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中国古代军事阵法-阵形篇
Posted 方阵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中国古代军事阵法-阵形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中国古代军事阵法-阵形篇
方阵 方针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战斗的最基本队形。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 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型。指挥等金鼓旗帜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 圆阵 圆阵是为了进行环形防御的。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 疏阵 疏阵即疏散的战斗队形,方阵圆阵等均可疏开为疏阵。 >疏阵加大行列间距,通过多树旌旗、兵器、草人,夜间多点火把,以少数的兵力显示强大的实力。 数阵 数阵就是密集的战斗队形,集中力量进行防御和进攻。 锥形阵 就是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锥形阵又叫牡阵。 雁形阵 所谓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 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持,而又可发挥进攻骑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 亚历山大在印度进行的会战就是近似于这样一种队形。 钩形阵 钩形阵正面是方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 玄襄阵 这是一种迷惑敌人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鼓声不绝,仿真兵车行进的声音,步卒声音嘈杂,好象军队数量巨大,使用各种办法欺骗敌人。
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方面的研究,确是日本人占据领先地位,在许多日本所出的三国游戏和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孙膑十阵影子。>三国时期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蛮之后之后,蜀军的主要作战对象主要是曹魏的步骑兵联合部队,作战地域主要为山地,而蜀国缺乏马匹,于是诸葛亮排练“八阵图”。 八阵实际上是三国时代以前早已存在的阵法。 孙子有八阵,孙膑在《孙膑兵法》中也有《八阵》篇,到了东汉作战训练中普遍使用八阵。 诸葛亮从蜀国步兵为主力等实际出发,在原有的古八阵基础上创新阵法,绘制阵图,最终形成“八阵图”,用以训练蜀军。
相关参考
所谓阵图,就是将阵法绘制成图形,画在锦上、纸上、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形成直观的实物,这就是阵图。诸葛亮纪录阵法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八阵图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但是据说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据说鱼腹江边的
对中国人而言,评书中描写的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找到降龙木一类的法宝方能克敌制胜。其实,阵法是古代战争不可或
野树当年看《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描述古代战争的小说时候,总觉得古人用的阵法好神奇。善于排兵布阵的人,往往可以以少胜多,甚至更过分的像诸葛亮这样“多智近妖”的家伙,竟然可以用石头和树木
现代队列的远亲应该是冷兵器战争时代的“阵”,一提到“阵”,我们可能往往想到“杨家将”、“水浒传”等评书,旧小说中所描绘的什么“天门阵”、“八门金锁阵”、“二元混一阵”。战斗时,只要敌将一冲入阵中,阵中
古代冷兵器时代,没有高科技武器装备,个人力量显得微不足道。在战略层面要讲究兵法,兵戎相见时就讲求阵法。古人上阵打仗并非只是两军肉搏交锋,阵法配置及智力较量同样重要。若然阵型搭配得当,往往能以寡敌众,克
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看见对阵法的描写。对中国人而言,评书中描写的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找到降龙木一类的法宝
近年太平天国的形象完全是180度的反转,以前是人间天国,领袖全是人民的大救星,清朝是反动势力。随着更多的史料的开放,太平天国愚昧落后的一面开始广为人知,领袖们都一夜间变成了嗜血的恶魔。反复之间,不禁令
到了明代中后期,由于火器的大量使用,使得冷兵器时代较为密集的队形会造成较大的伤亡。而东南沿海地带,平原较少,山地较多,大型阵势展不开。而面对倭寇在我东南沿海劫掠的威胁,倭寇中有不少是属于流浪武士,单兵
导读: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看见对阵法的描写。对中国人而言,评书中描写的阵法都带有玄幻色彩,比如杨家将中的天门阵,是一个妖道布下的魔幻阵法,军队进入阵中就会遭遇飞沙走石等超自然现象,需要找到降龙木一类
在对繻葛之战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当时东周国内的形势。自从犬戎灭了西周之后,周天子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实际上此时的东周,在诸侯国内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对底下的诸侯失去了控制。郑桓公因为是周厉王幼子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