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到底是何居心
Posted 核武
篇首语: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到底是何居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到底是何居心
此前,美國方面曾經說好與俄羅斯一起削減核武,但在協議生效相當長一段時間以後,作為對手的俄軍拆了100枚核彈,美國軍方卻只拆了3枚,對此,有俄羅斯軍事專家曾經惱羞成怒地指出:俄軍這是又被耍了,而美國在如此關鍵的問題上出爾反爾,又到底是何居心?核武器一直是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之間的核軍備競爭一度讓兩國的核彈頭儲量達到數萬枚,1962年和平解決古巴導彈危機以後,兩國都意識到了過量的核武器完全是無益的,為此在聯合國的框架下,不少限制核武器的、鼓勵核裁軍的條約與協議出爐,美、蘇兩國之間前前後後也達成了關於數種進攻性戰略武器裁軍的協議。
而所謂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國與繼承蘇聯絕大部分軍事力量的俄羅斯之間,在此前建立的對話機制下於2010年奧巴馬、梅德韋傑夫執政期間達成的新協議,根據協議的內容,從2011年春天協議正式生效後,美、俄兩國應該在7年內削減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至700枚,而配套的核彈頭數量應該不超過1550枚,此外,導彈發射車、戰略轟炸機等核威懾平台應當控制在800個以內。
然而,自從美國近年在特朗普帶領下廢止中導條約以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已經成為兩個軍事強國之間存在的唯一軍控協議,而如今這項條約的續簽可能性也很渺茫,協議有效期是10年,也就是說,到明年為止這項協議就終止了,然而就目前的情況看,美國可能無意再續簽,儘管俄羅斯方面一再呼籲俄方願意同美國在條約延期的問題進行談判,但均未得到美國的正面回應。
不僅美國對於未來的預期沒有反應,就連已經生效並且必須執行的條約,美國也表現出極為冷淡的態度,根據美國官方發布的信息,從2019年9月至今年3月的這半年時間裡,俄羅斯削減了數十枚彈道導彈和整整1百枚核彈頭,而相對的是,美國的的彈道導彈銷毀了13枚,核彈頭只銷毀了3枚。
顯然,美國根本沒有積極履行協議要求,正因如此,雖然兩國理論上可以在達成共識後再續約5年,但是從去年開始俄羅斯就沒有抱有太大的期待,畢竟,這份脆弱的裁軍協議本身目的,與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並不契合,在後者看來,既然是美國優先,那麼也沒有必要去管其他國家的想法。
相关参考
眾所周知,航空航天技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說航天水平象徵著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以及軍事水平。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尤其對於一些大國而言,猶如逆水行舟,不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刘宏宇(商纣王)正题之前,先明确:「”纣王”的称谓,肯
欢迎关注《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作者必看:采用即有稿酬,每月6000元等着您:《阅读悦读》作者奖励标准(2019年第一版)和征稿选题作者:刘宏宇(商纣王)正题之前,先明确:「”纣王”的称谓,肯
由於馬鐙的發明,在南北朝時期,騎兵的戰鬥力大大增強,為了克制來自北方強大騎兵的威脅,各種克制騎兵的武器相繼出現。我們今天所講的,便是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款。這把武器在安史之亂中讓叛軍心生畏懼唐玄宗開元之
隨著《龍嶺迷窟》的熱播,人們對劇中胡八一、王胖子和雪莉楊這三位摸金校尉也越來越感興趣。但同時也會迷惑:這三人為何都是半路出家,干起了摸金校尉這行當?這就需要從《龍嶺迷窟》中出現的兩位人物:陳瞎子和孫教
历史人物 西晋军事家杜预的简介 杜预和著名诗人杜甫是何关系历史名人
杜预人物生平简介 杜预字元凯,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司马昭灭吴统一中原的不可或缺的重臣。功成名就之后杜预仍然不忘研读古籍,可以说是《左传》的热衷者,博学多闻,世人称其为“杜武库”。文
李必质问何孚,到底幕后真凶是谁,是他还是何执正,其实这个时候李必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了,还记得一开始何执正出场的时候吗,骑着马进到靖安司,一头栽在了沙盘上,不偏不倚,砸倒的刚好就是花萼相辉楼,而何孚
借用恭亲王奕䜣评价翁同龢一句话:此人居心叵测,怙势弄权,聚九州之铁,难铸此大错!此人虽有正气,满腹经纶,不贪不贿,但过于迂腐,两任帝师结果如何,是文人误国的典型,根本无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李
李必质问何孚,到底幕后真凶是谁,是他还是何执正,其实这个时候李必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老师了,还记得一开始何执正出场的时候吗,骑着马进到靖安司,一头栽在了沙盘上,不偏不倚,砸倒的刚好就是花萼相辉楼,而何孚
慕容恪与慕容垂两人皆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都有着极为出众的军事才能。两人皆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儿子,慕容恪为皇四子,慕容垂为皇五子,是亲兄弟。慕容恪与慕容垂的关系很好,慕容恪一直力荐慕容垂,认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