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郑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内幕

Posted 幕府

篇首语:没有风暴,船帆只不过是一块破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郑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内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郑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内幕

  据日本人加快郑芝龙投降清朝后,其子郑成功仍旧孤军奋战,支持明朝,并四次向日本国派了使者,要求援军(乞师)和物资(乞资)。  清朝就这样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但明朝的遗臣首先拥立神宗的孙子福王,试图进行抵抗。可是他们步调不齐,在南京失陷、福王被俘之后,接连地拥立了唐王、鲁王、桂王等,逐渐被追逼到边远地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流亡缅甸的桂王(永明王)政权覆灭之后,明王朝终于在形式上也灭亡了。清世祖死后,以英明而闻名的圣祖康熙帝即位。  另一方面,在日本,以庆长五年的关原之战为转折点,霸业由丰臣氏而转入德川氏手中,元和元年大阪夏季战役招致丰臣氏的灭亡,从而巩固地建立了德川幕府对全国的统治。第二年,家康死去,经过秀忠至其孙家光执政时,彻底施行锁国令,幕藩体制的基础日益巩固。明清交替时期正好是家光当政的时代。  郑成功父子  《国姓爷合战》是近松门左卫门博得好评的剧作之一。故事的梗概如下:  明王朝被与鞑靼王勾结的叛逆李滔天(李自成)灭亡,思宗皇帝被杀,公主好不容易逃到海上,飘流到日本肥前的平户海滨,被和藤内所救。和藤内实际上是明人老一官与日本的一位女子所生的混血儿。他听说父亲的祖先危急,与父母一起奔赴中国。途中打死了老虎,来到甘辉将军的狮子城。最初甘辉将军不表露自己的心迹,中间经过将军的妻子——和藤内的异母妹妹——锦祥女的自杀悲剧,两人终于宣誓共讨逆贼。于是和重臣吴三桂协力打倒了李滔天,胜利的完成了明王朝的愿望。  说明王朝得以复兴,这当然是对史实的歪曲,但仅就主人公和藤内的原型郑成功是明人郑芝龙与日本女子(田川氏)所生的混血儿,为包围明王朝的孤垒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这些主要的事实来看,应当说《国姓爷合战》中是反映出来了。看来剧中写到明王朝的复兴是出于作者的同情,作者出于对有一般日本血统的郑成功的亲近感,及对其忠诚的共鸣,而想在剧中实现其未能实现的理想。另外,剧名叫“国姓爷大战”,是由于唐王曾把明皇室的姓——朱——赐给郑成功,以后世人都称他为国姓爷。  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的泉州,据说他十八岁时来岛日本的平户。最初居留于日本,可能是从事于日中之间的秘密贸易,后来投身于海盗集团,当上了在福建沿海一带进行掠夺的海盗首领。  郑成功就是郑芝龙与肥前松浦藩下级武士田川氏的女儿结婚后所生的儿子,幼名福松,中国名字叫森,七岁时渡海去中国。  父亲郑芝龙后来归顺明朝,凭其实力当上了福建总兵,由海盗一变而为剿灭海盗的官军;在明、清交替时期曾效忠于福王,福王被清军俘获后,拥立唐王;但后来又倒戈效忠于清朝,与其子郑成功对立;最后被清朝扣上谋反的罪名处死。他的一生确实充满了波澜。  另外一方面,郑成功在其父降服清朝之后仍然效忠不屈,远与桂王联系,以福建的厦门一带为根据地,辗转奋战,而且一度溯长江而上,进逼南京,几乎把南京城攻陷。但事业未成,被迫不得不从大陆撤退,转而进攻台湾。这是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日本宽永元年)(1661年)的事。  第二年,郑成功三十九岁,壮志未酬而死去。其子郑经继承其事业,继续与统治大陆的清朝政府对抗。但郑经于1681死去,及其子郑克爽继立,终于屈服于清朝。这是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事情了。  郑氏家族向日本乞师  如上所诉,郑氏家族几代反抗清朝政府,在此期间,曾经不断地向日本派出使者,要求派遣援军和支援物质,并派出船只同日本进行贸易。这里我想就其经过事实进行一些考察。  日本正保三年,郑芝龙派遣的正使黄征明从福州向日本出航。但途中遇到暴风,船只飘散,其中有的刮回大陆,为清军所捕获。黄征明本人也身阻海上,不得已而重整小船,重新派遣陈必胜、黄征兰二人为使者,据说他们到达长崎是九月初。  使者带来郑芝龙的书信总共八封,其中致日本的正京天皇两封,将军三封,长崎王(长崎奉行)三封。根据林春斋的《华夷变态》记载,给正京天皇的一封信的内容是这样(郑芝龙的原信未传,这是林春斋根据其父林罗山列席幕府会议讨论时的回忆而写的):“……附隆武皇帝(唐王)之赦旨,引周之彭濮、唐之回鹘之事,意在求借劲兵也。前云借兵五千,今欲更多,以战胜敌兵。”并带来许多礼品,要求派遣强大的援军。  关于“……前云借兵五千,……”,我准备以后再谈。据说幕府接到这些书信后,以老中们为中心,反复地讨论了数天,当时“尾张和纪伊的两位大纳言和水户中纳言”所谓御三家也来到江户,发表了意见。看来是但是极为重大的事件,慎重地予以对待。  其结果,据林信笃的《宽永小说》说,御三家均赞成出兵,“据云尾张大人云:‘三人中,吾居长,应派吾为主将。’自己要求出阵。反对的仅有井伊直孝,他反驳说,御三家的意见有一定道理,是可以信赖的,‘但,……关于求援事,吾以为不会立任何功劳,亦无益之至。’结果大家认为井伊直孝言之有理,取消了派遣援军。”  不过,据《南龙公谱略》说:“赖宣卿云:国家出援兵,无功则不仅为本邦之耻,且长期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不可从其请。……”由此看来,反对的不是井伊直孝,而是御三家中的一家——纪伊的德川赖宣,情况略有出入。不过,总的来说,有相当多强有力的赞成意见,赞成的似乎占优势。但最后大概是慎重论取胜,暂且决定观望静候。这里说暂且,是因为一般人认为虽然暂时决定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其实正如石原道博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在内心里始终没有完全放弃出兵的意图。  接着准备特派丰后府内城主日野根织部正等人为正使去长崎,直接向郑芝龙的使者转达幕府的意见。这是传来了唐王和郑芝龙的据点福州沦陷的消息,于是把一切都取消了。如《细川家谱》中说:“此次大明兵乱,平户一官(郑成功)乞援事,书翰虽到,无法应之。书中疑问之点甚多,但为大明与日本之长远计,上意可派遣上使赴长崎,询问一官使者情况,然后传达上意。此时长崎十月四日书函到达,报告福州失陷。事已如此,一切无及矣。遵照上意,可将上述有关情况奉告江户有关方面,并转致阁下。诚惶诚恐,谨言如上。”由此可知当时的具体情况。这是阿部对岛守等三位老中给细川肥后守的一封信。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勉强做出不予支援的决定,但考虑到“大明与日本之长远计”,采取了相当含混的态度;也可了解其中的经过是由于接到福州失守的报告,感到“一切无及矣”,才放弃了一切计划。派遣上使当然也取消了。  前面已经谈到,以后郑芝龙投降了清朝,但其子郑成功仍旧孤军奋战,支持明朝,并向我国派来了使者,要求援军(乞师)和物资(乞资)。  其第一次是在郑芝龙的使者来日候的第三年——即庆安元年(1648年),《华夷变态》中收有他的求援信的译文(日文)。信中说:“……余生于日本,思慕日本之心尤深。今处艰难之际,恳请日本以叔侄、兄弟之情待余,施予恩惠。”以血缘相连的唇齿真情。幕府虽进行过讨论,但未复信,看来是未予受理。  第二次是在三年后的庆安四年(1651年)。徐鼐的《小腆纪年附考》中说:“(辛卯十二月)明朱成功(郑成功)取漳浦,遣使通好日本。”指的就是这件事。据后文说,这次是郑成功为了补充物资的短缺,根据参谋冯澄世的献策,向日本接待物资,以此补充短缺,同时卖给吕宋(菲律宾)、交趾(越南)、泰国等,以获取利润。  文中曾写到:“已获日本铅铜之助。”另外如中村久四郎等人所诉,可以想象郑成功等人的军中已经有日本刀和日本式的甲胄等。由此来看,完全可以想象一直从日本获取某种援助。——即使没有幕府的正式援助,也会有民间人士某种形式的声援。  第三次是万洽元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六月,他派遣的使船载乘员一百四十七人,进入长崎,带来了书信和各种物品。书信开头写着“启上日本国上将军麾下”,原文收入《华夷变态》。但幕府“未及复书”,未予理睬。  第四次是万治三年(1660年)七月,命其部下张光启向日本借兵。《海上见闻录》上写道:“命兵官张光启,往倭国借兵。”指的就是这一次。沈云的《台湾郑氏始末》上也有内容大体相同的记载,关于这次的结果,他写道:“日本上将军不予发兵,助铜熕(铜制大炮)、鹿铳、倭刀为备。”大概乞师的事情未成,但乞资的事情取得了一些成果。  郑成功的请援使有以上四次。但最后一次乞师的第三年,他壮志未酬,死于南海之地。继承其遗志的是郑经。  郑经也有一次乞资。时间是在宽文三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  这次乞资的经过是这样:郑成功的哥哥、郑经的伯父郑泰本来就有二心,被郑经察觉后,遂令其自尽。当时从其遗物中发觉郑泰把同我国贸易所收获的大量银钱寄存在长崎。因此,为了拿到这笔银钱作为“恢剿逆虏之资”,而给长崎奉行送去了一封信。  结果是多半银钱已经被倒向清朝方面的郑泰的孙子郑奎舍和郑泰的侄儿郑按舍领走,看来郑经的意图基本上没有实现。不过,郑经对日本国进行的那种活动,可以算作广义的乞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郑成功曾向日本幕府借兵 共谋反清复明

  南明永历十二年,即顺治十五年、万治元年(1658)六月间,派遣桂梧、如昔和尚东渡长崎,递交了致德川幕府等四代将军德川家纲的书信。在书信中首先称赞颂了幕府将军,接着结合自身经历,说:「成功生于日出,

历史人物 南霁云借兵成功了吗

南霁云借兵成功了吗?他做了什么让官员们掩面哭泣?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睢阳太守许远地位比张巡高,但是他知道张巡善于用兵,智勇双全,就请张巡指挥守城。叛将尹子奇带了十三万人攻城,张巡、许远

历史军事 从日本女记者手下揭开日军731部队的成立内幕

从日本女记者手下揭开日军731部队的成立内幕  日军731部队在二战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该部头目石井四郎中将却在战后逃脱了惩罚,将许多秘密带入坟墓。日本女作家青木富贵子以石井的笔记为线索,寻访了一批了

历史军事 从日本女记者手下揭开日军731部队的成立内幕

从日本女记者手下揭开日军731部队的成立内幕  日军731部队在二战期间犯下了滔天罪行,该部头目石井四郎中将却在战后逃脱了惩罚,将许多秘密带入坟墓。日本女作家青木富贵子以石井的笔记为线索,寻访了一批了

历史军事 旧金山和会战败国日本将南海送越南内幕

导读:为解决二战后日本领土及国际地位问题,1951年9月8日,包括日本在内的40多个国家在美国旧金山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并于第二年正式生效。越南在叙述其对中国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主权主张的所谓历史依

甲午战争前后日本浪人活动内幕

就在政变看起来要成功的时候,驻朝清军将领袁世凯率兵两千,向占领朝鲜王宫的日军发动猛烈进攻1894年5月21日,日本东京。夜幕已经降临许久,高悬的冷月漠然俯视着岛国之都。白日的喧嚣像潮水般退去,从太平洋

历史秘闻 两次向日本要战争赔款

缅甸正在进行历史性大选,初步结果显示,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将获得压倒性胜利。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只有6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小国,缅甸在国际舞台上露脸机会不多,却一直以强硬姿态示人,曾

历史人物 中国抗日第一人刘仁轨 四次把日本人打得全军覆灭

  导读:古代史上抗倭名将代不乏人,比如明朝的戚继光、俞大猷、胡宗宪、李如松等等。不过,在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击败日军的,则是唐朝名将。和其他名将不同,是个文官。他出身贫寒,爱好学习,只要有空,就写字读书

缅甸曾跟中国争土地 两次向日本要战争赔款

缅甸正在进行历史性大选,初步结果显示,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派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将获得压倒性胜利。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只有6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小国,缅甸在国际舞台上露脸机会不多,却一直以强硬姿态示人,曾

历史军事 北洋水师战败内幕 主力舰为何伤而不沉?

北洋水师战败内幕主力舰为何伤而不沉?  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这种战舰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由于火力有限,“定远”、“镇远”两舰集中轰击的日本各舰虽受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