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留民组成的乞活军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任何你的不足,在你成功的那刻,都会被人说为特色。所以,坚持做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留民组成的乞活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留民组成的乞活军
一个「乞」字,一个「活」字,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在十六国时期,北方战场上曾经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乞活军。说它特殊,因为它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部队的组成既不属于官方招募,也不是民间自发,却又兼具官方、民间两种特质,它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集体流民,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广、历时最长久的队伍。
乞活,即为乞求活命之意。乞活军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生存问题,四处游动作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它的形成源于流民的泛滥。流民,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因为战乱或饥荒,百姓无法生活,于是成群结队的流徙他乡。流民不同于移民,移民辗转迁徙后会定居下来,有最终的目的地;它也不同于徙民,徙民是官方有组织的迁徙。而流民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松散,常常居无定所,多数时间处于流动状态。
流民在十六国时期,更是司空见惯。北方连年战乱,加上瘟疫和自然灾祸,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都受到严重挑战。如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以致「城中粮尽,炙鼠拔草而食之」,老鼠、野草都吃,饥荒程度可想而知;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资治通鉴》),可以说是见什么吃什么;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幽州大水,人不粒食」(《晋书》),其状也是惨不忍睹。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饥饿足以让人崩溃,而做出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地区出现「易子而食」、「人相食啖」(《晋书》)的人间惨剧。天灾无法避免,人祸也时有经常。以并州(今山西北部)为例,当时「寇贼纵横,道路断塞」,到处是强盗和兵乱,根本无安全可言。环境则是「府寺焚毁,邑野萧条」(《资治通鉴》),残败如人间地狱。生存受到威胁,人们不得不四处流徙,以寻求平静的避难之所。
然而,乱世之中,平静只能相对而言,即便有如仇池国那样的「世外桃源」(仇池国的情况后面有专章记述),也不足以容纳天下百姓,多数人还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活。事情总是相辅相成的。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形成恶性循环,也形成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曾试图解决,想了很多办法,或将流民迁回原地,或者组织安置。但是乱世纷争,流民太多,遣送起来十分困难。而安置措施也很难到位,特别是少数民族大举涌入中原,地方政权尚且朝夕不保,根本无暇顾及到流民。所以当时流民之多、遍布之广,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境况。
流民所到之处,势必受到排斥,因为哪里都缺粮食,所以冲突也就无处不在。如「司、冀、并、兖州流人数万户在于辽西,迭相招引,人不安业」(《晋书》),还有「流民之在颖川、襄城、汝南、南阳、河南者数万家,素为居民所苦,皆烧城邑」(《资治通鉴》)。就是当时情形的真实写照。
为防止流民哄抢,各地纷纷组织武装防范。而流民受到攻击,就要自卫,也逐渐自发形成了自己的武装。如「雍州流人王如、侯脱、严嶷等起兵江淮间」,「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晋书》),「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据成固,寇掠汉中」(《资治通鉴》)。有的还建立了割据政权,最典型的,要数巴氐人李氏建立的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这些流民武装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在这种情况下,乞活军也应运而生。其中最活跃、历时最久的便是燕王司马腾的一支。西晋末年,「并州(今山西北部)饥馑,数为胡寇所掠」,饥荒加上兵乱,以至于「郡县莫能自保」(《资治通鉴》)。无奈之下,州将田甄、李恽、薄盛等人,便将流民组织起来,「悉随腾就谷冀州,号为乞活」,跟随司马腾到冀州(今山西南部、河北西南、河南东北、山东西部)谋食,这支队伍便被称作乞活军。他们这样做最起码有两个好处:一则将流民收编,使这些人有所依靠;二则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便于谋食。没有财产住所,只为活命乞食,这样的部队打起仗来无后顾之忧,十分勇敢强悍,成为司马腾麾下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乞活军的主要战事,基本上是与石勒之间展开的。
八王之乱时,司马腾镇守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境内),曾与成都王司马颖相攻击。司马颖死后,汲桑和石勒(曾是司马颖的旧属公师蕃的麾下,当时的石勒还没有发迹。)为司马颖报仇,攻下邺都,杀掉司马腾,焚城而去。乞活军又在田甄、田兰等人的带领下,替司马腾报仇,在乐陵杀了汲桑。
其后乞活军内部由于政见不合走向分裂:一部分在李恽、薄盛带领下,投靠了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死后,部众分散,李恽率乞活军逃至洧仓(河南许昌东),与石勒军队进行过多次征战(此时的石勒已是前赵的大将),也让石勒吃了不少苦头,如「石季龙(石勒的侄子石虎)袭乞活王平于梁城(今河南方城县境内),败绩而归」(《晋书》),但这支乞活军终究还是为石勒所灭;另一部乞活军由田甄率领远走上党(今山西长治一带),石勒付出很大代价才将其打败,其中陈午一部投降石勒,后又反叛石勒南走江淮,投靠了东晋。
这支活跃在中国古战场上的「特种部队」,辗转存活了百余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十六国时期流民武装的一个特例。为了粮食,为了生活,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卷入到战争的行列,也彰显出那个时期流民的困苦与无奈。一个「乞」字,一个「活」字,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
相关参考
了解成吉思汗的朋友们都知道,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族的乞颜部,根据草原民族的习惯,姓和部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成吉思汗应该姓乞颜。但是成吉思汗不姓乞颜,而是姓孛儿只斤,这是为什么呢?如今乞颜部后
了解成吉思汗的朋友们都知道,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族的乞颜部,根据草原民族的习惯,姓和部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成吉思汗应该姓乞颜。但是成吉思汗不姓乞颜,而是姓孛儿只斤,这是为什么呢?如今乞颜部后
本文主要内容:吕布乞活;高顺简介两件事情。一:吕布乞活吕布主动出城投降以后,就被紧紧地绑了起来。吕布表示绑得太紧了,希望松一松。曹操很幽默:“缚虎不得不紧!”吕布乞活,对曹操开始讲道理,大家可别忘了他
本文主要内容:吕布乞活;高顺简介两件事情。一:吕布乞活吕布主动出城投降以后,就被紧紧地绑了起来。吕布表示绑得太紧了,希望松一松。曹操很幽默:“缚虎不得不紧!”吕布乞活,对曹操开始讲道理,大家可别忘了他
核心提示:贺龙听说此人正在跑官,一见李仲公已明白了七八分,当即接口说:“认识么,老朋友了。”贺龙看周总理一眼又说:“李先生,那年在武汉,我送你到唐生智那里,后来你怎么就走了呢?”李仲公尴尬难言,“嗯啊
军事民主制原始社会最后瓦解时出现的一种向国家过渡的社会管理制度。这时既存在着军事首长的个人权力,又存在着氏族民主制的因素。军事民主制的管理机构有三:全部落成年男子组成的人民大会、氏族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和
拜占庭的排列最前方是布满了轻装弓骑兵,主要由土库曼骑兵与库曼人组成,他们组成了战列的先锋。土库曼是拜占庭雇佣兵中的老面孔,他们足够灵活与专业但他们的忠诚很有限,战斗意志也不强。而库曼人这支游牧民族在阿
十三翼之战中成杰思汗的十三翼是怎么划分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役之一。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
十三翼之战中成杰思汗的十三翼是怎么划分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役之一。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
十三翼之战中成杰思汗的十三翼是怎么划分的?十三翼之战是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战役之一。1189年,被各部推举为首领的铁木真与札木合发生军事冲突。次年,札木合集合三万人进犯。铁木真将自己所属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