓跋珪在他的支持下建起北魏,本来鲜卑慕容部和拓跋部是世家姻亲,然而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哪里会有持久的和平共处

三国历史 揭秘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大败夷陵之战是一场以积极防御成功扭转战局的著名战役,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过后,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维持了数十年之久,而也为东吴和蜀汉后来联手灭魏做下了铺垫。经此一战,蜀汉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