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桂军抗日名将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桂军抗日名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桂军抗日名将

记第七军军长廖磊: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桂军抗日名将

  1939年10月12日,廖磊的日记上记着:晴。刘科长检查余之血压,竟高至一五二——一七四度,比去年更高,血管已经硬化,最易犯血冲至脑,而至昏迷,颇可惧也!

  而这一则日记在10天后却成了廖磊的绝笔。

  49岁,是男人正当壮年的季节,何况抗战正酣,廖磊至死都在惦记着抗战:「我不行了,希望你们努力抗战,莫让日寇窜进大别山。」没有对妻子的交待,临终遗言竟然是这样一句话,这是一种摒弃了民族内部矛盾、希望祖国齐心抵御外侵的军人气节。

  廖磊及所属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桂系的擎天柱,也是当时桂系与蒋介石及国共两党争天下的工具,可面临着国难之时,正如廖磊他在病中清醒时的遗言:吾乃军人,治军久矣。抗战以来,一心杀敌报国,别无他念。

  《中国的战歌》中史沫特莱对廖磊的第一个印象是:除了一身朴素的军服,他更像个古罗马元老院的执政官,高贵、温文有礼而又毫不夸张。

  那是外国人看廖磊,可在中国人看来,廖磊的出身并不高贵。

  1890年2月20日(清光绪十六年二月初二日),廖磊出生在广西陆川清湖乡一个贫穷的农家,仅读过三年私塾。辍学后考入桂林陆军小学,1911年毕业后升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1914年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二期就读,1916年在保定军校毕业后,到湖南唐生智部服役,时年27岁。廖磊刚到唐部只是个中层连副,10年后,逐级晋升为营长、团长、师长、军长。参加过北伐。1927年夏天,宁汉分裂,武汉方面的唐生智被南京方面的李宗仁、白崇禧打败而辞职,唐部向李、白投降,廖也随之归顺李、白。1929年蒋桂战争时,因救白崇禧有功受到李、白重用,被晋升为名噪一时的钢七军军长,后在1931年10月25日移防柳州。

  柳州人认识廖磊,也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从1931年10月到1937年11月参加淞沪抗战,再到1938年10月率部北上建立大别山根据地,钢七军在柳州的7年时间里,廖磊除了建好中山中路上至今柳州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的廖磊公馆、柳侯公园里的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及鱼峰山上的钢军亭外,还在柳州开展大规模的抗战宣传。

  第七军入驻柳州时正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地处边远南疆的柳州,对于日军入侵,好像与自己关联不大,根本不担心日军会打到广西山区,故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还只在学校师生中进行,市民对日本军侵华产生的危机认识不足,大多置身度外消极观望。廖磊感到,有必要采取相关的行动,来提高柳州市民的抗日救亡意识,

  廖磊在部队进入柳州几天里,即召开有各机关、团体、学校负责人参加联席会议,要求所有单位「立即行动起来,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抗日宣传」「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时刻听从国家召唤,奔赴疆场杀敌!」。会后第三天(10月31日)他亲自给柳州各单位职员及驻军军官作题为「倭奴亡我之心不死」的报告,号召「不忍坐视亡国,不甘沧为亡国奴」的国人,「誓同心一致,与日寇血战到底!」为了提高抗日宣传质量,他还多次到县通俗教育演讲所,指导演讲员拟定上街下乡演讲的题目和内容。其夫人胡慧,也和大家一起走上街头,开展抗日宣传,并成立了「柳江妇女抗日后援会」,为全民抗日而努力。同时,第七军还招募学生进行培训,组成了广西学生军,为桂系部队提供了抗战后援。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廖磊升任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率第七、四十八两军北上抗日。

  廖磊把湖南籍妻子及家人安顿在柳州,为的是更能安心抗日,而他还带走了妻弟胡祥,留下了妻子与弟媳在柳州度过了8年抗战。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兵力约30万人,中国参战部队约70万人。中国军队奋勇战斗近三个月,毙伤日军5万余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有力地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在淞沪战役中,廖磊率部在陈家行、蕴藻滨、大场等地奋勇歼敌,打得日军胆战心惊。

  当淞沪抗战取得胜利之时,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淞沪停战协定》,(www.cha138.com)一时间,柳州的抗日救亡运动由高潮跌入了低谷。面对如此局面,廖磊在一次军政联席会上,号召大家「牢记国难情势」「勿悲观,勿气馁,勿上当」「用卧薪尝胆精神雪国耻」「将抗日救亡这把火再烧旺起来」 。还发动部下开展「联络军民感情,扩大抗日宣传」的大型游艺晚会,演出话剧《民族之生路》、桂剧《侵略者的末路》以及粤剧清唱,重新鼓起了民众的斗志。在驻军的带动下,柳州的抗日救亡活动又蓬勃开展起来。

  1938年春,廖磊率部渡江北上,据淮为守,驻节合肥,他多次派部队向皖东出击,不断歼击日寇,使皖中、皖西的局势得到稳定。

  台儿庄战役是李宗仁亲自布署的一场激烈抗战,廖磊部队作为桂系的主力,在其中的配合作用尤其关键。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后,日军派出3个师团沿津浦铁路北上,企图与南下的日军合击徐州。廖磊奉命率第七军、第四十八军在津浦路南段逐次抵抗,虽有重大牺牲,仍坚持浴血奋战,在友军的支援下迫使敌军滞留于淮河南岸达3个月之久,使李宗仁、白崇禧能够赢得时间调集优势兵力,取得台儿庄大捷,歼敌1万余人。

  台儿庄战役后,日军按照原定意图,加紧部署进攻徐州,1938年5月7日,日军绕道进袭蒙城。廖磊所部守军第一七二师副师长周元,奉廖磊命令率领一个团展开激烈抵抗,与日寇鏖战三昼夜,最后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为避免与敌人在不利的情况下作战,保存实力,第五战区司令部下令主力向徐州西南撤退。廖磊奉命率部保卫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安全撤出徐州,抵达阜阳。

  在武汉保卫战中,廖部奉命以大别山为依托,在黄梅、广济地区构筑工事,顽强抗敌,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使其不能越过一步。

  1938年7月7日正是「七七」事变一周年,廖磊在日记上感叹:……抗战已一年,祗以军队装备太差,民众无组织训练,虽云全面抗战,实只军队抗战,故牺牲大,失地多。今寇大举侵扰武汉,已陷马当……

  1938年9月,李宗仁曾召集李品仙(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和廖磊等商讨在大别山开展游击战争问题。当时大别山孤悬敌后,处于日军包围之中,正像一位民主人士形容的那样:「淮泗之间,敌蹄纵横。大江南北,满目哀鸿。」 坚守大别山,无后方依托,无粮饷弹药供应,且距日伪统治中心南京很近,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会上李品仙默不作声,廖磊慨然允诺愿留大别山打游击。李宗仁遂拍板,通过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命廖磊以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兼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安徽省政府主席、省保安司令等职。统归廖磊指挥的有第二十一集团军所辖第七、第四十八、第八十四军3个军和省内的地方武装。1938年10月22日,廖磊抵达立煌(今金寨县)正式就职。

  廖磊从就职到去世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这却是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转折到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时期;从大别山说,则是从无到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关键时期。

  在此期间,廖磊继续动员广大民众投入抗日战争。李宗仁当时的思路是,只有把广大群众动员来,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才有坚实的基础;从新桂系来说,才能保住安徽这块来之不易的地盘。

  廖磊接任后,按照李宗仁的意图开展工作。1939年5月统计,省动委会工作团、省动委会委托工作团、县属工作团共有107个,团员2400余人。经动委会宣传、动员,组织到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抗敌协会的有40万人,广泛开展了包括参军、支前、捐献、宣传等工作。有些接敌地区一个县在24小时之内就能集中数千副担架,投入运输战斗。群众动员的规模和作用都大大超过初建时期。

  1939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于立煌。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彭德怀送去挽联,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张云逸、戴季英、罗炳辉、彭雪枫等发了唁电,表示对这位爱国将领的深切悼念。

相关参考

想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 名将张须陀讨伐瓦岗军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大将。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即位,遂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起兵反隋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

历史百科 出师未捷身先死——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

出师未捷身先死——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1991年5月21日晚,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这是7年前他的母亲英迪拉·甘地所遭受的悲剧的又一次重演。拉吉夫·甘地的灵车行驶在新德里大街上悲剧发生在印度正

中国历史 《来歙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历史故事

来歙出师未捷身先死汉光武帝刘秀能扫灭群雄,夺得天下,和他身边有一大群才能卓越的文臣武将是分不开的。他的儿子汉明帝为了纪念那些开国元勋的功劳,从中挑选了28个人,在南宫云台阁上画了他们的像,史称“云台二

抗美援朝战争壮烈牺牲高级将领 出师未捷身先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然而,为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伤亡36万人。目前,据有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忽必烈之兄蒙哥攻宋之战过程

...朝皇帝的宝座,若不是在伐宋之战中忽然暴毙,或许元朝历史就将改写,忽必烈又岂会成为雄霸整个中原,乃至欧亚大陆的王者。论军事谋略及政治才能,蒙哥与忽必烈都只在伯仲之间。早在拖雷在世之时,蒙哥就已显露出骁勇...

出师未捷身先死 忽必烈之兄蒙哥攻宋之战过程

世界皆知大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大名,然而忽必烈之兄——孛儿只斤·蒙哥的事迹却鲜为人知。实际上,他比忽必烈更早登上元朝皇帝的宝座,若不是在伐宋之战中忽然暴毙,或许元朝历史就将改写,忽必烈又岂会成为雄霸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民族英雄祖逖

民族英雄祖逖祖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

被寄予厚望的俾斯麦号,出师未捷身先死,仅仅是因为一封电报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在二战之前建造的,以其前首相命名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同时也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列舰之一。该舰建于1936年并于1940年8月正式建成,这艘被寄予厚望的“俾斯麦”号便开始了它曲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王維

古詩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蜀相唐代:王維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譯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

战国名将李牧是怎么死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纵观李牧的一生,他的确有太多遗憾了,又有太多的光辉,爱国惜民,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闪光点了,他是率领二十万赵军击退强秦的将军,也是在军中与士兵一同吃喝的普通将领,更是抚恤